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据报道,安徽省蚌埠团市委在对特困考生的捐助中,将8位考上高校的特困学生和家长请到团市委办公室,每个学生发给2000元助学金,既没有领导的“莅临指导”,也没有媒体的现场报道,整个捐助活动都在“静悄悄”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乔玉文 《学理论》2012,(27):206-207
由于沟通的不畅,教师和家长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因此相互抱怨、指责,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所以,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首先,家长和学校要认识到家校沟通共建的重要意义,主动地相互沟通;其次,通过多种方法:如,“校讯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实现家校共建共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家长学生“两地书”活动,是重庆工商大学思想品德课首创的一项专题教学活动,着眼于寻找学校、家长、社会与学生各方契合点,体现心理、伦理与经济生活相互渗透的理念,是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互动式活动。“两地书”活  相似文献   

4.
易杳 《瞭望》2000,(14)
学生过重的负担不仅仅是课业负担,还包括心理负担,后者主要来自家长。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意无意给孩子施加不少压力。“减负”在推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一边是社会大张旗鼓地呼吁“减负”,一边却在有的地方出现了教辅资料畅销、家庭教师抢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以往更为火爆的现象。也有一些老师对本来就犹疑不决的家长打招呼:“减负”只对学校不对家长,希望家长给孩子增加作业。 看来学生“减负”也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只依靠教育部门一个积极性,而应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广泛配合。然而恰恰是广大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种更为复杂、微妙甚至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程青 《瞭望》2001,(23)
每年的期中考试之后学校通常有一次学生家长会,而这一次北京某区的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召开的是“部分学生家长会”,而这个“部分”的范围基本圈定在一些学习成绩差或者有这样那样毛病的“问题孩子”身上。有家长戏称这是一次“问题家长会”。学校希望通过开会促进家长对孩子学业的督促,而家长最迫切和班主任老师交流的也许却是孩子正在偷偷地给同学写情书怎么办。面对今天的孩子,老师和家长同样显出了焦虑,而孩子们却以自己的方式应对学业和他们面对的这样一种教学体  相似文献   

6.
亦道 《学理论》2008,(3):29-29
继全国免去农业税之后,叉免去了中小学学杂费和教材费,人们啧啧称道教育史上空前的“双免”。那些交不起学杂费和教材费的已经辍学和正要辍学的孩子,又收拾起书包上学了。教育的“双免”免去了一些学生和家长多少愁多少泪。可令学生和家长乐极生悲的是:有些教师每月千元的高额补课费,让他们新愁换旧愁。家长们粗略一算,“两免”不抵一“补”啊。  相似文献   

7.
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拉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9,(22)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胡瑞文研究员: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病,绝大多数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所认识,理论上也都不赞同。但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在行动上还是不得不屈从于应试教育,有所谓“轰轰烈烈讲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干应试教育”,“学校抓素质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郊外“踏青”(春游)本是好事。但现在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时,互相攀比吃穿,弄得许多家长叫苦不迭。如有些幼儿园、小学、中学规定学生春游要买“校服”,加配“太阳帽”和“旅游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日前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后 ,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记者经过广泛采访后发现 :学生“减负” ,并非一个简单的“减”字便可了得。在我国 ,学生“减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 ,必须考虑到多年来形成的考试制度、办学方式、思维定势等客观现实 ,否则“减负”不成 ,反而将产生许多新问题。目前“减负”的政令能否畅通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不改革升学考试治不了本对家长来说 ,现在的学生实在太疲惫了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每个假期都有补不完的课。但是谈起“减负” ,家长们却普遍有一种矛盾心理 :因为怜惜…  相似文献   

10.
据《扬子晚报》载:江南某省组织一次城乡孩子“易地留学”活动。城市贫困山区各派20名学生分别到对方同学的家里和学校生活学习一个星期。城里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报名,而城里的家长却不乐意。他们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危险,怕孩子耽误功课……后来见阻拦不成,又要求用警车护送。出发时,送行的家长们眼里饱含着热泪,依依惜别,此情此景犹如生离死别一般。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03,(4)
澳大利亚移民、多元文化及土著事务部(D IMIA)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两项新的签证类别,一项是允许中学生家长或亲属陪读的“监护人签证”,另一项是允许政府官员和公司职员赴澳培训的“专业发展签证”。监护人签证Guardian Visa 从2003年11月起,申请读中学的学生,其家长或亲属可以申请监护人签证赴澳陪读。申请监护人签证的一些基本要求是:处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家长或亲属可以申请监护人签证,申请人必须和学生住在一起,必须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在澳期间的费用,没有工作的权利,拥有健康保险,签证到期后不得延期停留。  相似文献   

12.
徐晓 《民主》2005,(7):13-14
经过30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今天早上,一位考生家长带着儿子从湖北省仙桃市赶到海南,准备参加6月7日和8日的高考。“无论如何,我们的孩子都是现行高考政策的牺牲品,他们是无辜的”,一位移民考生的家长说。如果不是这些家长们的努力,340名移民考生将不能在海南省参加高考(6月5日《中国青年报》《令人哭笑不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茹荻 《瞭望》1991,(35)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给孩子、家长和老师、儿童工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美好的记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但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往往不那么使人印象深刻。即如孩子们平时大量的功课、作业已经压得他们的肩头、头脑都很沉重,还有更沉重的世俗的旧包袱压在他们的心头,可是对此许多大人却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了。 这个压在孩子心头的沉重的世俗的旧包袱,我以为培养“乖孩子”的理论和做法就是要点之一。所谓“乖孩子”,顾名思义,就是一、“听话”:听教师、家长和其他长辈的话;二、“乖巧”;对大人柔顺、“识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初,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地区都应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方针,因地制宜地推动学生营养餐的工作。此后,这项工作在一些地方开始推广,其中北京八个城区年内就超额完成了每天30万份的生产配送目标,然而管理的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学生父亲职业与高等学校专业选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家长的职业类别,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早在1874年英国的高顿(Galton)就开始研究家长职业对学生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笛克·劳思(Decrly,1910年)研究发现,“来自不同职业家庭的学生在其智力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尔后不少中外学者均对父亲职业与子女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有关学者开始注意到学生父亲职业与子女考入高等学校的机会的差异。胡建华等1982年指出:父亲职业差别对子女考入高等学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瞭望》1993,(35)
不是批评学校我儿子上学快两年了。其间,学校开了三次家长会。三次家长会都没有讲教育问题。第一次是希望家长多给学校办的印刷厂和修理厂联系“活”。第二次讲学校没钱买课桌,要请家长拿一部分钱。第三次家长会则是因为家长对交课桌费有意见,给大家再做做解释。校长诚恳地说:“我们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实  相似文献   

17.
徐梅均 《各界》2007,(2):72,76
在当代社会,由于经济对教育的冲击,很多孩子包括相当数量的小学生都不愿意读书,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就读,学习兴趣不高,把读书看成是应付差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小学教师而言: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读书、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学会读书方法,是“学会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此,笔者就近年来在学生阅读活动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想。  相似文献   

18.
纽约专电 美国是个号称有“高度自由”的国家,但有时“自由”也会生出麻烦来,中学生的着装打扮就是一例.今秋开学,康涅狄格州有一个13岁的初中女生染了一头鲜艳的粉红色头发去上学.校方看她这副模样,打发她背起书包回家,同时通知家长:返校可以,但必须编入有问题学生的特别班.家长不服气,说学校这样做是侵犯了其女儿的“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对学生的衣着打扮作出规定限制的,在美国远不止康涅狄格州这所学校.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长滩,整个学区规定,从今秋  相似文献   

19.
咧,等等。因此,顺着学生课业负担重这个“果”往下捋,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根”,而且是“盘根错节”,不多方动手、多管齐下,实难摘掉这个沉重的“果”。 别的“根”先不说,其中有一条“根”不可小视,这就是课堂教学质量。这条“根”,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也是家长担心学生“减负”之后学业滑坡的关键所在。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典型特征是 “阵地转移”,亦即课业从课堂转向课外,正是所谓的“工夫在课外”。这种学生“工夫在课外”的现象,事实上遮蔽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淡化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并且使课…  相似文献   

20.
教育问题多     
栾乡 《瞭望》2004,(3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广大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广大学生蜂拥而至奔向“重点中学”“示范中学”“窗口学校”。这些学校生满为患,班容量超标,计划外扩招再扩招。教育资源失衡,薄弱学校恶性循环,是造成学校乱收费的一个原因。自从义务教育法颁布之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