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产权理论与深化改革张银生产权理论是如何产生的,究竟什么是产权,产权改革的实质是强化所有权,还是强化经营权,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否清晰,以及如何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等一系列问题是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理论难题。这些理论难题解决得如何,...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产权明晰化思潮,从介绍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思想入手,分析了科斯定理及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影响,并指出界定私有产权不能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现代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由实行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经营体制调整阶段转为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阶段。全面准确地把握现代产权理论的涵义与产权制度的特征,正确认识我国国有经济产权制度的问题与症结,探索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突破口,推进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一、从现代产权制度看我国国有经济产权制度的缺陷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主要是指实际经营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包括个人或他人受…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产权探微     
邢才 《唯实》1999,(10)
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从不同的侧面,针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财产权与国家所有权”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迄今为止.这一讨论仍未结束.中共十五大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那么,产权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其经济学涵义与法律学涵义有什么不同?笔者试作初步探讨,亦“就有道而正焉”.一 产权理论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凡·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等论文被公认为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之作.其后.科斯的追随者如阿尔钦、德姆塞茨、诺思、威廉姆森、张五常等都为丰富与发展产权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斯的产权理论的主要内容由“科斯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及其推论所构成.所谓“科斯定理”  相似文献   

6.
1995年是中国的“企业改革年”。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企业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将主要从政策角度就企业改革中的产权界定、利益分配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作一些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某些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和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心或研究以上问题的同志讨论。明晰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可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在理论上却遇到了难题。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1985年我国投资体制实行拨改贷之…  相似文献   

7.
李清泉 《学习论坛》2006,22(2):66-68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是产权问题.国有企业的产权残缺和产权归属不清、权责不明是政府越位和职能错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军  崔嵘 《理论研究》2000,(4):48-48,F003
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为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认公有制形式多样化以及明确股份制是我国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 ,则为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国有产权改革要实现以下目标 :明晰产权 ,明晰产权对应的权利和责任 ,国家以对企业产权的占有比例行使权利 ,通过产权改革和重组使国有产权保持完整。国有产权的存在形态依产权用途而定 ,如果以特定社会政策义务为主旨 ,则应以产权和控股产权形态存在 ;如果是为国有企业增值 ,则应以参…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产权关系的调整是否会改变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过放权让利、推行承包制、股份制、两保一挂等一系列改革后,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实际效果还不理想。目前,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为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因此,它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可以这样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产权改革的成功。产权改革,对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以及党中央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各方面的认识是基本上统一的。但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业,当前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该主要抓什么?对这个问题,人们在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分歧。 有的同志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产权改革。只有通过产权改革,实现产权明晰化,才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产权改革是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关键,甚至认为这是我国全部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有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国有企业的关键问题不在产权问题,而在于经营竞争化。意见颇为分歧。现在我们面对着许多的产权改革方案,其中有可行的,有不可行的。下面先讨论可行的方案,然后讨论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毋用讳言,产权问题已成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道难题。本文围绕国有企业的产权转变,谈谈下面三个问题。 一、市场经济对企业产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要在201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在微观基础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重点建设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有效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确定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国有企业布局调整的新战略。国有经济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并确定了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目标的改组方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实践中确实有了新的进展。然而,在我国的经济理论界近两年围绕国企改革方向却出现了许多质疑。甚至什么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存在意义是什么?等等,依然是一个含糊不清,争论不休,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改革的发展与理论的滞后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 日本东京大学学者在对中日两国的企业进行对比后说:"中国没有企业或者说几乎没有企业"。此语一出,似乎令人诧异,但引起当时中国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震动和思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曾说:这一问题的引出,不仅仅与政策举措有关,而且涉及一系列具有根本性质的理论问题。近十年,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实践中之所以总是在政策层面上打转,在产权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上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在某种程度上应当说与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有关。因此,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的存在意义和定位等问题,事关重大,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是现阶段,究竟是急需完善竞争环境还是推行产权改革,一些经济学人、理论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回顾及问题的引出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王东京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但也不能把不是私有化的改革扣上私有制的帽子。目前社会上关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公有制不如私有制有效率,因此主张要更多地把国有制企业改造成私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曾先后推出过三种改革方式:一是调整国有企业的隶属关系;二是调整国有企业的利益关系;三是调整国有企业的权力关系。但这三种调整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要解决国有企业问题,必须从产权这个根本性问题入手,即必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如果说将调整国有企业隶属关系、调整国有企业利益关系、调整国有企业权力关系作为国有企业第一次改革的话,那么国有企业的二次改革,就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前几年国有企业进行的改制工作一是实现了大部分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里退出,二是产权逐渐明晰,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最为急迫和重要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 可行的策略是在保持政府低于预设的情况下,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促进其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市场机制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德国和英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较好地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