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俄罗斯纯文学表现出深刻而复杂的转型特色.本文将当今俄罗斯文坛上大众文学勃兴的现象作为背景,着重介绍了俄罗斯文学艰难转型的状况,以及俄罗斯纯文学作家在坚持文学传统,关注人类与个体的生存困境,揭示人性的复杂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一、独立之初的俄罗斯外交政策 新俄罗斯最初的外交继承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遗产,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思维”的继续。戈尔巴乔夫摒弃了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外交政策体系,苏联开始走上和解以至谋求建立伙伴关系之路。苏联在裁军、欧洲安全、德国统一等问题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戈尔巴乔夫给东欧松绑,与中国和解,从阿富汗撤军,拒绝继续支持苏联在亚、非、拉和中东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3.
苏维埃制度是苏联的政治制度,即政体。苏维埃制度改革是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苏联社会生活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制定了苏维埃制度改革的钢领性措施。1988年12月1日,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非例行的第12次会议通过了《苏联关于修改和补充苏联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社会思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剧变时,俄罗斯曾幻想能迅速融入欧洲文明,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是,近20年来,俄罗斯却历经曲折。面对发展道路的实践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巨大反差,俄罗斯社会开始反思过去,理性审视曾经否定的苏联历史。考察剧变前后不同时期俄罗斯各界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探寻俄罗斯重评苏联时代的背后动因,可以看出,俄罗斯对斯大林及苏联历史的评价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重评斯大林及苏联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意识乃至国家行为。充分认识俄罗斯重评斯大林、重评苏联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理性对待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的社会思潮,对于把握俄罗斯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了,但作为苏联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仍然是世界军事两强之一和世界政治五强之一,对世界局势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 从理论上说,只要俄罗斯消除了导致苏联衰退和崩溃的原因,它就会重新崛起。因为俄  相似文献   

6.
当前俄罗斯被描述为一股试图颠覆西方国家的力量:它不择手段地干预选举,在西方社会播撒不和谐的种子。在这个想象的图景中,俄罗斯破坏民主制度,支持破坏性势力,它的阴影笼罩着毫无戒备的西方国家。这已不再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冷战斗争,而是向最原始的权力政治的回归。但是,这种分析是正确的吗?弗拉基米尔·普京是否打算削弱西方国家来实现他所谓的目标,即在俄罗斯周边重建某种后苏联时代的"大俄罗斯"帝国联盟,以此来削弱大西洋权力体系,并破坏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本文就俄罗斯正试图重建对西方的苏联式挑战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来考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动态,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俄罗斯真实而非想象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独立以来,苏联解体的巨大惯性冲击着俄联邦的统一与稳定,联邦主体的政治分裂、经济分立和民族分离倾向也进一步显现和加剧。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在权力和利益的博弈中确立着新的联邦关系。随着俄罗斯政体的逐步巩固和政局趋于稳定,加强联邦制和国家统一的重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普京就任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力图建立新的宪政联邦制度。本文就俄罗斯联邦中央与地区关系中的制度因素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国家认同问题上面临着共时性和历时性两方面的困扰。在共时性层面,俄罗斯需要在同周边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动态互动中形成内部的统一;在历时性层面,俄罗斯需要克服传统的"路径依赖",重构历史观念。俄罗斯国家认同危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它所赖以维系的国家意识形态被抽离,但是地缘政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一方面,地理观念作为国家认同的知识传统和基础,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记忆不可分离,基于地理的领土扩张是俄罗斯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特征。另一方面,苏联解体所导致的地缘政治巨变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后苏联空间的不断侵蚀,导致地缘综合征在俄罗斯社会的蔓延,从而促进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出现了大量的地缘政治话语,反映了它在国家、地区和世界三个层面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和追求。俄罗斯在国家层面所致力确认的身份,是一个通过传统价值凝聚起来、具有独特性的完全的主权国家;在地区身份的塑造上,俄罗斯不再追求以前的"主宰性"角色,而是试图确立自己的"主导性"地位,将后苏联空间纳入其势力范围;在全球身份的追求中,俄罗斯希望成为大国协调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并不挑战现行的国际秩序,而是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与尊重。作为加强认同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动员工具,地缘政治具有对抗性与零和博弈的特点,其负面效果显而易见。从传统的观念和当代的现实来看,俄罗斯无法摆脱"地理的诅咒",迷失在地缘政治中也许是俄罗斯的宿命。  相似文献   

9.
向开放型经济过渡使苏联面临着切实纳入世界经济和同时根本改变外贸经济联系的问题。这种根本改变能保证苏联在国际交流参与者中的符合经济潜力的地位,并能促使外贸成为加速经济发展,促进工艺改造和社会发展的真正手段。苏联的外贸联系目前还不够发达:外贸投资在国民收入中只占6%,在世界贸易由苏联所占的比重为4%,实际上保持在战前俄罗斯的水平,向  相似文献   

10.
东正教自它传入俄罗斯巳逾千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它与苏联、俄罗斯的政教关系也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在今天的俄罗斯,东正教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宗教热。  相似文献   

11.
苏联体制的根本缺陷是它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家能力的过度膨胀,致使国家代替社会、计划排斥市场,社会经济生活官僚化.这一问题在俄罗斯得以延续,无论是在叶利钦时期还是在普京时期,总统凌驾于其他社会权力之上的超级总统制因无法有效遏制国家能力的过度膨胀而具有不稳定性.俄罗斯当前的权力更迭为重构国家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梅-普"组合下政党和议会的作用得到加强,总理-政府影响力的扩大,都有利于俄罗斯建构起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从而使其政治经济发展得更为健康、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苏联政权的崩溃,俄罗斯新的统治者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置那些体现苏联时代的符号?如何采取措施与过去切割?然而关键是需要一种新的叙事。尤其是当政治发生剧变时,新的叙事就更为必要了。在叶利钦时期,由于采取强烈的反共姿态,最大程度地否认苏联时代对俄罗斯的经历有任何积极的贡献,结果,以此为基础的叙事受到俄罗斯社会诸多派别的反对,引发了激烈的政治争论。新的叙事应该在全面研究苏联历史、对苏联时期作出有意义的阐述的基础上形成。这种有意义的、具有连贯性的叙事,能够为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提供合法性的长期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原来作为苏联文学主体的俄罗斯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学界涌现出许多新人,文学创作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结构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旋律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极至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在宗教层面,俄罗斯曾自诩是正宗基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层面,俄罗斯相信其民族的文化思想是拯救世界的精神武器;在政治层面,俄罗斯曾试图解放全人类;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罗斯、彼得堡俄罗斯、苏联以及后苏联时期分别彰显出不同的层面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1992年,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开展了一系列积极而紧张的外交活动。在俄罗斯频繁的外交中,不难发现它最初是继续前苏联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外交政策。俄外长科济列夫在接管前苏联外交机构后,就公开声称“俄罗斯的外交方针政策同苏联最近几年奉行的对外政策不会有很大的不同。”叶利钦和科济列夫在谈到俄罗斯对外活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文明定位的不确定性,是千百年来困扰其身份认同和国家发展方向的难题,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再次面临这一难题并重新抉择。新欧亚主义政治哲学在俄罗斯多元化思潮的激荡中脱颖而出,其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在文明论和地缘政治学层面上,较合理地回答了俄罗斯文明定位不确定性的难题;并在深厚哲学建构的基础上,提出反抗西方文明普世论和国际政治旧秩序、重塑俄罗斯文明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新构想。以重塑俄罗斯文化共同体的方式重塑俄罗斯文明,对俄罗斯本国的国家认同是一种建构性力量,但它一旦超越国界就容易引起国家间或区域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从二战结束直到80年代初期,对中东的政策一直是苏联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随着苏联、俄罗斯内外政策的调整,中东在其外交议事日程中的重要性一度有所忽略,但中东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其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机会,使得它在俄罗斯外交战略布局中正逐步经历着从边缘向中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成立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付来自东方苏联的威胁。当历史发展到1991年的时候,它的对手苏联土崩瓦解了。从这种意义上讲,北约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的美国却不愿失去这一“工具”,抓紧时机促成北约功能的转变,让它成为维系欧美关系的纽带,成为美国参与欧洲事务的主要场所。所以,为了让北约继续存活下去,美国为其战略调整也出了不少点子,提供了很多帮助。前苏联土崩瓦解之后,俄罗斯成为其当然的继承人。当北约战略调整触及到其利益时,俄罗斯就顺理成章成为北约的当然反对者。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失去了大国地位和与其他共和国的根本经济关系方面说,还是就其特征和目标的涵义上讲,俄罗斯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彼得大帝时代起,俄罗斯没有作为“非帝国”生存的经历。维持和加强帝国的需要,大国的自豪感以及为了辽阔和强盛的国家联合起来的、由多民族成份组成的统治阶层已经成为俄罗斯政治文化中的主要特征。此外,叶利钦与其同僚未能预料到苏联解体的后果,就这方面来说,他们和戈尔巴乔夫属于同一类型。戈尔巴乔夫全面削弱苏联政权的基础,天真地认为他正在为促使这个国家进步而努力,但与戈尔巴乔夫相比,叶利钦等人对这个国家不经过彻底的变化就使改革成功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俄罗斯于1991年7月4日颁布了它的第一部外国投资法。该法对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的投资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制度,体现了自由和灵活的立法意图,具有较强的保障和促进功能。但是,由于该法是在苏联解体前颁布的,因而仍保留了一些前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痕迹(如苏联银行、苏联货币等),虽然目前这些已不复存在。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