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一季度情况看,投资和消费增幅将主导今年经济,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呈“前高后低”的增长态势,上半年GDP增长可能超过9%,下半年受出口、投资增长回落的影响可能增长8.5%左右。全年GDP增长接近9%。  相似文献   

2.
粤沪江浙鲁5省市一直以中国经济发展前锋的姿态引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在今年首季我国经济活力重现的过程中,5省市当仁不让地继续了这一“火车头”作用,GDP增长分别达到13.0%、11.8%、13.6%、13.3%和12.3%,都实现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理论参考》2009,(12):32-35
最困难的问题“未解决” 问: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些数据。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中国经济的反弹趋势日益明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今年“保八”已不成问题,您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怎么看?  相似文献   

4.
王建 《求知》2004,(7):16-17
最近有关机构开始发布一季度的主要经济运行数字,总的看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在继续攀升。一季度的GDP增长高达9.7%,而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长只有6.7%,是个低谷,如果按照前一阶段的增长速度不变则二季度有可能出现超过11%的两位数高增长。据此,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我认为中国不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过热与通胀,理由就是两条:  相似文献   

5.
1-3季度高位趋稳的增长态势,是经济运行中增长与抑制因素交互作用达成均势的结果,今后宏观调控重点,宜从“抑快”转向谋求经济增长环境的改善随着上半年调控措施的陆续到位,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的势头基本得到抑制。GDP增速从二季度的11.3%回落到三季度的10.4%,1~9月的GDP增速亦从上半年的10.9%回落到10.7%。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生产增速亦都明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9月22日报道,与过去20多年相比,无论是从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还是从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产业、市场和观念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都已有了一些显著变化,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把这些新变化概括为“五新”:一、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总量从一位数上升到两位数,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了10.2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也首次接近1000美元,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起飞时期。就经济发展的速度看,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增长时期的上升阶段。2001年GDP增长7.5%,2002年增长8%。今年一季度增长  相似文献   

7.
荆棘 《瞭望》1996,(52)
1996年行将过去。回首这一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高一低”了。高者,经济增长水平高,全年GDP可比价增长率为10%左右,这虽是已经调控有所节制的数字,依然是个举世瞩目的高速度;低者,物价涨幅低,前11个月零售物价涨幅为6.2%,已从1994年最高百分之二十几的涨幅回落到1990年治理整顿时的水平。这个“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局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3,(6):16-16
经济增速有望超“8”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需要再平衡,中国经济也在逐步转型。目前来看,内需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中国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效果逐渐显现,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GDP增长率为8.2%左右。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20年极限” 据《社会科学报》1998年8月20日报道,20年来GDP年均增长9%的中国经济,会不会像韩国、日本一样高速增长的极限为20年?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日前指出,对于处于转轨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是中国经济辉煌的一年,这是国内外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用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教授的话来说,就是“难能可贵”。林教授说:“在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货紧缩的势头仍未减缓,美、日、欧经济不景气从而影响了东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中国GDP达到8%的增长率,外贸出口增长达到20%,凭借这样的成绩,我可以给2002年中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浪前行的2003中国经济,无论是8.5%的GDP,还是增长的质量和协调性,都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然智者“无事深忧,有事不惧”,如何从操作层面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摆脱目前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如何深度切入牵拌重重的农业、就业难题,都有待政府拿出更高的政治智慧和调控技巧。  相似文献   

12.
肖俊哲  辛永容 《学理论》2010,(20):56-57
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水平的首要指标,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衡量地区经济水平那么简单。而是关乎政府官员政绩的“头等大事”,长久以来,各级政府唯GDP马首是瞻,只要是有利于增长GDP的政策就,出台,只要是妨碍GDP增长的,就千方百计阻碍,殊不知,盲目的追求GDP的增长,对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转变增长观念,破除GDP迷信,使我国经济走到正常增长的轨道上来,有着非同寻常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定为8%。从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看,经济增长基本表现为“先抑后扬”的态势,GDP一季度增长7.2%,上半年增长7%,一至三季度增长7.2%,其中三季度当季增幅为76%,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及灾后重建步伐加快,第四季度国民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全年经济增长接近8%。综合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不难看出,中国人民银行的五次降息,财政部1000亿投资债券,对我国经济增速的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句话,目前的经济成果,得益于一系列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鉴于此,笔者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置…  相似文献   

14.
GDP“坐九望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将有所减少,但外需好转和民间投资增长将推动GDP增速达到1096左右,高于2009年增速而继续处于上行周期。  相似文献   

15.
潘燕 《瞭望》2022,(10)
惊蛰春暖,又到全国两会时间.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GDP总量114万亿元.这一数字约合17.7万亿美元,预计占全球经济比重18%;当年GDP同比增速8.1%,中国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 数字是对一年发展实绩的朴素诠释,也标注出当下中国经济实力在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坐标位置,其与政府工作报...  相似文献   

16.
狙击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金融调控“组合拳”招招不同5月18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一气宣布了三条政策:分别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0.27%和0.18%;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至5%;从6月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1.5%。这一前所未有的金融调控政策组合——汇率、利率和准备金率三率齐动,彰显出央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防止经济走向过热的决心。时至一周,金融调控“组合拳”影响几何?市场层面又呈现出怎样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13,(12):81-81
中新网12月10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2013年中国GDP增长7.7%,2014年中国GDP增长7.5%左右。报告还称,2011--203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将呈现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8.
美元变“软”了。仅仅半年,美元整体汇率指数已由17年的最高点120.60下挫至105.40,跌幅高达12.6%。但这还不足以证明那些“热昏了头”的说法,比如美国强势美元政策的终结,或者美元霸权的衰落等等。只要想一想今年一季度美国6.1%的GDP增长,和欧元区0.5%、日本1.4的比较,就很能说明问题了——美国经济在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晓牛 《求知》2001,(3):34-36
目前我市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以上,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左右。可见工业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但是在相对过剩的环境下,结构调整滞后成了增长的最大“瓶颈”。因此,抓住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十五”天津工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运行稳中趋好,全年GDP增长可望达到7.8%左右市场推动机制将在经济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业压力、通缩趋势、农民收入等仍是困扰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如果国外环境不发生大波动,国内政策稳定,明年GDP增长有望高于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