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经济总量偏小、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仍是主要特点.本文将在分析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数字经济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数字经济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创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弱化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从而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亟需新的发展动力、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拉动等条件为数字经济助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农村网络覆盖率不高、物流配送系统和电子商务培训系统不完善、具有数字素养的人才不足等挑战。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优化农村物流配送、推动农业大数据建设、加强电子商务培训及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等是数字经济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H省为例,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发展维度选取2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熵值法研究了2012—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整体不高但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维度增幅较大,其余维度变化较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县域间和县域内都不均衡,强县存在短板,弱县亦有长处,总体依靠经济和绿色发展推动,创新发展不足。基于以上结论,提出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经济不发达国家占了世界民族国家的大多数。社会生产力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在某些地区生存与发展仍是主要问题;教育和科技相对落后,使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素质跟不上现代世界所要求的民主素质;国家和民众虽有民主信念但缺乏民主传统和民主经验;有关政治理论研究不发达,使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缺乏理论指导,上述构成了经济不发达国家推进民主进程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的不均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科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形成这些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制度倾斜、区位与自然条件差异、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制度创新四个方面。因而,必须从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三个方面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公正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是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2004年宏观调控应对得当,既有效抑制了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又继续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势头。经济过快升温的态势得到控制,回升的基础得到保护,宏观经济政策顺利实现了由扩张型向中性稳健型的转变。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目前的调控成果还不巩固,稍有放松,可能就会反弹,甚至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7.
温香彩 《团结》2007,(4):32-36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结构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系列问题。结构不合理,各方面关系不协调,就难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难以增强发展后劲,就不可能有效地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哈尔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不平衡发展观、相对平衡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这些变化和调整,对不同历史时期条件下中国的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空间布局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三十五年来,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一直是围绕着对事物运动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关系,怎样把它具体运用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中。最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深刻的逻辑规律,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0.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是列宁对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而作出来的。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获得胜利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把列宁这个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发现了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体制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政治体制上,改革的进程正在逐步展开,目前改革进程正进入攻坚阶段。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但仍称不上是经济强国。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人和自然不协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协调给发展带来挑战。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就必须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和有效配置,并在总体上推动了全球经济效率的提高,但也使全球内的不公平问题变得更加尖锐突出。因而,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平问题,对于我们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是十分有益的。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不公平问题必然加剧所谓经济全球化,一般而言,是指世界各国经济随着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日益密切联系的进程和趋势。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当今世界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制度居统治地位的世…  相似文献   

13.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是近两年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十年改革的经验教训,既看到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结束了我国长期封闭、停滞的局面,开创了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同时,又清醒地看到了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问题,政治生活中社会上党内各种腐败现象屡禁不  相似文献   

14.
袁元 《瞭望》2008,(30)
基本面未改变坚定了信心,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有信心 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会议也指出,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增大。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严峻的重大挑战和考验,遇到了CPI 居高不下、出口增速下滑、企业陷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4)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必须牢牢树立"没有经济就没有一切"的政治资本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观,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公平观,始终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动力观,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党建观,始终坚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素霞  蒋同明 《学理论》2008,(12):41-44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继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互动性较差、差距扩大三大问题,借鉴区域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和区域阶段发展论,探讨了国外典型区域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重点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变化和政策调整,提出今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互补和循环四个新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赵欣 《学理论》2013,(7):10-11
<正>新的一年已经开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冷静思考,深入分析,查找不足,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强县造福于民的根本动力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产业是构成经济的要素和主体,没有产业也就无所谓经济,产业不建设,经济难建设;产业不发展,经济难发展。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发展既可富县,又能富民,富县可增加财政收入,进而反哺于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俄边境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密切,但是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中俄边境地区的发展需求,产业对接成为中俄边境地区贸易的主要方式。基于中俄边境地区产业结构互补和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分析中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投资环境不稳定、产业对接空间分布不平衡和中国边境地区产品缺乏竞争力等产业对接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中俄边境地区产业对接发展应明确产业对接重点,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边境地区投资和对接环境等对策,从而促进边境地区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科学全面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应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改变了全球贸易投资、产业分工和经济治理的发展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崛起,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金融危机也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加速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要通过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