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对妇女的歧视在宋代以前由来已久,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出现之后,才使在封建社会历史上束缚妇女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真正理论化、系统化。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礼教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束缚女性的生活,妇女在某些程度上还有一些自由。本文试图从宋代妇女的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两方面来阐述这一时期的女性虽然受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但在某些方面她们还是有自己的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2.
宋珂 《法制与社会》2014,(3):174-176,183
从古至今,中国女性受到了封建传统观念和礼教的强烈束缚,这些束缚最直观地体现在其婚姻家庭生活的地位上。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变迁也是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在婚姻中的体现。从汉代开始,"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束缚。但经过唐、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虽然过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自由和平等的观念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并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直至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进入中国并发展到今天,"男女平等"才最终取代了"男尊女卑",中国女性在婚姻中,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在唐代这个历经繁华又饱经战乱最终走向衰败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提高,生活状态也相对自由、宽松。但受封建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无论在社会道德观念还是法律制度规范上,唐代妇女仍然不能摆脱被束缚被压迫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礼制与法律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秩序的两大支柱。在宋代,传统法制较礼制对妇女的言行的束缚不断得以加强,特别是神宗加强法制建设后更是如此。当时,在对普通妇女生活的约束方面,“礼”与“法”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特殊形态,不是法律被礼教同化,而是礼教依附于法律。“礼弱法强”成为普通妇女生活的一个突出现象。从而使当时普通妇女的生活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许多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与封建社会束缚女子再婚自由并片面要求女子贞节的道德观念相比,中国古代法律对于妇女再婚却做出了基本不禁止的规定。本文从古代的法律文献和有关历史记载进行论证,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法律不禁止妇女再婚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关于强奸罪侵害的客体,目前国内外法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有的认为“是妇女的人身权利”;有的认为“是妇女的身心健康、人格和名誉”;有的认为“是妇女性的自由贞操和社会之风化”等等.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认为,强奸罪侵犯的客体,是女性性的自由权利,即是女性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正当的性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某些束缚、中华传统文化的某些束缚和既得利益的束缚,坚持永无止境地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8.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犯罪的道德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女性犯罪是维多利亚时期贯穿始终的一种理论.本文通过对道德解释的分析,指出这一解释其实都深受当时的主流妇女观的影响和束缚,是主流妇女观建构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传统学说不承认中国古代妇女个体享有私有财产所有权,但宋代时期,妇女经济地位普遍高涨、财产私权观念与诉讼权利意识勃兴,士大夫法官们亦包容妇女的奁产诉讼,故而无论从立法规定还是从社会生活事实,抑或从司法判决来看,宋代妇女完全拥有奁产所有权,这是汉唐元明清妇女所不能企及的。上述新的时代变化,无疑为我们深刻认识宋代的近世化转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亦是对中国古代妇女无私有财产所有权学说的一种纠偏,同时对现代民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的构建亦具有一定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0.
朱敏 《法制与社会》2011,(17):277-278
随着社会危机的增加和社会矛盾的凸显,国家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即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意识领域、道德伦理领域渗透力和粘合力不断增加,一方面"有所为",一方面"有所不为",但似乎更强调的是"有所为",甚而有人认为国家在社会生活领域正在进行一场全方位的规制。本文从对历史上自由的含义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分析自由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某些方面,从而显现现代化进程中的自由的理性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试论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走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经历了三次高潮 :第一次以争取妇女参政权、受教育权和就业权等基本人权为重心 ;第二次在有关性别歧视的起源、性质及解决方式等问题上 ,出现了以自由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为代表的三家之说 ;第三次高潮中 ,由于后现代主义话语理论影响 ,女权主义理论更强调女性经验的复杂性及建立女性话语的必要性。本文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新世纪女权主义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上来说,女性犯罪比例显著低于男性.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犯罪在全球范围内呈递增趋势.这种女性犯罪的变化表现在犯罪数量增多、年龄范围扩大和手段多样化等方面.此种状况的出现是女性个体生理与心理结构差异和整个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大体上均对女性犯罪给予了特殊的刑事政策.我国对怀孕妇女在适用死刑和宣告缓刑方面作出特殊规定,在司法实务中亦有相应的政策观念体现.但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对新生儿妇女、子女年幼妇女的刑事政策保护仍有欠缺.对女性适用的刑种,刑期执行方式等方面仍有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中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约有一百四五十篇之多,大概占全部篇目的将近三分之一,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这些作品所塑造的妇女群象特别引人注目,与以前的描写妇女的作品相比较,具有某些新的特点,相当鲜明地反映了蒲松龄生活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4.
政府尽最大可能服务于社会,其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近代传统行政的税收与安全等领域,而是对人的生活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无所不管,这些都是无疑促使行政的自由裁量行为出现。如何通过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规制和正确运用,体现公平、公正,实现行政正义,最大限度地维持与法律原则及规则的平衡,最终体现"执法为民"的理念呢?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及作用并加以合理地放纵和束缚,如何从程序、制度上控制自由裁量权不被滥用,在执法行为中如何把握好尺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女性就业岐视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就业是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就业问题日益显现出一些不容乐观的特点和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女性就业形势,本文对中国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的歧视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女性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岩 《法制与社会》2010,(24):277-278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其所承载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逐渐运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摆脱了传统社会的束缚,人们有根据自由的意愿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干涉别人的行为、压制别人的表达自由。表达自由在网络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新的表现方式以及新的实现途径,其在推进民主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对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本文着重明确网络表达自由的概念、内涵及其价值,使其在公众和社会中的积极面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7.
胡华子  陈阳  邓振华 《证据科学》2003,10(2):112-1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女性对自己形象要求更加完美.乳房作为女性的重要性征,其形态和大小更加受到重视.应用置入假体的隆乳术,可使乳房发育不良的妇女达到丰乳的目的,使她们的美好愿望成为实现,加上隆乳技术及填充材料的改进 ,目前女性实施隆乳手术的人数逐年增加.伴随因隆乳带来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相关文献上屡见报道.但在法医学鉴定中,外伤造成胸部损伤合并乳房假体破裂的鉴定尚未见到, 由于此类案件在鉴定过程中,缺乏相应依据条款,增加了鉴定难度.本文结合1例胸部损伤合并乳房假体破裂案,探讨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8.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而这时期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较为封闭落后的状态逐渐被引入新的社会思想和西方化的行为方式,典型的东方思维逐渐渗透外来的所谓文明。就女性的角色转化这个层面而言,纵然社会一再推行新的家庭观念和妇女解放思想,但这一时期的女性角色转换还是没能在大时代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本文拟从宋美龄女士个人出发略探民国时期的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法与自由     
在我国法学研究领域中,关于公民的自由问题,应该深入进行理论上的探究,以适应和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自由要求,本文试就自由的概念、自由与法律的关系、自由的保障等问题,发表些议论,以求学术界同行们的指教。一“自由”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libertas,西文为freedom,意指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确非生来自由,在他们出生之际,政治意义上所说的“自由”并未能随之而来。自由是一定国家制度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书是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湖南省江永县的一种奇特的女性文字以及以这种文字为中心而形成的各种习俗文化。女书及女书文化以自己特有方式为世世代代生活在旧中国江永一带的劳动妇女及时、有效、合理地宣泄悲哀愤懑情绪提供了重要途径和工具;以仪式化程序为当地妇女婚嫁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在不自觉中起到了女性婚姻心理辅导的作用;女性通过创立各种属于女性自己的节日,为女性个性自我和才能的展示、心理放松以及自尊与愿望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女书及女书文化对当地妇女群体心理具有支持、宽慰、辅导以及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