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涉及面广泛的社会矛盾越来越趋向于在制度内特别是在法律等制度框架内得以解决或是缓解,制度外大规模激烈对抗的社会矛盾发生的概率相对来说越来越小。主要原因在于:以"良法"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基本制度能够从根源的意义上化解或缓解社会矛盾;现代社会基本制度所具有的较强的包容性能够将大量社会矛盾吸纳到制度之内予以解决或缓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的社会矛盾相比之前有了很大变化,这给当今社会矛盾的化解带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如何使各类社会矛盾在中国现行的制度框架下获得解决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关键议题。这需要对新时代的社会矛盾作重新界定。新时代背景下日渐推进的世俗化进程、法治理念的不断上扬、社会合作意识的增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及民生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矛盾的制度内化解创造了条件。更新矛盾化解理念、加强现代制度建设、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创新矛盾吸纳机制、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渠道以及适度普惠型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是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制度内化解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观察社会矛盾变迁的窗口,群体性事件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矛盾的变迁。"无直接利益冲突"这类新型群体性事件的有增无减,反映出中国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变迁:参与主体多元化反映出社会利益关系的"断裂化";冲突手段暴力化反映出中国社会局部矛盾对抗性增强;矛盾生成复杂化反映出制度内利益渠道表达的迟钝化和绩效的有限性;事件现场演变的特点具有现代风险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但就整个社会结构而言,它又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它一方面要支撑强大的国家权力体系,构成国家大厦实实在在的一堵"承重墙",另一方面又要连接九亿之众的广大农村社会,充当缓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护堤石"。乡镇以其特有的方式调处化解着形形色色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形成一种颇具特色的乡镇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正是这种颇具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过滤和消解了大量的农村矛盾纠纷,从而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而这种颇具特色的乡镇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无疑是我们构建科学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宝贵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政治制度,对缓解社会矛盾与维护社会稳定曾发挥过"春风化雨"的作用。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信访洪峰"的出现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同时使信访制度陷入困境。对此,学者们对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和特点、主要缺陷和改革的基本取向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梳理,并作一反思。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调解:基于能动司法的语义、功能及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文升 《行政论坛》2011,18(2):63-67
司法能动主义作为一种司法哲学的出现,其主要依据是为协调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变动性之间的矛盾。而现代诉讼理念是以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为核心,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机制能够使当事人具有更广泛的程序选择权。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行政诉讼调解机制得到了实践和理论的支持。因此,在案件数量增多而司法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要更好地发挥司法能动性,积极解决纠纷,就必须加大行政诉讼调解的力度。为此,在明确行政诉讼调解限度的前提下,完善诉调对接制度,多方合作解决纷争,将行政诉讼机制与调解机制有机衔接,形成共同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统一体,建构化解矛盾的综合优势和长效机制,从而缓解行政诉讼资源有限与人们诉讼需求增多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矛盾,是寻求破解我国社会矛盾的制度安排的关键,是构筑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管理制度的认识论基础。我们要致力于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第八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社会安全和稳定机制。它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对其提供一定的物质救助和补贴,以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调节,缓解和诊治,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  相似文献   

9.
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各种矛盾呈多发趋势,在纠纷解决机制单一的情况下,大量的社会矛盾以案件的形式被导入诉讼程序,给法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弱化的纠纷解决模式不但不利于矛盾的化解,更不适应于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发端于美国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给单一的纠纷解决模式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对弥补诉讼制度弊端、缓解诉讼压力以及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防止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政治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防止制度漏洞所引发的腐败,是用民主的办法扎紧"制度的篱笆"。换句话说,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首要意义。预防腐败或权力异化的制度改革、民主制度建设很重要,这也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的"基本共识"。即要从根子上解决中国转型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对国家民族造成重大伤害,  相似文献   

11.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与"私"之间的矛盾是法律评价活动的基本矛盾。法律评价活动中的悖论与主体的责任相联系。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仅有着自身的利益,而且担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当"私"成为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司法机关就不是社会主体的现实主体,但却是社会主体的现实的责任主体。司法机关作为现实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在实际上总要由社会的全体成员来承担,由此就产生了法律评价活动中的悖论。言论自由和制度反腐是解决这个悖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完备且有效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能够使劳资双方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及时化解或缓解,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
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矛盾越发的向复杂化,多元化发展,在现代社会司法的需求中已经不能仅凭单一的方法来进行解决,需要用多元化的矛盾解决机制来进行解决。在我国现代农村社会,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还存在并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基层政府以及法院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中去。由此,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应运而生。诉讼与调解进行对接是我国现在社会中矛盾解决机制的核心部分。不断加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有利于及时合理化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多样化纠纷。  相似文献   

14.
公平:和谐社会的柱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均衡利益的均衡并不是利益的平均分配,而是按社会各个利益主体都能接受的方式和规则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平衡。在现阶段,人们对利益的占有必然与自己在利益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相对称;但同时,整个社会的利益结构也必须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核心理念相一致,从而使社会各阶层感觉到合情合理,如果各阶层之间出现了利益矛盾,社会能够及时地加以协调和化解。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往往并不表现为没有或很少有利益上的矛盾或冲突,而在于它能够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与冲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2021,(2):153-161
社会主义在美国从未缺席,其独特性表现为社会主义是以与自由主义相向而行的形式进行。新冠疫情大流行,激化了美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呈现出新动向。尽管现在美国还难以形成一个能够挑战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运动,但是每一次因缓解危机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和调整都会给旧制度注入新因素。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多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美国向着社会主义趋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这个思想对于转型的中国社会极为重要。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下一步能否度过"中等收入社会"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通过政治改革,加强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建设,解决体制机制障碍,用法治的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使没有释放的"制度红利"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于“体制”一词的涵义作了历史的、理论的探讨,认为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的一定具体制度而言,它同社会的根本制度既相统一又有区别;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各种具体制度同社会根本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文章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我们党真正把握了体制问题的本质,因而对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越来越明确,行动也越来越自觉了。  相似文献   

18.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吴立平社会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国民实施的一种社会福利计划,旨在为国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兼顾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作为辩证法核心的"矛盾"观点?它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是否充分有效?矛盾的现象似乎很普遍,但细究起来,"矛盾"其实只是世界"分化整合""差异互动"这一更基本也更普遍的现象的一种状态,并且是人们把握差异性、多样性及其变化运动的一种思想方法。作为方法论,矛盾的观点强调从"对立""统一"这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看问题,它使人们比较容易从错综复杂、纷繁变幻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安排是执政者为实现公共利益,通过法规、政策等形式对有关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整合社会力量,缓解社会矛盾,最终要靠有效的制度安排。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力量之所以游离、社会矛盾之所以大量涌现,说到底就是因为原有的制度无法发挥作用。一是各种社会力量有着强烈的制度需求。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新兴的社会力量具有独立的政治诉求和利益需要,但是在原来的体制内没有得到任何反映,他们强烈要求做出新的制度规定,使他们合理的利益得到社会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