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症结之一。谈农民增收,不是看短期的因素以及一些应急的措施导致的收入增长,而要看长远的、深层次的制约因素。“三农”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的矛盾,“三农”问题的根源不在农村,而在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取向。特别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农村剩余劳动的有效转移。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对其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罗莉 《长江论坛》2003,(6):38-40
我国“三农”问题的形成主要因为长期的工业优先战略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农业之外,这就是城镇化。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加快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全国来看,中部地区是我国“三农”问题最难化解的地区。解决中部地区的“三农”问题,单凭中央政府的积极性还不够。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还需其他地区的大力扶持和帮助,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作为。东部地区在解决中部地区的“三农”问题上有所作为,既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发展,又可以为东部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东部地区应在城市化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加大产业升级力度,以促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则应通力合作,加强协调,以整体利益为重,尽可能与东部地区建立共同市场,通过软、硬环境建设,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共同促进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确保农民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是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仇喜雪 《桂海论丛》2006,22(3):48-51
由教育投资和培训等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条件下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三农”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低制约着“三农”问题的缓解,人力资本理论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双流既是一个经济强县,也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三农”问题较为突出。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2005年以来,双流县委实施了以“35223”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提出了规划建设“三走廊”的构想,并以“三走廊”为纽带,通过科学规划,夯实基础、提高走廊承载力,精心包装引进项目、打造特色节会品牌、持续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因地制宜狠抓新农村建设等有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激发了“三走廊”沿线广大农村的经济活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探索出了一条大都市近郊县破解“三农”难题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开放市场、降低关税,“三农”问题引起了很多人士的关注。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解决"三农"问题是机会还是挑战,确实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认为,破解“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提高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加强对农业的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发展伦理要求用人道主义的原则去审视发展是否符合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它无形中规制和矫正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国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不符合发展伦理的基本要求。为了一切人和完善人是发展的目的,解决“三农”问题,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政府化解“三农”问题所作的政策抉择,是以人为本发展伦理理念的体现。本文从发展伦理的视野审视“三农”问题,试图为解决“三农”问题作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0,(19):25-27
农业丰则基础强,衣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事关社会和国家利益大局,历来深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做好“三农”工作,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尽管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与三农建设缺乏天然渊源,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狭隘的“三农”已发展成为“大三农”和“新三农”,我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民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带来了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三农”机构多头设置,职能交叉;“三农”政策政出多门,互不统一;“三农”资金多头拨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如何革除弊端,让有限的“三农”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浙江省的一些地方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探索着整合之路,颇具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需要一次新的农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关键所在。“三农”问题是中国突出的“西部”问题。小农生产方式是中国“三农”落后的根源。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小农生产方式。中国需要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创立现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汉南模式”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4.
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和农民维权行为的兴起,打破了“三农”问题不能进入政策议程的屏蔽机制,使它得以进入政策议程并催生了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公共政策。“三农”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对政策体系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陆学艺 《半月谈》2004,(4):0-22
新的发展观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为下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方小方 《半月谈》2004,(4):54-55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必须跳出“三农”看“三农”,统筹考虑工农业发展,对城乡人力资源进行统筹开发:要运用工业思维,改造传统农业;要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反哺农业;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既能在农村致富也能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村人才。  相似文献   

17.
6月29日早上9点,石柱县大歇乡双坝村近1000名村民聚集在村中学礼堂,他们要自己作主,对县委,县政府解决该村“七难”(用水难,用电难,行路难,就医难,就业难,通讯难,读书难)的实施方案进行表决,据悉,这是石柱县委破解“三农”问题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保障。法治“三农”的基本目标就是依法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促进社会的总体公平。而该目标的实现与农民包括县乡干部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分不开的。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志全 《新重庆》2005,(3):42-43
重庆市是我国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直辖市,3100多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农村人口。要加速重庆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亟待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狠抓了“三农”工作,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使农民实现了基本小康,但同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我们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江西政报》2007,(7):1-1
近年来,中央在加强“三农”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举措,形成了新时期比较完整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体系,充分表明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真正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月20日至22日,温家宝总理在我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