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之际,仰望太 空,20世纪人类在和平利用 空间方面硕果累累,熠熠生辉;展望未来,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会更快发展,令人可喜。同时,蔚蓝的太空被涂抹的军事色彩日益浓重,太空垃圾污染已成重大隐患,令人堪忧。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迅速发展 前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40多年来,人类探索太空、开发太空、拓展自身生存空间,取得了辉煌业绩。展望21世纪,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会发展得更快,将为人类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对世界产…  相似文献   

2.
太空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茫茫太空为人类提供了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无污染、太阳能和其他丰富的物质资源,概括起来包括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天体矿物资源。这些太空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利用,将带来人类文明的新进步。从太空观测地球是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远的太空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观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可以快速地追踪地球的变化,监测和预报台风、飓风、火山爆发、森林大火、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可以穿云破雾观测大气地表的变化,对大地和海洋进行高精度测量,成为气象预报、地球资源勘…  相似文献   

3.
二十八年前,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时代。也就从那时起,太空里的人造“垃圾”与日俱增。这主要是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离地球一百公里以上、广袤无垠的太空加紧军备竞赛和争夺的结果,把“洁净无瑕”的“玉宇”搞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4.
王瑞良 《党政论坛》2009,(14):47-47
鉴于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人们对太空探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寄托了无限的期望。但同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太空探索是置地球上许多问题于不顾的劳民伤财活动。他们公开提出: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太空探索,究竟值不值得?  相似文献   

5.
飞天,遨游太空,是人类的美好愿望。 50年代末,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首飞太空。8年后,美国“阿波罗”飞船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而这一切的一切,对年轻的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航天事业虽比美苏、欧洲发展得晚一些,但一些尖端技术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航天工业专家王英魁最近透露,中国将在10年内建成太空船。而中国正在实施的太空计划,在5年之内,约三四年以后,自已建造的可载3位宇航员的太空船便可升空。王氏称,中国早已掌握先进的太空技术,目前中国有100多位合  相似文献   

6.
神舟飞船承载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梦,它是一个大国通向自由空间的必经之路,但这条路太漫长艰辛,而且充满偶然性。由于太空中的垃圾越来越多,成功发射宇宙飞船成了一件更加不可预期的事情。如何清理太空垃圾已经迫在眉睫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对太空力量的再次重视,是因为太空资源不仅仅是兵力倍增器,而自身也将是一种决定性力量。俄罗斯是前苏联太空战略的衣钵传人。前苏联作为发射人类首颗人造卫星的国家,其太空力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盛到衰,再由今日的俄罗斯急欲重振雄风,其发展轨迹可谓曲折。研究前苏联和今日俄罗斯太空战略的演变,观其得失,对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生态文明引导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小贤 《理论导刊》2005,(10):25-27
工业文明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呈现出贪欲无限、消费无度、缺乏理性、远离自然、精神空虚等诸多弊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克服物质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的缺陷,用生态文明引导健康环保的新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张岩 《瞭望》2005,(31)
研究以不依赖空气喷气推进方式的运载火箭为手段进入太空的现代航天科技始于20世纪初,二战期间,德国于1942年首次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V-2火箭,在工程上实现了航天理论先驱者们的技术设想。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在德国的研究基础上继续从事火箭及其他航天技术的研究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研制的各种类型导弹武器相继问世,形成了导弹武器系统,同时也积累了研制运载火箭的经验,建立了与之配套且初具规模的工业设施。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采用改装的P-7洲际导弹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0.
重获洁净无瑕的太空的N种方式 只有清除轨道上的大型物体才能避免未来航天的潜在威胁。可是治理空间环境比治理地面环境要困难得多,无论技术上或经济上,目前并没有可行的方式来清除这些太空垃圾,人们似乎重复走上了与地球环境相同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据了解,一个太空飞行器若在600千米的高空飞行,  相似文献   

1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并催生出继陆地、海洋、太空之后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空间场域——网络虚拟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来调节人们活动行为、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德随着人的虚拟化生存"入驻"网络虚拟社会,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网络虚拟道德。网络虚拟道德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技术条件、社会背景和实践载体。网络虚拟道德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与传统道德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关于网络虚拟道德的论域,其研究的主旨是重点关注个体道德的发展,涉及的领域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学科的归属为技术伦理学的分支。  相似文献   

12.
是那样的深邃,通透,高远,引发人对字宙太空的无穷遐想。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利用外空的道路。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等,穿过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太空,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空间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站在高处俯视人类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人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空间科学的发展使今天的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推动航天事业的进步,1999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10月4—10日为“世界空间周”。今年,世界各国将举办首届空间周活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又“出事”了,时值中国的羊年春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9时,在完成了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途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对于“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上至各国政要,下至普通百姓,对这一不幸事件,都寄予了极大的哀悼和同情。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没有国界, “哥伦比亚”号失事是全人类的损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去慰问电,表示深切慰问,并“相信人类探索宇宙科学的努力不会因  相似文献   

14.
陈泽伟 《瞭望》2012,(44):12-1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被誉为“人类在太空中的眼睛”,谁拥有了这双“眼睛”,就能更准确地看清这个世界以及确定自己的位置,甚至获得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为期3天的太空非军事化国际会议4月11日至13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就制止太空军备竞赛及和平利用太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的250多名官员和代表出席了会议,而作为世界太空大国的美国却没有派代表参加,这就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人类的共同财产,外空理应为谋求全人类的福祉而完全用于和平的目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外空的军事利用总是被置于首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自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至今,美苏(俄)共向外空发射了数千个航天器,其中以军事…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发展,都市日益成为人类聚集和生活的空间。现代化都市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集中和生活方式的便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都市的规模化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例如,环境污染、居住困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那么,如何才能让都市成为人类诗意栖居的家园,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需要哲学科学工作者作出应有的贡献,即以理论的方式探讨都市问题,探寻思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与人的生存方式变迁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不同的文明阶段呈现出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存方式,并在本质上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态势。现代工业文明形成的人的"占有"式的生存方式,体现为人类对自然界无止境地索取和占有,并导致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因此,应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和观念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化运动中的“去中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生成了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现在,人类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这次历史转型是以全球化运动开辟道路的,全球化对既有的世界中心—边缘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呈现出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一种社会结构必然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作为一种全球性社会结构,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造成了中心地带国家对边缘地带国家的控制、支配和奴役.同样,在一国内部,这种结构也带来了不平等和非正义的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的解构,人类关于平等、正义的理想才第一次有了实现的希望,从而为人类合作应对各种各样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当代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战争思维的哲学危机。要化解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需要一次哲学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在这个背景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时代的文明,是在天人和谐自然观、利他共生价值观的指导下,涉及科技范式、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国家治理方式、哲学与思维方式等一系列变革的新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是国际空间年。35年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揭开了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纪元。至今,人类在探索和开发宇宙空间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在,参加开发太空的国家已接近60个,而应用航天成果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每个角落。 在未来的30年里,世界的航天活动,无论从广度、深度和发展速度都将远远超过过去的35年。后30年,除美国和独联体外,欧洲、中国、日本、印度、巴西以及大批新兴国家都将以较大的力量发展太空技术,从而形成国际航天事业的新格局。预计9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