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兰花,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的一名普通农业女工,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工作中,肯学肯干,年年拿高产,10年来,她所承包的79亩棉田为团场上缴了40多万公斤籽棉,自己也收获了应有的回报。工作12年来她连续10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职工";2007年度被二师授予"植棉高产状元"荣誉称号;2008年被兵团授予"植棉高产个人"荣誉  相似文献   

2.
吴慧君,今年28岁,来自“天府之国”四川。1999年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三连承包土地,一晃7年过去了,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承包的158亩棉花连续两年成为连队的高产田,2004年总产籽棉79224公斤,单产达到501公斤,纯收入9万多元。2004年,她被二十九团授予最佳植棉能手称号,被农二师评为群众性丰产攻关棉花高产达标个人。  相似文献   

3.
正肖兵1991年从四川来到农一师八团八连参加工作,刚来时不懂植棉技术,初次承包40亩棉花当年就亏损5000余元。但他不服输,肯吃苦好琢磨。他依靠团里的富民政策,承包了190亩棉田,科学种田,精耕细作,总产、单产年年创全连之最,近两年收入突破15万元。  相似文献   

4.
劳模新传     
2005年10月12日,兵团农业局受国家农业部委托,组织12名植棉专家,到农二师三十三团九连鉴定高产棉田,谭德周承包的334亩棉花平均单产籽棉540公斤,引起一片哗然。其中67亩棉花亩产籽棉630公斤,刷新去年团场创造的623公斤全国记录,成了团场爆炸性新闻。谭德周1984年到三十三团九连打工,1988年因为勤劳能干,在民工中第一个被团场吸收为正式职工。这年他带着8个职工,揽下了无人敢包的24—3条田210亩“亏损田”。苦干一年,当年扭亏为盈,全条田第一次拿上了奖金。其后4  相似文献   

5.
张兰花,是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的一名普通农业女职工,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0年来,她所承包的79亩棉田为团场上缴了40多万公斤籽棉;在生活中,她相夫教子,毫无怨言,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庭.她热爱团场,热爱这片土地,像兰花那样给团场增添一点绿色.她连续十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职工";2007年度被二师授予"植棉高产状元"荣誉称号;2008年被兵团评为"植棉高产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被二师评为"和谐家庭",连续三年被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二师"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光荣的称号是和她辛勤劳动、默默奉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农五师九十团农广校在培养学员中,注重吸收农业一线的青年农工,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成为团场致富的带头人。 穆晓东科学植棉创高产 十连职工穆晓东,2000年曾以单产皮棉198.1公斤打破兵团北疆棉花高产记录。穆晓东能够成为棉花高产状元,得益于他利用农广校学来的科学知识,正确运用到棉花的科学管理之中。近几年中,他靠科学植棉夺高产,每年可获  相似文献   

7.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农二师三十三团在土地长期固定、两费自理承包、生产自主经营、划分职工自用地等多项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团始终坚持“土地长期固定、生产自主经营、成本费用自理、负担只减不增、收益风险共担、享受社会保障”的政策,加大承包土地长期固定的宣传,出台了相应的给农业一线承包职工减负实施办法。一是对2006年农业一线植棉承包职工,按50亩一个计划内标准定额以下给予减负;二是每亩减负(计划内)31元;三是超过团平均上交指标76公斤(计划内)植棉承包职工定额减负面积内的每亩再减负14元;四是对植棉亩上交指标超过100公斤的承包职…  相似文献   

9.
10年艰辛拼搏,苦心经营,如今成为一名拥有32亩高产库尔勒香梨园、22头奶牛和3000只肉蛋鸡养殖场,年创利润10万元以上的种养大户。她就是一师三团十九连出了名的致富女能手张自新。1993年3月,张自新从河南老家来到一师三团十九连,当年,她和丈夫就开始承包棉田。她感觉团场大有发展前途,正好可以一展自己的宏图,就暗下决心要抓住机遇,干一番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时间:2003年年初 地点:川妹子家 人物:妻子(四川人)丈夫(四川人) 道具:方桌子、凳子、屏风、暖瓶、缸子 妻子:农场种地职工,种好地是本分,去年,我承包棉田获得395公斤高产,被团里评为植棉状元,年底收入一万八。表彰会上,我披红戴花,好风光。这不,团里电视台要来采访,我得赶快准备准备。要上电视了,咱不能还穿得土里土气的,是不是?可是已经换了几身衣服了,怎么那么别扭? 丈夫:老婆,你像无头苍蝇,在那转转悠悠,自言自语地念  相似文献   

11.
一师十团四连职工徐云义有个愿望,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致富梦,他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成为十团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今年46岁的徐云义在90年代初来到十团四连帮人拾棉花,拾完棉花后,和他一起来的人,因无法适应本地的艰苦条件纷纷离开,他却留下来了,参加土地承包.由于他勤奋好学,掌握了植棉技术,第一年承包棉花就获得高产,纯收入达2.5万元.当了万元户后,更加坚定他留下来创业的决心,准备在塔里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实现自己致富的梦想,他就把自己的户口从四川迁来落在四连,在团场扩招职工中,他成为一名团场职工.后来,他连续多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获得高产,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成为十团小有名气的“植棉状元”.  相似文献   

12.
农一师十团八连635东地号310亩棉花姊妹田,由5名女职工承包,2009年棉花单产510公斤,户均收入9万元以上。2010年棉花单产568公斤,户均收入达12.5万元以上。现年40岁的熊华清是635东地号的条田长,1998年进疆,一直在十团承包棉花,曾连续6年被团场评为植棉能手荣誉称号。635东姊妹田是八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几年承包土地收入的不断提高,许多人都抱着以承包面积越多收入就越高的心态而不断扩大自己的承包面积时,农一师一团三连女职工文玉花却没有这种想法。她仍然想着怎样在自己承包的46亩棉田创更高的效益。文玉花是三连的老职工了,近50岁的她在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掌握了一套能跟上农业发展需要的管理经验。为了确保每年在自  相似文献   

14.
46岁的王书阁,来到农三师四十六团二连已有10个年头,他凭自己倔强的性格,勤劳的双手,实现着自己的梦。2006年,他承包的34亩棉田,籽棉单产380公斤,收入8900元,新植枣园95亩,套种经济作物收入5.8万元,畜牧业和农用机车收入2.8万元,全年收入近10万元,连续多年被团评为致富能手、先进生产者。  相似文献   

15.
当肖佳卓出售完最后一批产品,夫妻俩一算账,2002年纯收入2.3万元,一年就圆了致富梦。 肖佳卓是农一师三团良繁站的一名农工。1993年进疆一直承包土地,在工作中她虚心向连队领导、技术员学习技术,植棉水平逐年提高,所承包的50亩棉田两费自理以来从未亏损过。多年的土地承包,使他认识到“种植结构单一化,市场价格变幻莫测,导致农工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差。因此在种好棉花的基础上,她  相似文献   

16.
46岁的范兴翠吃苦耐劳,泼辣能干,她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以诚实与勤劳,走上了致富之路。她承包的棉花产量逐年提高,1998年单产289公斤,1999年单产290公斤,2000年单产334公斤。连续四年被分场评为先进生产者,2000年,芳草湖农场党委表彰她为先进生产者、植棉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师党委表彰她为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农六师工会授予她“杰出职工”称号。  相似文献   

17.
"付出必会收获"。她承包的85亩棉田连续5年单产在500公斤以上,尤其2007年更是创造了单产623公斤的好成绩,被评为"师市巾帼种植标兵"、"兵团巾帼科技致富明星"的荣誉称号。2007年9月,兵团司令员华士飞亲临她所在的589.4亩巾帼示范园区视察,对园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杨桂英是农一师一团十九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植棉女工,年仅39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棉花种植工作。仅2000-2004年,杨桂英累计总产籽棉55.3万公斤,平均亩产籽棉391.6公斤,实现总产值231万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润36.2万元。1986年,杨桂英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了盛产棉花、水稻的农一师一团,在十九连开始了她的团场职工生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土地。她努力钻研种棉技术,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对植棉工作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先后获  相似文献   

19.
刘应堂敢想敢干敢为人先,6年时间挣了20万元,受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1997年,刘应堂携家带口从河南来到四十五团七连安家落户,当年,他承包了340亩棉花地。刘应堂坚持多学习多请教,勤劳苦干加巧干,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植棉技术。1997年至1998年,他承包的40亩棉花,单产籽棉都在350公斤以上,2年收入2.8万元。 尝到种地甜头的刘应堂,1999年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他拿出积蓄2万元购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两头母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种女人,她们热爱生活,努力创造美好生活,最终拥有自己的美丽人生。七师一二九团职工宋丽就是这样的女人,她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人生赞歌,利用"双创"契机,为自己打开了一扇致富大门。美丽成就创业宋丽原是七师一二九团二连的一名普通职工,承包着50亩棉田。她和连里其他职工一样,每天起早贪黑,在棉田里忙碌,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然而宋丽却为一件事犯愁,她发现,因为常年在外风吹日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