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内在机制上看,主要是由于其遵循了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弹性价值量的“弹性价值规律”,因而,使民营经济具有了以产权明晰为基础的动力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应变能力、以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为保障的流向势能。这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995年是中国的“企业改革年”,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企业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将主要从政策角度就企业改革中的产权界定、利益分配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作一些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某些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和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心或研究以上问题的同志讨论。一、拨改贷后全业新增资产的产权究竟归谁所有明晰产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可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在理论上却遇到了难题。人们争论…  相似文献   

3.
产权制度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活力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本文拟从产权和产权制度一般理论出发,就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个互为关联的逻辑环节:产权界定、产权经营和产权交易谈谈看法。一、产权界定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界定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又是现代市场经济赖以运作的前提,因而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环节是产权界定。所谓产权界定,就是用法律形式明确资产所有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在股份公司中,产权界定实际上是界定公司的股权、法人财产权、经营权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关系。从资产形成的过…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虽然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中国民营经济的融资现状却不容乐观,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民营经济融资难是和银行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偏小有关,其根本原因在于信用制度与监督制度的缺陷。这些缺陷造成了中国企业的“道德风险”、逃废债。另外,信用评估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难以得到企业信息,而在政府补贴国有企业与银行时,其结果就会是银行贷款偏好国有企业,引起民营经济融资难。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制度的完善有赖于提高国家的制度转型能力。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包括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是市场经济劳动者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的根本性基础。劳动力产权是指劳动者作为其劳动力的所有者时受益或受损的行为权,或者说,劳动力产权是受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法律保护的利益和负利益的总和。它是一组权利的组合,一般由劳动力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等“四权”组成。其中,劳动力所有权是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其意义在于解决在某一社会生产形态下,谁是劳动力的最高权力主体。其他的“三权”是在劳动力所有权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对劳动力的实际占有关系或权利,旨在说明产权分化状况,阐明当事人拥有  相似文献   

6.
王仁贵 《瞭望》2011,(1):52-53
“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各项指标占半壁江山;展望“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这一富民经济在开局之年,将完成怎样一个由复苏到改革,由改革到协作,再到平衡,达到最大发展之路?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之年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民营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焦点就是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理由,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问题就成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民营经济价值观”是当前哲学价值论转向中的创新观念,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阿源 《瞭望》2003,(10)
在今年的“两会”上,众多代表和委员对于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的热烈议论,使得民营经济的发展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这种议论有现实的意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鲁利玲研究员说,当前,在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为30%左右,非国有经济贡献已达70%左右。而在非国有经济中,80%~90%实际上是私营经济。因此,非国有经济,乃至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如力量。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究竟应当成为“有为”政府还是“无为”政府是一个不断博弈与调适的过程。鉴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与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间的矛盾,政府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当再做“无为”政府,而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促进民营与国有经济处于同等的竞争平台上,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有为”政府。  相似文献   

10.
产权、产权效益和产权改革指导思想探讨曹钢国有经济能否真正“活”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这是今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最大难题,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根本所在。而要使国有经济真正变“活”,其深层的改革任务是要建立起切合中国实际,能够产生较高...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关注目光。很多初次到浙江参观考察的外地干部说,浙江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老百姓很优秀,敢于创新、自主创造财富,政府可以“无为而治”,在浙江当干部太“轻松”了。 实际上,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的政府官员不仅不轻松,而是更“累”。可以说,浙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作为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新的社会阶层中“建设者”的界定,使广大的非公经济企业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也使新建企业业主们一下子走出了“困惑”,融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但是,无论是老的非公经济业主还是新建企业业主,他们对自己经营的产品质量、市场运作、用户至上、品牌效应、服务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前20年,由于在政治待遇、贷款、税收、购销以及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存在对民营企业的一些歧视性做法,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寻求挂靠单位,或挂靠集体企业,通常称戴“红帽”;或设法造成合资假象,称为戴“洋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的提升,许多民营企业要求脱帽还原,明确企业产权,一场甄别民营企业经济性质解决各种虚假“挂靠”的行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称之为“摘帽”。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强调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可以同属于一个主体,也可以分属不同的主体.产权是可以交易的,但必须以产权的清晰界定为前提.在选择产权制度时,应考虑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和制度设计成本.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总体思路应是在坚持并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基础上,侧重于农地产权权能的细分,建立以稳定的占有权、灵活的使用权、有保障的收益权和充分的处分权为特征的农地产权制度.为此,要重视产权主体界定、产权界限划分、产权流动、产权完善与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这一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影响的增大,对其在理论、政策、法律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也随之增多。 “民营经济(企业)” 需要法律概念界定 “民营企业”的称谓虽流行已久,但它至今仍然不是一个法律范畴的概念,只是一种习惯称谓。我国目前的企业登记注册名称中也没有“民营企业”这一概念。许多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领导?企业党组织建设将出现怎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原本在企业承包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已经滞后的党建工作,再一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困惑:党组织的定位问题国有企业正在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如何确定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众所纷纭。目前主要有:一是“取消说”。有人以发达国家或境外发展较好的企业体制为例证,主张我国现代企业,同样可以不设党组织。因为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为非公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无锡市非公有企业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创新构建“四心四同”思政工作新格局,以思想引航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的定义非常之多.界定知识分子的一个主要方法是根据他们的社会地位或职业角色;第二种界定的方法是根据知识分子自我宣称的恩想。希尔斯(Edward Shils)说,知识分子的特点“是运用普遍性范畴和抽象性参考的象征符号”。曼海姆(Karl Mannheim)说,他们形成了“一个不固定的、相对来说非阶级的阶层”,即在各种阶级范围内或多或少地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资源产权界定的路径依赖及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共资源属全民所有,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投资和管理。目前,在公共资源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使公共资源的实际价值背离期望价值。目前,我国公共资源产权界定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现象,致使公共资源的配置非帕累托最优。本文从导致公共资源产权界定陷入路径困境的内在原因出发,并以政府职能的缺位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探讨以政府为主线的相关制度选择,从而有效界定公共资源产权。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法律和政策,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土地问题仍然是中国“三农”政策的核心问题。应当采取稳健的步骤来界定、确保、扩大农民的土地权利,使农民享有更大的处分土地的权利,减少现行土地产权关系中内含的不确定性,推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一是赋予农民长久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