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如何,可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国家就业人员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是密切联系的,二者增长速度基本同步。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分别拟定了全国、城市、农村3个小康生活标准。 全国小康生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00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基尔系数为0.3—0.35;贫困人口比重在5%以下;人均年收入为1400元;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5.5平方米;人均日摄取热量为2600千卡,蛋白质为75克;恩格尔系数为47—49%;人均文化用品及文化教育、生活服务支出比重为16%;平均期望寿命70岁;中学入学率为55%—60%。1990年,全国接近小康标准的程度为57.7%,未 来10年由于基数增大,各项指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也增大。 城市小康生活标准共有15项指标:城市居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转变呈加速趋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27.1%逐年下降为1997年的18.7%,减幅达8.4个百分点,远高于1978—1989年12年期间3.1个百分点的降幅;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在由1978年的48.2%逐年下降为1990年的41.6%后,恢复上升趋势,并于1997年升为49.2%,升幅高达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上升5.5个百分点、建筑业上升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4.
(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今后五年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以较快的速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上新台阶、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中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四十多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科技,而是靠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的。据有关专家测算,1952~1990年,我国经济增长靠资金和劳动力投入份额占94.5%,而靠科技进步仅占5.5%,近几年来才提高到30%左右。这个比重显然和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明确,即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要更好地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能不能按老路继续走下去?显然不能!原因有三条:  相似文献   

6.
衡量生产力的发展,当然要看物质生产中的产量、产值、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等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而且相对说来统计的精确度也较高,所以是衡量物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基本的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步走”,就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再翻一番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基本标志的。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指标还难以准确  相似文献   

7.
大桢 《前线》1993,(16)
英国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英国经济可以概括为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企业为决策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传统市场经济。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固定资产占20%多,职工人数占总劳动力的8%左右。为了摆脱英国七十年代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1979年后。实行了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和广泛的私有化。政府从英国石油公司开刀,共出卖5亿多英镑股票,使政府持股额减少到50%以下。1981年,售出51.6%的英国航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今天,中国正按照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构想稳步前进。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1980年,我国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镇企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村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6年,我国农村已有小城镇5.5万个,吸纳的乡镇企业劳动力占全部乡镇企业劳动力的50%;创造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全部乡镇企业产值的57%。经济发展较快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小城镇发展尤为迅速,占到全国小城镇总数的60%。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首次写进党的纲领性文件,足见推进小城镇建设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指出,要“走…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价我国现代化水平关于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国际上有不同的测量指标,比较常用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的现代化十项指标。这十项指标是: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2.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超过12—15%;3.服务业产值在国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末有的发展。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市三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比重有所上升,199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02亿元,占GNP比重2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5.60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比重16.23%,初步建立了以传统产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依托的门类齐全的第三产业体系。但是,从整体看,我市近十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与我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当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制约宁波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瓶颈。 一是第三产业占GNP比重低。十多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尽管有所发展,但水平低、比重小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第三产业在GNP的比重不仅大  相似文献   

12.
经贸信息     
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00年,我国可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2000—2010年,国民经济将以不低于7.5%的速度完成翻番目标。国家统计局的这份资料表明:1995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3.46倍。如果在本世纪末全国人口控制在13亿内,今后5年(1996—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只要年平均增长44%以上,翻两番的目标即可实现。根据我国近15年的发展情况,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3.
韩景华  朱冠雄  李新明  张艺良 《求实》2006,(Z4):165-166
一、中国服务业就业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世界各经济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经济体中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断上升.2003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达68%,同时,服务业就业比重也在迅速提高.截至2001年,美国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为75.2%,英国73.4%,法国74.1%,德国64.7%,日本63.9%,韩国62.3%,新加坡74.2%.  相似文献   

14.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构想,党的十三大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呼盟牧区发展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托雅,朝克图十几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已有近一亿农村劳动力投入到这一建设领域,乡镇企业年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但是,还必须看到乡镇企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内蒙地...  相似文献   

16.
小可 《前线》1994,(12)
据美国斯坦福大学专家调查测算,现代化国家的水准主要有以下条: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以上。2、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45%以上。3、非  相似文献   

17.
溧阳市作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之一,经济发展势头是很不错的。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37.8亿元,1992年超过55亿元。但是,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滞后,对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潜在影响,有些方面已见端倪。在第三产业内部,流通、交通、通讯(简称“三通”)又是“瓶颈”,制约着整个第三产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三通”基础建设发展得快慢,已成为发展第三产业,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三通”的尽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自身必要的“加速器”。一、“加速器”的促动原理从理论上说,“三通”作为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内容,它所形成的增加值是构成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省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就瞩目。1990年乡镇企业总值达到281.7亿元(1990年不变价),相当于全省社会总值的26.4%,相当于农村社会总值的43%;实现税金6.9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3%;就业职工为4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0%。乡镇企业在全国的位次由1980年的第16位上升到90年的第10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要求“七五”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左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将比198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的人均实际消费水平每年递增4——5%。党中央建议的这个增长速度,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提出来的,是积极稳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