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是美、俄、中、日利益与矛盾的交汇点,大国间的利益冲突与战略调整是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否的重要原因 自去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 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打击以 来,东北亚地区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该地区的大国关系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有何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驻军,迄今仍保持着10万兵力的“前沿防御”态势,因此,美国是东北亚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东北亚地区是美、俄、中、日四大国利益与矛盾的交汇点,大国间的利益冲突与战略调整是东北亚地…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加速、印度洋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概念正逐步被接受。在"印太"语境下,近年来的印日防务合作日益密切,两国高层官员互访频繁、联合军演规模不断升级、日本对印度的军售逐渐成为现实、反海盗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持续走强,其原因包括两国有意进行战略目标对接、相互借重实现各自的大国抱负,牵制中国,以及美国的助推等。印日防务合作既在双边层面也在地区层面产生战略影响,中国需密切关注,未雨绸缪,防止印日合作损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加速、印度洋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概念正逐步被接受。在"印太"语境下,近年来的印日防务合作日益密切,两国高层官员互访频繁、联合军演规模不断升级、日本对印度的军售逐渐成为现实、反海盗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持续走强,其原因包括两国有意进行战略目标对接、相互借重实现各自的大国抱负,牵制中国,以及美国的助推等。印日防务合作既在双边层面也在地区层面产生战略影响,中国需密切关注,未雨绸缪,防止印日合作损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打破"修昔底德陷阱"所昭示的历史宿命,构建以战略互信为基础,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大国关系。要构建战略互信,中美两国必须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多的利益交汇点并以"正和博弈"的思维方式积极进行合作。中美气候合作不仅表明两国可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大有作为,而且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战略调整将与中国的地区合作战略发生直接碰撞,今后如何协调,保证中日经济关系的利益均衡成为中日两国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美日三国虽然存在利益冲突,但受世界三大趋势的制约和影响,它们在亚太地区拥有共同的安全利益,因此,三国的关系应是非敌非我的“伙伴关系”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美日关 系发展得不如此前平稳,磨 擦明显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美日两国从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出发,都将中国看成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敌人。“中国威胁”、“遏制中国”的论调在美日国内经久不衰,并且体现在两国的对华政策中;尤其是美日同盟的加强,明显地有针对中国的战略动机。进入新世纪,中国与美日能保持伙伴关系吗? 看待美日对华战略,不能忽视中国与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一直把美欧作为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采取“脱亚入美”、“脱亚入欧”战略,通过发展同美欧发达国家的紧密的经济联系,充分利用了美欧的广阔市场和先进技术,享受了所谓“后进国利益”。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追赶美欧目标的基本实现,日本与美欧关系中的竞争因素日益上升,而冷战结束又使抑制这种竞争的政治因素(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需要)大为减弱,从而导致早已出现的西方国家间的经济矛盾、特别是日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以欧洲统一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发展;亚洲一些主要国家改革开放成效卓著,经济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局面;冷战结束又使日本发展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制约进  相似文献   

8.
李传勋 《学理论》2008,(4):48-48,49,50
冷战结束后,中俄毗邻地区传统安全威胁消除,而“三股恶势力”、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人口危机、能源和食品匮乏、生态破坏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亟待两国合作解决。相互一致的国家安全利益和内容趋同的新型安全观是中俄安全合作的基础。建立中俄非传统安全风险和危机的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进而构筑东北亚次区域集体安全机制,是我国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0)
2016年5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往俄罗斯黑海城市索契与俄总统普京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谈。俄日重启首脑会谈是两国拓展战略空间、破解制裁僵局、加强经贸合作的利益需要。会谈中,两国首脑探讨了领土与和平条约、经贸合作以及国际现实问题等,对改善双边关系起到正面作用,为两国关系向前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上台半年多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才在4月26日至27日访问美国,看似怠慢,实则是安倍履行日美达成共识后的“碰头会”。在日美看来,安倍先行访问中韩两国,更有利于日美关系及其战略利益。尽管日本也有对美“亲而不从”的动机和想法,  相似文献   

11.
10月31日,本刊记者在第三届东亚论坛上采访了越南外交部长助理阮忠诚(NguyenTrungThanh)。阮忠诚说,机遇把越南和中国联系在一起,越中两国应该着眼于加强合作,建设性地促进双边关系。两个国家的关系是独特的,因为越中两国有“四好”(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四好”关系进一步完善,东亚地区朋友之间的相互利益就会进一步扩大。中越两国的关系非常好,但是同时也存在问题。如果我们有更密切的关系,更多的互动,更多的相互利益,这些问题就会自我瓦解。所以我们要  相似文献   

12.
齐伟 《学理论》2011,(34):51-52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成为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中韩作为邻国,尤其重视两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上的合作,针对两国在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叶入源 《学理论》2015,(7):71-72
遏制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是美国关键的战略环节,利用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成为美国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切入点。中日钓鱼岛问题随之激化,背后隐含着大国在亚太棋局上的新一轮博弈。通过加剧钓鱼岛争端可使美日两国都获取重要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并削弱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这成为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默契的共同利益所在。然而领土主权是我国根本的国家利益,中国必将对日美联手就钓鱼岛问题制衡中国的情况做出积极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14.
王娜 《理论视野》2012,(4):60-62
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军事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美国对台军售、战略互信难以建立、突发事件频繁干扰是影响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美军事关系呈现军事关系从属于政治关系、交流层次在低水平徘徊和美国在双边军事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等特点。虽然中美双方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亚太地区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分歧仍将长期存在,未来两国军事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变数。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两国首脑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公报》,中美两国从此结束了20余年对峙的历史,两国关系的大门从此打开,开始了正常化的进程。回顾这段历史,人们都由衷地赞叹两国领导人、政治家、外交家卓越的胆识和气魄。正是由于他们认识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并善于通过谈判在两国存在利益矛盾的问题上达成妥协,最后实现双赢结局,两国关系才会有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既维护国家利益,也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从为自己发展营造和平环境的“内向型”国际战略, 开始转向与世界谋求共同发展与安全。 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 了重要的周边国家马来西亚之后,于 其首都吉隆坡出席了被舆论盛赞为迈 向东亚共同体“关键一步”的首届东 亚首脑会议。 虽然这次峰会从提议、筹划到 召开一直被媒体爆炒为中日两国“围 绕东亚主导权的激烈争夺”,但是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05年底中 国外交的收官之作,清晰地宣示了自 己建构“和谐世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日产业经济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贸易、投资、政府间资金合作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对两国的产业合作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由于两国产业经济的互补性、差异性及区域经济竞争加剧,产业经济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要从两国长远的利益出发,中日产业经济合作一定会更好,最终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中美战略对话超越了台湾议题;第二次对话中国成为美国的“利益攸关方”;第三次对话提升两国对话的层次延宕数月的第三次“中美战略对话”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取代前任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成了美方的首席代表,而根据对等原则,中方也由杨洁篪副外长接替戴秉国常务副外长与美方进行此次战略对话。在此前的两次战略对话成功实现之  相似文献   

19.
中美日三国是东亚地区的战略棋手,三边的互动关系直接决定着地区的战略走势。中美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现实利益冲突,中日之间的矛盾既有历史性的也有现实性的,且中日间的矛盾更多地源自日本对中国崛起在心态上的不适应,美日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美日两国在同盟地位上的不对等。然而,由于三边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三边合作将有助于地区和全球事务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霍孟林 《理论导刊》2015,(2):109-112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俄罗斯和中国作为中亚两个最大的地缘邻国,在中亚地区各有其利益诉求,两国的利益诉求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两国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且实际上存在许多利益契合点。为了推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要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交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