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本刊讯2 0 1 4年9月1 9日,"全国纺织行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绍兴市柯桥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承办,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协办。来自全国各省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行业主管机构)、纺织服装企业、部分纺织产业集群和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央及行业新闻媒体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曾  相似文献   

2.
郑勤朴 《求知》2000,(5):36-38
一、入世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入世改善了市场准入条件,市场扩大。我国“入世”的最大利好在纺织服装业,这一点已成共识。截止1994年.12月31日建立wTO的协议生效前夕,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是受美国限制数目最多、种类最广的国家。在其他设限市场,中国也面临比其他国家更为广泛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9日至12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业界人士目光投向位于闽东南沿海的著名服装城石狮,在这里闪亮登场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和诱人商机,使万商云集。在大陆纺织服装业处于转型、建立跨世纪闽台经济协作区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关键时刻,海...  相似文献   

4.
周放 《瞭望》2001,(43)
在纺织业长长的产业链上,从棉、毛、化纤等原料,经纺纱、织布、印染等初级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服装、饰物、床上用品,每个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产业群,中国庞大的纺织业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这个产业链的中上游。具有百年历史和完整体系的无锡纺织是中国纺织业的一个缩影。在无锡纺织400亿元的经济总量中,初级产品占90%的份额。  相似文献   

5.
张立群 《求知》2001,(11):2-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获得巨大的效率收益。但这种效率收益并不是在部门间平均分配的,加入WTO必然带来较大的结构调整。受到较高保护的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以及农业部门,产出水平将有较大程度下降,而纺织和服装部门是主要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纺织业连年滑坡、经济效益持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科技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我国的纺织业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型结构,未能较快地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我国纺织业的产业结构偏重服装用纺织,忽视产业用纺织和装饰用纺织,未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形成三足...  相似文献   

7.
世界服装正呈现出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新型面料为载体,各国各民族服装融汇、借鉴、推陈出新的发展态势。走向新世纪,纺织服装领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穿着上的便利与欣喜?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四个必备条件,其中‘衣”字位居榜首,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公认。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在穿衣的方面又会有何新的花样呢?我们采聆听一下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教授们的预测。东华大学校长、教授、博导取世煌认为: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未来的社会中,许多过去只能是为幻想的东西将会魔术般地变成现实。在服装方面,一种“智能服装”和“数字服装”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所谓“智能服装”其本身即具有类似人的智能特性。这种服装因采用高科技合成…  相似文献   

9.
广东东莞是中国三来一补贸易方式的基地,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比较集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外资企业比较集中,东莞的玩具、家具、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的主要出口市场都是海外。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东莞集中了外受外需市场低迷、内受宏观政策调控双重挤压的企业类型,下行压力明显。  相似文献   

10.
洋服品牌称雄当今中国高档服装 市场,毫不顾及国人的不平与 “无奈,这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与此同时,洋面料大举挺进服装材料市场,也令中国纺织服装界难以招架,这“趋势在不久前于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和纺织品博览会上又一次得到了有力的佐证:参展的中高档成衣80%左右全部或部分采用进口面辅料。 这届纺织品博览会上,国际展区与国内展区相隔数米,差异却不可同日而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意大利、韩国面料的代理商展位前,经常吸引众多的参观者,尤其是意大利面料的新奇让人爱不释手,各式各样的立体花型宛如雕…  相似文献   

11.
田帆 《瞭望》2005,(35)
这场因纺织品设限引发的危机,恰恰表明了欧洲贸易保护主义的“愚蠢”和“过时”。2005年,本是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元年。但是,欧盟却逆潮流而动,于6月份重新对10大类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实施配额制管理。没想到,对华配额制推出一个多月,便在欧盟范围内引起前所未有的反弹,真应了德国一家媒体的一句评论:“欧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今年前几个月,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数量出现了大幅增长,引起了欧盟纺织工业界的恐慌。在纺织产业较为发达的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相似文献   

12.
上海纺织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后,企业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大量规模以上国有企业的退出和大量非国有纺织服装等加工企业的进入。为了更好地履行产业工会的职能,2003年上海市纺织工会对原有的工会组织体制进行创新,打破了所有制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5,(4):23-24
内地到新疆投资企业的不断增多,劳动力需求不断加大。但是,目前在新疆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贵”、“雇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的现象。一是企业用工缺口大,特别是成熟的产业工人严重短缺。今年国家在新疆实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战略规划以来,内地到新疆投资的纺织服装项目达48个,项目计划投资额达204亿元,项目完工后预计用工人数可达6万余人。但受通用语言、传统习惯、就业观念、社会心理、宗教意识等因素影响,当地劳动者不愿意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9,(Z1)
刘晓刚(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教授)品牌引人是从90年代才开始的。国外品牌的大量进人,老百姓、服装企业才了解了品牌,也看到了其运作方式,感到自己比别人落后了一大截。中国服装业起初绝大多数只求量不求质,希望的是批发出多少,而并不重视在大的百货店里搞品牌专卖。90年代初服装企业经营者觉出品牌有甜头,单件利润太高了,当时不就有个笑话?一件衣服原价卖不出去,在后面再加个零就成抢手的了。这个零当然必须加在品牌服装上,没有品牌是没有用的。品牌服装的利润往往是呈10倍增长的。到1995年左右,品牌的中国式的推广和…  相似文献   

15.
11月15日,有关加入世贸的中美双边协议一经签署,沪深两大股市的纺织板块便率先做出了积极反应,相关个股全线飘红一路上扬,在股市“晴雨表”的预告下,即使不太了解WTO的人也知道,加入世贸对国内纺织业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利好”。然而凡事都有利弊,加入世贸在总体利好的背景下,亦有隐忧。先说“利好”。20年的改革开放,已使我国在世界纺织品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199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为429亿美元,占我国外贸出口额的2154%,也就是说,位列世界外贸十强的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出口额由纺织服装类创造,我国的纺织…  相似文献   

16.
彦之  王胡 《瞭望》2000,(17)
刚刚落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纺 织服装博览会透出的信息令 人鼓舞:经过一番沉闷的等待之后,我国服装业开始走出低谷,进人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时期,有关各方正抓紧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实现我国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的历史性跨越。配角登台唱主角 今年3月9日至12日在我国著名服装城福建石狮举行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与往年不同:800多个展位中,最引人注目的已不再是服装、鞋帽等成品,面料、缝制设备、电脑甚至有关书籍、报纸等,纷纷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在展馆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240个展位的“机械馆…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3,(32)
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绣花机又在谷饶镇欢快地响起。这个有着“中国针织内衣城”之称的地方,曾经也是虚开增值税发票案的“重灾区”。 3年多过去了,曾经弥漫在谷饶镇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慢慢回复平静,重振“中国针织内衣城”声威的行动,正脚踏实地展开。镇委书记陈运源说,谷饶镇已实现从拉纱、经编织布、电脑绣花、加工成品、洗染等各个环节配套成龙,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毛纺织品为主,集绒线、羊毛衫、羊绒衫、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等产业的品牌经营企业,是纺织服装行业唯一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恒源祥创建于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0,(52)
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认为加入 WTO对中国有 4大机遇:一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是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定的制定;四是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 德国汉堡经济研究所所长谢勒教授认为加入 WTO将给中国的国有企业带来机遇:首先,中国加入 WTO以后,将更加容易进入欧洲和世界市场,不再受其主要贸易伙伴单方面贸易限制的制约,纺织、服装等产品将比“入世”前更加容易进入欧洲市场。其次,中国“入世”有利于中国传统产业特…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明显好于2003年。这势必为我国出口增长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从目前的迹象看,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影响: 一是一些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