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现在过年没什么意思,除了吃喝,都不知道干吗.听着身边的朋友这样说时,我心里不禁一惊,确实如此,年年过年,似乎都一个样,除了吃喝,再无其他乐事.每到春节,小区里就特别安静.外地人都回老家过年了,平日里热闹的街道突然就冷清起来,只有商场、超市里的高音喇叭依旧不休不止地播放着喜庆的节日歌曲.  相似文献   

2.
马德 《新青年》2006,(7):32
盛夏的时候,去省城开会,我遇到了久未谋面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我高中时候的同学,现在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包工头,虽未至腰缠万贯,但有房有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3.
灶之忆     
年关的脚步纷至沓来,要在故乡,这是红红火火、忙忙碌碌的日子。有多少年货要采购,有多少旮旯要打扫,有多少喜事要应酬,有多少挚友要拜会。剪窗花、蒸年糕、贴春联、放鞭炮。千家万户喜气洋洋,男女老少笑逐颜开。然而,在国外过的是洋节,虽临年关,却没有在家乡过年的那份瞎忙热闹  相似文献   

4.
家的味道     
青衫 《新青年》2007,(12):12
历经8次的伴娘生涯后,我也终于走进了围城!我和老公大学同窗4年,毕业恋爱3年,在我们认识7年后,终于可以一起回家了。婚后的日子感觉真好,自由、快乐、舒畅,日子过得自在逍遥,一切如我所愿。可想起张罗结婚事宜的琐碎事,还是心有余悸。不说别的,就说装修吧,折腾了整整半年才算搞定。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两个人终于过上了想象中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爱谁都值得     
《新青年》2005,(8):10-11
他原本是一个弃婴,20年前被一个女人抱回家. 这家就夫妻俩,40岁上下,膝下无儿无女,住在这座城市的边上.日子过得也很西惶,丈夫有病长年卧床,女人常常靠出外帮别人做事或者去城郊捡破烂养家糊口.然而,这家人对孩子并不薄,视同己出,虽然苦巴巴的,还是买了奶粉鸡蛋,一路把孩子拉扯大.  相似文献   

6.
他们 他们,是一对很普通的夫妻.都是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单位效益不景气,日子过得很拮据.结婚5年省吃俭用,直到积攒了一小笔钱才生了她.这样,她就不至于在短期内跟着他们一起受苦.  相似文献   

7.
嫂娘     
烟雨 《新青年》2005,(11):5-6
我结婚的第二年,公婆就因为疾病相继去世了,留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外债。安葬完老人后,老公和哥嫂开始商量还债的问题。那时我们刚在城里买了房子,按揭付款,首付五万,其余每月付五百二,要坚持整整十年。我私下对老公说,乡下的老屋怎么也值几万吧,爸妈都留给他们了,治病时咱们也没少拿钱,这欠下的账还要分担吗?如果是这样,日子还怎么过呢?老公狠狠瞪我一眼,我气乎乎地说,你把债全揽过来算了,反正你有的是能耐!然后便赌气坐车回去了。可是后来商量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我意料。原来,嫂子说我们刚刚成家,又买了分期付款的房子,没什么家底,他们现在没有…  相似文献   

8.
借来的日子     
他与她结婚8年了.比起很多吵吵闹闹的夫妻来说,他们的日子过得算是风平浪静的了.他在机关里做事,像所有身处机关的人一样,铆着劲要谋上一官半职.他认为事业是一个男人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每当寂寥时     
倘若不是因为常梦到,我想我是会把那段日子忘得死死的。我是那样憎恨在我的生命中有过这群一段阴霾的岁月,或者说我很憎恨自己逼自己去做那件事。那年我落榜了,可仍不死心,便又强迫自己回到书桌旁,再拼一次。邢时候,脚步  相似文献   

10.
十年(下)     
陆游的毕业论文整整写了两年都没通过,黛恨恨地说,花点儿钱找人写吧,别在这费劲了.陆游说,别人写的,我更过不去,都不懂怎么过.黛说,我看你是不想毕业,你们班的傻子都毕业找工作了,你还在这悬着.陆游说,现在没什么好单位,与其找不到工作,我还不如在学校呆着呢.黛想,你怎么这么自私,好像活着不用花钱,喝风就行似的.想想,咽下没说.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吗?在内心互相怨怼时,他们其实已经分开,不再相爱?还是艰苦即将过去,他们不再需要同甘共苦,而从来不曾相爱过?  相似文献   

11.
过年是红色的。红春联、红鞭炮、红果盘、红年画,还有红色的迎春花。少时觉得俗不可耐的大红色,时至中年,方觉那么的好。这红色是母亲带我去挑的新衣,是过了腊月廿四厨房一派烟波浩渺。这红色也是除夕夜母亲做出来的味道,谁能抵挡团圆的力量呢?过年的确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艾丽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消息,吃惊得张开了大嘴,久久地合不上.她怎么都不能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自己的这个玩笑是不是太过头了呢?4月1日是愚人节,不管是谁发明的这个节日,艾丽只知道这是个开玩笑的日子,反正大家都知道,所以开什么样的玩笑都不会有人信以为真,当然,也有这样的时候,人们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3.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是我小时候,老北京胡同里住户在过年时最爱贴的一副对联。那时候,我还不大能读懂它。但却能感受到年的气息。儿时的记忆,都是金黄色的;过年的旧时篇章,更是艳丽。像我们家那样的小门小户,是平民的中下层。家住三间小平房,小院子地面铺着碎砖头,终年是寒酸的日子。过年时,大人的笑颜很勉强,我们小孩子却着实高兴。喝过腊八粥,母亲就为我们做好了新棉衣。也有的年,没有新棉衣,只做一件“阴丹士林”的蓝布大褂,套在旧衣服上。鞋,是母亲动手用多层旧布粘起来作的鞋帮,絮棉花,纳鞋底,用做衣服剩下的布做鞋…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小时候,好像家里有一个带纱罩的老式台灯。只是记忆很模糊了。但在灯下看过什么书,或者做过什么事情,已经全记不住了。毕竟太小了。印象深的是,20岁的时候,妈妈到上海探亲,带回一盏荧光灯,8瓦的,但亮得刺眼,也好看。灯罩是绿色的,轻盈、翘翘,灯座也很小巧。那时,正是文革,日子过得清苦。找从北大荒农村探亲回家,正百无聊赖。  相似文献   

15.
回家的故事     
李冰 《新青年》2006,(12):59-61
我的家在黄河滩区,那时候除了父亲一个人在乡里工作外,家庭其他成员都是农民.黄河滩区连年受灾,本来不适宜居住,却偏偏人烟稠密,一个村子紧挨一个村子,人多地少,加上靠天吃饭,这里的农民日子过得很艰难.  相似文献   

16.
正过了冬至,一年的冷就到了极限我心急如焚等着过年海市蜃楼不再是我期待的绚烂日暮乡关时故乡却远在天边游子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是寒夜里用来取暖的字眼在他乡把故乡一直放在心上小小的村庄常勾起我无限遐想一草一木都是我热忱的向往虽然贫瘠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包利民 《新青年》2005,(10):2-3
我所就读的那所大学管理极严,有一种沉闷的气氛,而在这沉闷之中却有一个小团体异常活跃,那就是由我、昕阳、浩哲和雪晨组成的乐队——“快乐如风”。我是鼓手,昕阳和浩哲分别是吉他手和贝斯手,雪晨是乐队中惟一的女孩,她担任键盘手。学校大大小小的演出中都有我们的身影,有时周末的晚上,我们会把设备搬到大操场上,对着空荡荡的天地高歌,这时便会有许多人围拢来同我们一起唱,气氛热烈而难忘。那些唱唱跳跳的日子过得很快,在毕业告别演出中,我们4个再次登台,演唱了BEYOND的《逝去日子》,台下即将离校的学子唏嘘一片。毕业后我们都留在这个…  相似文献   

18.
回家过年     
林夕 《新青年》2007,(7):13
春节前与好友相聚,好友说准备去海南过年,已经订好了酒店,约我一起去。我说我得和老爸请假。他笑问我什么时候我能过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年。从感情上讲,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海南,真正  相似文献   

19.
过年回忆     
小时候,最盼过年,因为过年不但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而且到处洋溢着喜洋洋、热闹闹的欢乐景象,令人留恋、痴迷、怀想。  相似文献   

20.
姜米粒 《新青年》2004,(5):44-45
很多年以前就听说有一个苏联导演拍了一个片子叫《安娜12岁》,安娜是导演的女儿,从安娜出生到她1 2岁,做爸爸的一直在给她拍.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这个片子,我猜想大约像记录片吧?那时家用录像机很少,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影子录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常羡慕安娜,有一个当导演的爸爸.现在的父母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完全可以拍《丫丫18岁》什么的.不比艺术性,时间上肯定熬得过安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