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粟裕 《传承》2010,(15):78-79
最近几年,行政问责逐渐成为我国政治体制的亮点,理论界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众多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多是聚焦于理论或比较宏观的研究,可操作性不强。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对问责的主体、信息、制度等方面做进一步细化的、可操作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党内问责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的研究主要从问责要素分析的角度展开,基于这些研究需要进一步采取系统分析方法,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分析对象,建立"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情形—问责程序—问责结果"五维分析框架。从该分析框架可以看出,当前党内问责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问责主体格局比较单一、党组织作为问责对象较为鲜见、问责情形设置不够均衡、问责程序缺乏可操作性和约束力、被问责官员无序复出削弱问责结果的公信力五个方面。鉴于此,完善党内问责制应当将健全问责主体格局、对失职失责的党组织进行集体问责、设置均衡的问责情形、提高问责程序的可操作性与约束力和健全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作为五条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出台以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学习、宣传这一新规定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基于长期的实践对新规定的落实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建议。新的规定中,问责范围扩大到"党政",问责对象指向"领导",问责内容强调"决策",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共同问责,体  相似文献   

4.
如果不重视建立健全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无论问责风暴再多,风暴的强度再大,那也不过是短期行为,只会产生短期效应,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成为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焦点.委托——代理理论和经济人假设理论是非营利组织问责的理论基础,契约形式与身份形式是其问责的逻辑形式.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问责面临着产权界定困难、立法不完善、问责主体缺位、自我问责能力弱等多重困境.可以从监督、评估、反馈的制度建设和责任意识下的文化重塑这两个维度来探究超越问责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是目前党政干部问责制的主要实施形式,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同体问责.这种问责与传统的干部问题处理方式比较契合,执行起来顺畅,效果显著.但其缺陷也同样十分突出.为此,在实施行政问责时,一定要对行政问责主体进行必要的约束,对行政问责的程序进行严格规范,必须公平、合理地对待行政问责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邢淑英 《前沿》2012,(17):29-31
建立完善的政府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政府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制度以及问责文化建设上采取切实措施,以推动我国政府问责制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问责制度之外的一种渠道和形式,网络问责机制的发展和完善对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从五个大的方面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全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执法机关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对网民问责的教育引导,四是构建网民参与党政干部问责的平台,五是拓展网民问责渠道、建立网络举报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胡小杰 《人民论坛》2013,(12):42-44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人大、纪委等问责主体的外部问责,提升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和社会民众的问责意识,加快行政问责立法,完善问责官员的复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存在行政责任不明、行政问责乏力、行政问责法律缺失、行政问责文化滞后、针对行政问责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思路是明确行政责任、强化异体问责机制、构建完善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培育新型行政问责文化、健全针对行政问责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宋伟 《人民论坛》2020,(10):62-63
问责是推动疫情防控责任层层压实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执行的利器.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重要阶段,精准问责须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等,准确把握精准问责的重要原则、完善明确精细的问责情形清单、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努力提升问责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制,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内部要求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其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说明与解释、并对其违反职责要求的行为承担党内责任的制度.新时期中共党内问责制度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表现为与党内问责相关的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另一方面表现为各具特色的地方党委问责制度的颁布实施.对照科学问责、民主问责、依法问责这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面临着行政问责主体缺失、客体不清、信息缺失、机制缺失的现实困境,造成了行政问责不畅、不公、不广、不力等消极后果.为此,我们应从界定问责主体、明晰问责客体、公开问责信息和完善问责机制方面入手消除不良后果,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的现状、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问责制正式走进公众视线,已经历了五年的发展.行政问责制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对象不清、问责程序不够规范、责任追究不力、问责信息不充分、问责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现实难题与制度缺陷.要从根本上解决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完成从人治问责向法治问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行政问责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强化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实现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完善问责法规,构建行政问责的法律依据,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地方立法对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和法律体系,科学规定问责的范围、对象、事项、处理程序、惩罚措施,实现了由"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的转变,同时具有一定的立法共性。但是,地方立法行政问责制度还存在一些差异,反映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一定分歧和暴露出的问题,这是今后立法需要考虑和完善之处。1.立法依据的缺乏统一性云南省的《问责办法》规定其立法依据是《公务  相似文献   

17.
问责目标的整体性、问责过程的有序性以及问责标准的统一性是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机制的根本特性.基于目标管理过程分析框架,以整体性绩效责任目标的实现为中心,构建了包括绩效责任目标确定、目标执行、目标评估、目标反馈和目标改进五个环节的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机制基本框架.通过对京津冀地区进行应用检验,证实...  相似文献   

18.
问责制度是法治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形成健全并有效的问责制度,是衡量成熟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作为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又是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其行为更加存在问责的必要.完善问责制度,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的需要,而且它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政府行政理论和实践中,行政问责是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行政问责的内涵可以从其回应性、强制性和惩罚性、内在性和外在性、权威性和过程性的层次进行阐述。在行政问责的发展历程中,其经历了韦伯的科层制改革;市场化改革;独立问责机构和社会问责等阶段。同时行政问责面临着对象和外主体自身及问责文化的缺失三方面的困难,只有通过行政问责对象和主体的努力及合作加上政治文明的发展,公民精神的培养,才能有效的解决问责的一般困境。  相似文献   

20.
无为问责制兴起于湖南岳阳,之后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无为问责制的规章制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无为问责行动。理论界围绕无为问责的内涵、开展无为问责的重要意义、无为问责的经验和对策展开了研究,但总体来说研究成果不多、研究内容不深、研究范围不广。无为问责制作为行政问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可以在夯实无为问责制的理论基础、拓展无为问责制的研究维度、突出无为问责制的顶层设计等方面加大无为问责制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