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由于日敌的严密封锁与狂轰滥炸,战争的巨大消耗,陪都的经济环境变得恶劣,生活条件日益艰苦。到了抗战中后期,通货膨胀严重,百姓生活状况趋于恶化,情况越来越糟。本文拟从生活在战时陪都一些人士的日记与回忆录中,  相似文献   

2.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战时的重庆经济之所以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前方抗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却与海外华侨以各种方式给予经济支援密切相关。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以展现抗战时期广大爱国华侨对陪都经济建设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0,(11):86-86
<正>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并将重庆定之为"陪都",实为"战时首都"。抗战时期的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同美国的华盛顿、英国的伦敦、前苏联的莫斯科同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确定了收复台湾的目标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设立了四个对台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台湾革命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并以重庆为主阵地推动并开展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抗战胜利后台湾的顺利接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春秋》1998,(1)
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数不尽的灾难。地处祖国西南的重庆因在抗战期间属国民政府的陪部而成为日军特别是日本空军攻击的主要目标,致使当时重庆的百万和平居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最令老一代重庆人民心有余悸的灾难便是在1941年6月5日发生的一次震惊中外的隧道窒息大惨案。这次惨案造成了约10000人的死亡,从而成为抗战期间包括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在内的三大惨案之一!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企业也随之迁来,重庆成了抗战时期政治经济的中心。自此,日军便把轰炸的目标转移到重庆,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0,(11):90-91
<正>重庆最让人难忘的不仅是雾都的山明水秀,还有那些刀光剑影留下的历史痕迹。到重庆一游,最想去的地方不是歌乐山,不是化龙桥,也不是已然面目全非的朝天门,而是黄山云岫楼,因为那里曾经是蒋介石的官邸。黄山位于重庆市南郊,地处南山森林带的最东端,海拔580米,面积约400亩,因重庆富商黄云陔于1913年在此修建别墅"黄家花园",故名"黄山"。作为"隐居"在巴山云雾中的国民政府抗战决策重地之一,黄山陪都遗址建筑群,在众多的陪都遗址中,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行于黄山之间,不为奇峰幽谷所动,不为青松翠柏所动,翘敬之情,却随石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0,(11):93-93
在8年抗日战争中.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与陪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抗战遗迹.而其中最为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人民解放纪念碑。  相似文献   

8.
李永军 《传承》2010,(4):50-50
1941年春,周恩来在重庆曾作过一次情理交融、十分感人的露天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到:"母亲冷落的坟地还在日占区,自己多么希望能回家乡去清扫坟上的落叶啊!"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还  相似文献   

9.
李炼 《公民导刊》2016,(3):52-53
正1940年的3月8日,当中华民族正处于全面抗战的紧要关头,在抗战陪都山城重庆,数万妇女参加的"三八国际妇女节"30周年纪念活动,成为了振兴民族精神、标榜团结抗战的一次"富有意义之纪念集会",不论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的市民;不论是职业女性,还是出征军人的家属,她们纷纷走向街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在民族危亡之际,与祖国生死与其,同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巾帼精神。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争取西南地方实力派刘云今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以示纪念。———编者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期间,曾积极进行争取四川的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云南的龙云,广西的李济深等西南地...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相继沦陷或者成为战区,国民政府不得不内迁重庆,并定重庆为陪都。重庆遂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外国驻华大使馆以及包括总统特使在内的高级官员也纷至沓来。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  相似文献   

12.
凌永忠 《思想战线》2012,38(2):137-138
一、云南铜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地位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由于全面抗战的展开,铁、铜、铅等军事战略物资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原有国内主要铜产区因战事发展而成为沦陷区或战区,国民政府无法进行有效开发。加之,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切断滇越铁路,1942年占领缅甸,进踞滇西,滇缅公路运输陷入瘫痪。  相似文献   

13.
1938年9月,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后,农工党中央机关(解委会)也秘密迁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半山新村的一幢银行宿舍。抗日战争期间,农工党中央机关在这里坚持工作,并加强与中共党组织的秘密联系。1941年9月18日,在全国抗战敲困难的时候,发表了《对时局宣言》,提出14项政治主张,成为坚持民主、团结抗战的一支小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4.
裴高才 《世纪行》2012,(2):33-36
笔者为撰写《胡秋原全传》采访传主时,台湾知名爱国学者胡秋原曾亲口告诉我:"我在上中学时,就开始阅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使我自幼受到了新文化运动新思想的洗礼。我们之间直接交往则是17年以后,抗战爆发之时。并在抗战中心武汉与陪都重庆见证了陈独秀最后岁月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8日至20日,农工党鄂州市第一支部的党员们前住重庆、赤水两地,开展"不忘合作初心,重走先辈道路"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先后参观了红岩村、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农工党中央机关旧址、赤水丙安古镇等革命圣地。通过参观学习和专题培训的方式,加深了农工党党员对国共合作、农工党起源发展、红军长征史的认识与理解。一、学习见闻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作为八年抗战的陪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红岩村则是见证抗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安置大批从东南亚一带归国的侨生,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与教育部先后在云南、重庆与广东设立了三所国立华侨中学,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就学机会,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救济归国难侨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政府与海外侨胞共同抵御外侮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我和姚雪垠相识是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时期的陪都重庆,那时他已是以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闻名于国内外的作家,而我却只是个刚刚步入文学道路的知识青年。为了提携我、鼓励我,他曾不止一次地将我的稚嫩的作品介绍给老舍编辑的《抗战文艺》、茅盾  相似文献   

18.
重庆大轰炸     
抗日战争期间,陪都重庆为日寇战略轰炸的首要目标,承受了在世界战争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极其残酷野蛮的狂轰滥炸。日寇企图用疲劳战术来拖垮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以此来达到他们在地面进攻中所达不到的目的。重庆大轰炸正是中国人民坚决抗战誓不向日寇妥协投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虽然拥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等高品位旅游品牌,但重庆缺乏个性鲜明、富有魅力的整体形象定位,尤其是重庆曾因作为二战反法西斯远东战场的指挥中心,以及底蕴浓厚的抗战、陪都等历史文化和红岩精神,远未让这座历史名城形象在旅游市场上真正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季方在苏北苏中地区参加领导抗敌斗争"七七事变"后,季方前往上海参加宋庆龄发起建立的"华东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季方坚信抗战必胜,但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依靠蒋介石政府的领导,则抗战必败。1939年春,季方经香港飞抵重庆,取得"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的身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