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国外交、周边外交、经济外交、公众外交、危机外交、救援外交等,中国外交上半年表现精彩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中国外交也进入了非常活跃时期。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世界聚焦中国之时,好事坏事都会被放大。而中国外交在刚过去的上半年的表现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今,中国的多边外交实践不断拓展,多边外交理论也不断深化。本文通过对比了几代领导人的多边外交思想,以角色变迁为线索分析了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多边外交具有一条前后相继的核心线索,同时又处在不断创新的动态发展之中。坚持开展多边外交将有助于最终建构起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推进和平发展战略,实现中国和世界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对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当前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宗旨与任务、机遇与前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包含的一系列建设性政策和主张,认真分析实行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和主要抓手,明确应对新挑战的重大举措及其前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全面持久地向纵深发展。中华民族将为人类进步与安全的共同事业,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钟龙彪 《求知》2011,(4):42-43
近期,由突尼斯开始的部分中东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而在其中的利比亚危机中,中国的外交表现,尤其是中国短时间内通过海陆空从利比亚成功撤出3万多名中国公民更为国内外所瞩目。从利比亚危机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来看,中国外交呈现出若干值得关注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经历了历史发展,毛泽东为新中国国际战略的确立、外交政策的制定、重大外交活动的展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对新时期外交战略转变、外交政策的决策发挥了关键作用。新世纪,党和国家两代新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实现外交战略的与时俱进,推进了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重大外事活动中一再强调国与国之间要坚持平等互信,并通过外交实践不断推进国际社会的平等互信发展。中国特色平等互信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真梳理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国与国平等互信的理论主张,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平等互信外交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简军波 《党政论坛》2014,(18):32-33
2013年下半年,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外交“西进”战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外部延伸,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有所作为、更趋进取的外交风格。和中国的中亚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政一起,“西进”战略宣告了中国外交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重心,即以中亚为核心,辐射南亚、独联体、中东的“大周边外交”。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探索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定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经过6天紧张的折冲樽俎,世贸组织第六届 部长级会议在香港落下了惟幕。人们的关注多数 投向此次会议本身成绩几何,笔者更关注的却是 此次会议乃至整个多哈回合谈判所显示的中国财 经外交走向。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行为表 明,中国的财经外交终于突破了单一的“与国际 惯例接轨”的窠臼,开始审慎而又坚定地力图推 动国际经贸规则的演化方向。 其实,我国的“财经外交”早在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0.
李葆珍 《理论视野》2007,(10):36-38
江泽民同志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运用于国际关系,强调尊重世界多样性,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实现共存共荣。"和"的外交思想,推动了我国伙伴外交的快步发展,为我国和平发展目标的实现创立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须隆 《瞭望》2016,(29):8-8
2016上半年,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仍乘势而为,迎难而上,积极而稳妥,成绩突出首先,元首外交取得圆满成功,是最大亮点.习近平主席成功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捷克、基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一是提升了双边关系,二是完善了外交战略布局,三是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四是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中国外交布局的"首要"。新形势下颇为严峻的周边安全局势,使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等以和为本的周边外交政策和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深刻复杂的周边局势,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主动谋划,积极进取,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在强调"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理念和新倡议,不仅稳定了周边局势,而且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远洋 《瞭望》1995,(39)
推行“务实外交”是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推进“分裂分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剖析“务实外交”的来龙去脉,揭露其危害性和欺骗性就成为我们同李登辉的分裂祖国图谋的一场严肃斗争.从“弹性外交”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的形成和发展同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台湾岛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中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从此,台湾当局失去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资格.1979年1月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布局。鉴于沿线地区政情以及所面临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一带一路"建设不能仅把重点放在经济外交上,还应当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大力推进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5.
李家祥 《理论导刊》2012,(5):106-109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经常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潜心关注和巧妙运用。本文着重从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国内因素等方面,探析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存在的原因,并据以提出了减少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经济外交、和谐世界外交到命运共同体外交等不同时期,这一过程同时也显示了从道义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铺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旗帜、新任务和新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前几任领导人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新一代领导人奋发有为的开拓与创新:开启了大国外交新时代,开垦了全域外交新空间,开发了主场外交新形式,开辟了“一带一路”外交新平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跨越性升华,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7.
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斗争经历以及追求和平、合作、发展的现实愿望,使中非结下了深厚友谊2006年被称为是中国外交的“非洲年”。从年初李肇星外长访问非洲六国、中国政府首次对非洲外交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到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上半年前后访问了非洲十国,几件大事引起国内外媒体对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它不但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且引发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下,以气候为主题的外交活动也随之展开。在全球变暖这一背景下,分析了目前中国气候外交的行动,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推动中国气候外交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方面提出许多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举措,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思想。一是增强战略定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二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四是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五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六是深化拓展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0.
文鸣 《瞭望》2004,(51)
2004年,中国外交把握国际形势中的机遇,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化解挑战,开拓创新,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友好合作关系,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塑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