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一个小男孩,家住林场,上学就在林场小学.林场有许多小道,其中一条是通往小伙伴谢灿家的,另一条是通往自己家的.他们是要好的两个朋友,放学了,两个小伙伴就在路口分手,山里的孩子朴实,也不会拜拜什么的,互相瞅一眼,笑一笑,就各自回家了.  相似文献   

2.
以“疲劳过度”休闲的俄罗斯人俄罗斯人的休闲,特别注重到郊外、到大自然中去尽情舒展四肢,“疲劳”一下自己的身体。每到节假日,许多大城市的火车站专门开出“健康专列”。春季把人们送到自己家的菜园、果园去干活,夏季送他们去旅游,秋季送他们去采蘑菇,冬季把滑雪的人一大清早送到郊外。城里不少家庭在郊外都有别墅和土地,有的是私人财产,有的属国家所有,定期租用。每到5月,那里便成了最受欢迎的休闲胜地,爸爸带着儿子在地里干农活,妈妈领着女儿挖野菜、摘浆果,爷爷、奶奶们则在一边看管东西。他们远离都市喧嚣,来到这片无比宁静的天地,用…  相似文献   

3.
出民工     
正1970年春,北京知青陆续返回山西农村。于是,大队的后生们三三俩俩来到知青宿舍闲聊,从眼神儿能看出,他们很愿意听首都的事儿。不知道在没去过北京的后生们眼里,北京是什么样子。当反问他们,这几个月干了些啥时,后生们忙不迭地说,出民工,修公路去了。再问,怎么回来了?他们憨笑道,想家想得不能能,就回来了。我们一下子抓住了"把柄",大肆"攻击":"以前,你们常讥讽我们知青如何如何想家,毕竟短则几个月,多则一两  相似文献   

4.
这次去黔东南采风的北京作家里,有两位侗族的同仁。去自己家乡采风,他们自然是格外兴奋。他们两人的名字很有意思,一位叫劲松,一位叫松柏。不太熟悉时,常常叫混,且也思索,怎么都是树木,都带“松”字?到黔东南转了一圈,才对他们的名字有了理解。那里的苗寨、侗家,皆是以树木为伴,须臾不可分。今天,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竭力倡导的绿色观念,干百年来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不曾有所改变,令人无限称奇!  相似文献   

5.
方正 《海内与海外》2014,(3):59-59,58
正1958年夏,家从沈阳搬到北京。母亲携我们游览北海公园后,特意带我们去仿膳饭庄吃饭。饭庄透雕门窗,起脊飞檐,螭饰古拙。昔日皇家苑囿犹存的霸气中透着新社会的雅宜温馨。吃的东西印象最深的是仿当年御膳的小窝头,的确味道不凡。岁月没有空逝,老去的是昔日的帝王和他们的王朝。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北京市35中学上初中时,每逢"六一"儿童节,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均组织我们去北海欢度节日。记得北海的东路有一座红领巾水力发电站。"向科学进  相似文献   

6.
卫宣利 《新青年》2007,(7):22-23
1.圣诞节的相亲圣诞节,我要赴一场事先约好的相亲。因为我不便远行,地点就在我们家。之前在群里和一帮狐朋狗友聊天,说到相亲,他们笑得打滚。他们说:苇眉,你这样的美女作家,不用振臂去呼,怕都应者云集了,哪里还需要相亲?  相似文献   

7.
微博     
【5名辽科大学生徒步去北京】 背着换冼的衣服、冼漱用品、帐篷、必需药品等,7月21日,辽宁科技大学的5名大学生踏上了徒步去北京的旅途。他们将经盘锦、锦州、葫芦岛、朝阳、承德、唐山,最终到达北京,预计行程670多公里。“我们不是小皇帝,我们能吃苦,我们能行!”@辽沈晚报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国,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日中国人已近百万。他们到日本,去留学,去结婚,去挣钱,去创业……怀着五彩缤纷的理想和梦幻,从湛蓝的天上,从碧蓝的海上,踏上了这块扶桑之地。他们在域外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备受关注。本文讲述的是一位北京姑娘在面对日本丈夫家暴与外遇的惨痛经历。  相似文献   

9.
30多年前,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离开这座城市去支援边疆建设。在那里,他恋爱结婚,生下一双儿女,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当回城的浪潮涌来的时候,他和妻子商量了一夜。为了两个孩子的将来,他们不可免俗地决定去办理回城手续。  相似文献   

10.
二战引发的40-50年代的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二浪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是俄罗斯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他们大都以政治诗,通常是讽刺诗走上文学创作道路.随着创作主题由民族向哲学的转变,他们也将俄侨文学第二浪潮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1.
陆勇强 《新青年》2002,(2):26-27
歌王帕瓦罗蒂与一位来自于西北山区的歌手有一段真挚的友谊。歌手的名字叫黑海涛,当时是北京音乐学院的学生。有一年,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顺便去了北京音乐学院。许多人都希望帕瓦罗蒂能看中他们,如果收他为徒,那一切都功成名就了。许多家长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安排自己的子女与帕瓦罗蒂见面。而黑海涛不行,他在北京没有背景。当帕瓦罗蒂与那学生见面的时候,黑海涛没有办法走进教室去见帕瓦罗蒂。  相似文献   

12.
昆网 《新青年》2002,(4):20-22
十多年前.当小品演员李琦决定离开西安到北京闯荡的时候.妻子高立从末指望过他会有今天的成绩和地位。虽然在北京有过7年地下室的生活.有过为生存而四处奔忙的记忆.但至今他们回忆起来,那仍旧是段温馨而和睦的日子。关于爱情和家庭.李琦夫妇的感觉与众不同,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夫妻之间的事情没有对错之分.婚姻只是一段相互“习惯”的历程,虽然这是他们的个人看法.但他们确实互相爱慕着、悲喜共担着.而且快乐着彼此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屋子里有许多奶酪,4个小精灵每天都要到房里去搬这些奶酪,早已习以为常. 但是,有一天,他们发现,他们的奶酪不见了.  相似文献   

14.
贵族风范     
20年前,我是澳洲一家报纸驻英国的记者.那时,我就发明了一种"地毯破旧程度指数"的方法.如果你想要在采访某个名人之前,先了解一下他是否拥有贵族背景,当然你可以先去查厚厚的<博柯贵族名册>,而我发明的则是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那就是考察一下他们家大厅里的地毯状况,越是破旧的地毯,就越说明这个人非常时尚,家训渊源,颇具贵族风范.  相似文献   

15.
船票的故事     
未名 《新青年》2004,(11):35
岁月匆匆.这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是在1985年4月,我们打算到苏杭旅行结婚.行前,给苏州的老徐夫妇去了封信,说我们先到苏州,玩两天再去杭州,请他们帮助安排住所,再买两张夜里去杭州的船票.  相似文献   

16.
一群白鹅     
利民 《新青年》2006,(9):59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在农村,养了一大群鹅,有一百多只.那些鹅圈在我家的后园里,很小的时候,它们是浅黄色的,一层细细绒毛,奔来跑去的,很是活泼.叫声也尖细,像电子琴上偶尔蹦出的一个音符.  相似文献   

17.
温馨小理想     
《新青年》2002,(11):47
去八达岭,旅游车司机是个胖哥哥,剃着北京板寸,肚子很大,抵着方向盘.一般来说,胖子的脾气好,这位胖哥哥的脾气也好.  相似文献   

18.
米汤汤 《新青年》2008,(6):42-43
一 下班回到家,屋子里静悄悄的.我习惯性地叫了一声里里,没人应答.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连忙去推夏里里的房门.  相似文献   

19.
陈援 《海内与海外》2009,(12):54-54
前些天,我去潘逊皋老师家。潘老是我的中学老师,后来做了副校长,再后来调入中华书局做辞书编纂工作。他是北京二中深受同学尊敬的“国文台柱“.广大校发心目中永远爱戴的师长,其中包括他的学生刘绍棠、从维熙、舒乙、尹世霖等一批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快点!姥爷现在一定是饿坏了,赶快送饭去!"姥姥在我们家屋前的商店里大声喊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