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分配不公樊俊杰这是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也是近年来一种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不公可谓与经济发展齐飞,同生活水平共长,时至今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拍手称快者有之,淡然处之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痛心疾首者亦有之。尽管人们对分配...  相似文献   

2.
以道德约束权力,是传统德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当前以德治国的首要目标。道德在今天之所以不能较好地发挥对权力的约束作用,不是道德失去了对权力的约束功能,而是我们的一些干部丧失了道德原则。因此,要建立以道德约束权力的机制,首先要使从政者建立、恢复和增进道德意识。在当前,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是要构筑从政者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应该是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和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廉政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为数颇多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选择从政,即,放弃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准备去当行政管理干部、政工干部。这在今日高等学校,尤其是文科专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心理。只要认真去观察和思考就不难发现,这种“从政心理”对于人才成长,人才培养计划,干部队伍建设等,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这种心理,显然有予以研究的必要。一,大学生从政心理的类型及其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对于大学生的从政心理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大学生的从政心理尽管有着共性,但共中的情况也是有差別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主要表现就是大学生的从政心理存在着不同的类型,而各种不同类型的从政心理既有共同的表现与特点,更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从政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5.
朱水清 《党政论坛》2008,(11):41-42
廉政文化应该是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和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廉政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及习俗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凸显的情况下,落实“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于克服“以才掩德”、防止“带病提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看,我国改革关键期从政者中出现的"双重人格"、"权力期权化"及"裸官"等价值取向偏差,既是受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及现行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又是在现代化特征影响下对知识的反思性运用,也是群体文化心理认同偏差的结果。因此,矫正这一偏差要强化廉洁从政的思想教育、规范廉洁从政的制度约束和优化廉洁从政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8.
风险意识     
《求知》2018,(12)
正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北宋)苏轼:《晁错论》【释义】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安定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不对祸乱采取措施,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  相似文献   

9.
施平 《瞭望》2002,(17)
由于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碍稳定的现象,保持社会稳定又成了关心国事者议论的话题。西方有些媒体也借此大做文章,无端渲染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煽风点火者有之,当然,怀着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心情关心者也有之。 一个经济多年来保持快速发展的国家,一个正在深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从政者正己修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将修身作为从政的基础性工程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注重修身对立身处世和从政的基础性作用。《礼记·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德"路径,并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的也都是通过修己来实现"安人""安百姓"等目的。孔子还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廉政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廉政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主张:廉政要以廉正为前提,从政者应端正身心,实现公正廉明;廉政要以廉洁为准则,从政者应为政不贪,实现廉洁奉公;廉政要以勤政为基础,从政者应事必躬勤,实现勤政廉明。其思想和主张,为当今的廉政建设可资宝贵的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佴莉 《学理论》2013,(18):228-229
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邀请从政者进课堂讲学为例展开研究,认为从政者进高校讲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政策信息;弥补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教育的欠缺;促进政府和高校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促使政府部门自身的反思和改革等。但是由于社会管理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存在区别,因此,在引进这种新教育模式时也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在“持续创新,追求卓越——上海市科委党组书记、市 科委主任李逸平博士谈科学的发展观”一文中,本刊记 者陶柏康采访了李逸平博士。李博士认为,科技发展本身也有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结合上海科技系统的实际,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为科技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也就是要持续创新,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14.
笔者出差西安市,偷闲参观碑林博物馆时,幸遇一古代“官箴”石刻原物,上书:“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名言,于此见到出处,颇多感触,乃欣然购得石刻拓片,聊作珍藏。 古往今来,阐述为政之道的文章、书籍汗牛充栋,而这则“官箴”名言阐述为官从政之道,却言简意赅,一言以蔽之;一个“廉”字,一个“公”字。而且强调,做到这两个字,比“严”、“能”等其他方面都更重要、更可贵。这段话虽然出自古代封建官吏之口,虽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可以给当今的从政者以勉励和告诫。  相似文献   

15.
提起衙门,人们自然会想到旧社会的一句民谣:“衙门朝南开,无钱难进来。”它真实地反映了一种历史现象:旧社会的衙门没有不图财的。 不过,例外想必是有的。岂不闻旧社会亦有“清水衙门”之称?清水者,清澈淡泊之水也。给“衙门”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交通部长在一本交通规则的前言里写了这样一句话:“学习交通规则的目的,是懂得怎样和别人分享道路”。“分享道路”读来确实让人感觉亲切,令人感到尊重,使人感悟回味。 纵观现实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在马路上目无交通规则,驾车者行为不文明的现象时有所见。随意停车拉客者有之,争道抢行者有之,酒后开车者有之,随意占道者有之,加上一些小商贩占道经营,交通时有阻塞,引发“马路悲剧”。  相似文献   

17.
等待     
其实生活说来也并不复杂。结局出现之前,就是等待。等,也有各种各样的等,心浮气躁是一种等,狂呼乱叫是一种等,平心静气而坚韧不拔更是一种等。默观山对面的峰,海对面的岛,乃至悬崖下深渊中的鱼群,陶醉自乐者有之,悠然神往者有之,退而结网者也有之。一句话,其实人生中的百相千态,都孕育与躁动在“等待”这两个字中。  相似文献   

18.
正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有些领导干部,业务很精,能力很强,也非常敬业,但群众就是不认可,工作难以开展;相反,有些领导干部,表面上看并不是特别优秀,但群众却很拥护,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不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仔细琢磨后发现,这是官德产生的效应。"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思想作风、政治操守、道德品行,是为官之魂、用权之道、从政  相似文献   

19.
与王瑞丰初次见面,感觉不到他是在商海浸泡多年的人,倒像是个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一副中规中矩的样子。但我们一攀谈开来,就可以感觉到他所具有的经商气质,再加上从政时的经验,揉合成一种特殊的历练。王先生是以投资移民到温哥华的。在加拿大这个国度,光有钱是不够的,有个亲戚在朝里当官也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的头脑才行。在这方面,王先生可以说是物质与精神的兼容者。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来的反腐败斗争中,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两面人"现象颇为引人注目。"两面人"行贪腐之实,却要给自己披上廉洁的伪装,具有信仰与现实要求分离、实有道德与从政道德悖离、认知与践行分离的典型特征。而掩盖从政行为的失范、干部选任管理中"明规则"不张与"潜规则"盛行、组织的过于信任与监督的缺位、党组织和公众的知情权不足与官员隐私权过大是助推"两面人"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防治"两面人",必须持续不懈地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党纪政纪国法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