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聋人手语上电视是近年来的新鲜事物。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聋人的深切关怀,深受广大聋人朋友欢迎。但世间的事物往往都有两重性,电视手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少聋人反映电视手语节目中的手语看不懂,他们  相似文献   

2.
所谓聋人,细论起来其实应该分为两类:一是听力、语言障碍者;二是单纯听力障碍者(也称为重听人)。不论哪一类聋人,都需用手语,手语是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聋人与健全人,聋人朋友彼此之间都是用手语来交流的,可以说聋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手语。在中国标准手语出台前,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地方流行手语为主,逐步形成了本地的专用手语,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大力推广中国标准手语,但因聋人们大都习惯于应用自然手语(与社会流行的地方手语接触中,逐渐慢慢形成自己习惯特点的自然手语),在习惯上不乐意接受中国手语,故远远还没有普及。而…  相似文献   

3.
前些时候,朋友和我说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朋友是聋人听不见、不会说话,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说话很好、听力较差,两个人经常去逛街。每当她们一边走一边打手语聊天的时候,她的朋友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是哑巴,总是一边打手语一边说话,而且要比平时说话声音高了好多,惹得旁边人都回头看,搞得她很不自在。朋友说:她也不愿意在  相似文献   

4.
我没有想过会在北京生活,我也没有想过会如此接近中国和外国的聋人,一切都源自我当选为中国聋人协会副主席,也源自我被调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从学习国际手语和中国手语开始,我一点一滴地跟身边的聋人交流,用手语,也用书面语;用传真,也用  相似文献   

5.
2016年9月6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社工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2号窗口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他们都是聋人.他们只会用手语比画着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由于工作人员掌握的手语不足以了解两位聋人朋友的来意,于是,他们拿出纸和笔,耐心地与聋人笔谈.原来,两位聋人是来为自己的母亲申请公租房的,工作人员便将政策、申请条件和流程等逐条写出来为他们进行了解释,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他们的交流文字,不知不觉间用掉了整整7页纸,简直就是书写了一部公租房申请指南,两位聋人满意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教育系一位留学生朋友送给我一本美国路·凡特(Lou Fant)先生著《美国手语短句集》。后来适逢加劳德特大学教育系发起的“中美聋人教育结伴”活动在中国展开,我作为参与成员感到中美聋人交流需要一本汉译美国手语书,于是我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把这本书翻译了  相似文献   

7.
目前,达州市聋人协会的聋人朋友赴四川广安开展了红色旅游活动。此次活动是由市残联、市聋人协会共同组织。参加活动的聋人们异常兴奋,纷纷用手语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在邓小平故里,聋人朋友们瞻仰了邓小平的故居,并参观了华蓥山游击队红色旅游遗址。  相似文献   

8.
目前,苏州有10万多聋人群体,手语是他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日前,苏州成立了全国首个慈善手语实验室,依托苏州市盲聋学校现有资源,对全国各地的聋人手语进行规范化、系统性研究,并适时承担对外手语培训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和平区肢残人协会在自身开展工作的同时,重视与其他几个协会配合,形成合力。为了更好地与聋人朋友沟通,几年来和聋协一道举办了手语沙龙,组织肢残人朋友学习手语,得到了广大肢残人的欢迎和聋人朋友的赞许,成为协会工作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桐梓县残联于9月28日组织娄山关镇部分聋哑人座谈,庆祝聋人节。安顺聋校毕业生汪小雄作翻译,没学过正规手语的聋人由能看懂他们手语的人帮助解说或笔谈。这次座谈不仅使当地聋人受到教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社区残疾人专职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听力3级的重听人,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社会上对听力残疾人有很大的误解.重听,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的意义,以为听力残疾人全部都是聋人,都是不会说话不能正常交流的入.其实,重听人,相对聋人来说,是存在残余听力的人.他们有语言能力,表达与常人无异或略有口齿不清,他们自小大多在普通学校里学习,所以不像聋校毕业的学生有机会学到手语,他们也意识不到学习手语的重要性,因为他们能说,能交流,只是有些时候需要重复或笔谈而已.重听人,是介于聋人和健全人之间的尴尬人群,他们受社会的关注度很多时候不如聋人,也少有人了解重听人在生活、工作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开拓视野 聋人听不见,说不出,他们生活在有声世界中,但由于他们的周围健全人会手语的很少,所以交流很不方便,只能与同类人交流,极大地阻碍了他们的信息来源和知识来源的获取。电脑可以做他们的耳朵,是他们接收全世界信息的最好工具。 二、广交朋友 很多在网上聊天的朋友都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市部分聋人进行的问卷及访谈调查得知: 1.大多数聋人认为手语新闻有必要; 2.大多数聋人只是偶尔收看手语新闻,不看主要是因为看不懂;聋人对手语新闻中的手语翻译理解程度很低; 3.聋人对手语新闻的建议主要有:增加字幕提示,手语应更规范,增加播出频率等。  相似文献   

14.
走向社会     
我自聘为中国残疾人编辑部通讯员后,就努力采访写稿。初时我采写的对象主要的聋人,去年曾采写了几篇聋人的报导,如聋人手语竞赛,聋人手语节目,穗港聋人联欢等已刊于中残杂志无声世界版,还有写聋人考上电工证,聋人学电脑等刊于地方报刊。去年我采写了几次聋人报道后,就感到在聋人圈子里所采写的题材不多了,这时我就想到一个通讯员不应在狭窄的圈子内采写,想到走向社会去采访。 我参加摄影活动,了解到有位左手断五指的残疾人摄影家郑树强,十  相似文献   

15.
手语对聋人沟通的重要性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聋人研究中心巴特博瑞教授认为,全世界的手语人士已经发展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以及富有集体精神的视觉-姿势-触觉文化.他访谈了英国的数位手语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观点:理想的手语政策需要将政策的表述从残疾事业建设转向承认手语人士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各地     
山东临沂成立手语翻译工作室近日,临沂市兰山区沂龙手语翻译工作室正式开业。据悉,这种民办非企业性质的聋人手语翻译工作室在山东省尚属首例。该工作室以帮聋人解困,为聋人服务为宗旨,在调节聋人之间、聋健之间及与法人之间的纠纷、争议;为聋人的婚  相似文献   

17.
谢洪宾先生是本刊聋人老通讯员。他以亲身体会写的这篇《电视手语新闻的困惑》对我国聋人手语工作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电视节目中加字幕或手语,曾是我国广大聋人群众千呼万唤的老问题,如今各大中城市的电视台纷纷开播手语新闻节目,本是一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手语翻译打出来的手语如何才能让荧屏前的聋人观众看得懂,让手语新闻节目起到真正的作用。像谢文中提到的一些具体例子在其他省市的手语节目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反映看不懂或根本不看的聋人不在少数。以前曾有人对电视手语节目播出的效果进行过调查,这个调查结果应是基本上可靠的。如何才能把这个节目办好,是需要残联、聋协、手语工作者认真研讨一番的。 中国手语出版发行以来,推广工作进行缓慢,各地方手语各行其是,是电视手语节目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如何把规范手语与当地地方手语很好地结合起来,办好当地的电视手语节目,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决不是派一位聋校教师或懂手语的残联干部就可以胜任大吉的。 希望在新世纪第一个年头,我们的手语工作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聋人群体是以听力和语言残疾为主的一种社会群众组合体,因与外部言语不通及手语交往具有某种心理上的灵犀和集聚意识所形成的群体,有其特定的生理范畴。不论国内外基本一样。聋人群体有什么特殊性?笔者试论几点,仅供参考。 一、是依靠手语来交往的族群 聋人由于听不见、不能言语,  相似文献   

19.
推荐理由:手语相伴,善念无言。湖北首家聋人咖啡馆Deaf House Cafe于8月20日在武汉开业,开张首日座无虚席。据介绍,这家咖啡馆是由三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创立的。依靠助听器的弱听女孩崔竞、不会讲话的90后帅小伙文锋、研究手语的台湾女孩陈玩臻,他们因为梦想走到了一起,手语是他们相互交  相似文献   

20.
破除手语神秘感,坚定学习信心。手语是一门视觉语言,它通过双手不同位置的变换,配合面部表情及身势动作传情达意。一些初学手语的人,往往被聋哑人双手飞舞、表情丰富的手语弄得眼花缭乱,从而产生了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手语培训班办班伊始,教师应用一定的时间向学员进行破除神秘感、坚定学习信心的教育。这部分课程主要讲;聋人由于听觉障碍必须以手语代替有声语言,手语是聋人不可缺少的交往工具,使学员认识到手语在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手语翻译的职责。其次要向学员介绍手语的特点、大体结构分类和怎样学习、使用手语等等。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辅以手语示范,必要时可请聋人现场演示。吃透教学内容,认真写好教案。认真备课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培训班应根据学员的工作需求及已掌握的手语程度将学员分别编班,而教师则应根据本班学员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编制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