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前义务教育运行体制存在的问题现行义务教育体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与新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间、地区间“普九”水平相差悬殊,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由于过分强调统一,不注意地区差异,全国统一学制,统一招生,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与教材;由于时义务教育的普及往往采用命令突击与强化的方式来推行,既没有足够的物质与经费的投入,又没有分地区、分层次来推行,致使地区差异不断扩大,有的地方(广大中西部地区)“普九”率很低,已“普九”的地方也出现巩固率下降,辍学率反弹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到2000年底,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教育事业的一个历史性跨越。但是,还有15%人口的地区需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广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广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和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中共十六大报告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目标。那么,当前只有在,一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才能在2020年达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而在广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和巩  相似文献   

3.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为加快 中小学危房改造的进程, 国务院决定在“十五”期间向尚未通过省级“普九”验收的522个县投入专款50亿元,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头两年共20亿元的80%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有关省的本级财政共承诺安排的配套资金总额为22.5亿元;同时,始于去年的“全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普九”巩固提高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有些地方只是勉强通过验收,还存在教学班人数过多、不能进行分组实验等问题;中西部一些地区,“普九”已有所滑坡;较早通过验收的地方又到了翻修校舍、更新设备时期;全国都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初中入学高峰。任何认识上和工作上的忽视,都将造成“普九”的倒退。——未完成“普九”的那15%人口绝大部分在西部边远地区、困难地区。完成剩下这部分“普九”任务十分艰巨。国家和有关省、市、县  相似文献   

5.
李楠 《瞭望》1986,(49)
甘肃有个“两西建设指挥部”。“两西”指“河西”和“定西”,都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要道。“河西”或称“河西走廊”,共有十八个县市,处处绿洲,土地富饶;“定西”代表陇中地区,也是十八个县市,一片黄土地,干旱贫困。 “陇中苦,甲天下”,此一说法,流传已久,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仍为我国几大贫困地区之一。听说近年来由于政策改变,开始注意生态环境,定西有了转机。历来受贫困折磨的陇中广大人民真的苦尽甘来了么?正巧省里要在定西召开全省种草治贫三年总结会议,于是我们从兰州赶往定西。  相似文献   

6.
中南海与“希望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 《瞭望》1993,(25)
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这是一串令人忧虑的数字: 全世界约有8亿文盲,中国有近2亿。每4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中国有2.2亿在校生。近年来,平均每年有400多万小学生失学。其中,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小学生,平均每年有100多万! 中国尚有500多个由国家和省区重点扶持的贫困  相似文献   

7.
程青 《瞭望》1996,(47)
“消除贫困”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1996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然而,“扶贫”的具体内涵应当是什么?发粮发款是“扶贫”,送钱送物是“扶贫”,可为何不少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如何帮助贫困地区从根子上真正消除贫困? 山西省吕梁地区从人的角度作了一点尝试。 吕梁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全区13个县市中贫困县就有9个之多。贫困人口达110万,其中包括一部分处于特困状态的人口与村落。在对特困村落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剖析之后,吕梁决策者们发现特困村  相似文献   

8.
1990年,39个国家扶贫县的1万名失学少年得到了团中央“希望工程”提供的助学金。该工程旨在使数百万失学孩子返回学校,这是党和政府近年间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扫除文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上9.65亿的文盲,既是愚昧和贫困的产物,又是产生新的愚昧和贫困的载体。为排除这个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联合国大会1987年通过决议,宣布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到本世纪末在全世界扫除文盲2300万的战略目标时,将扫盲列为该组织各项业务活动中的绝对优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希望工程”对于救助我国贫困失学儿童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国,教育靠募捐、施舍过日子,实在令人寒心! 一些有识之士的捐助,作为教育经费的一种来源是无可非议的。发展教育事业,关键是国家要加大教育的投资。欧、美、日本、  相似文献   

10.
对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失学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问题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使这些儿童返回学校。本文基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于1993年7月对114个贫困县的基础教育状况和997个贫困农村家庭的子女就学状况的两项调查所提供的数据,试图对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失学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以利于有关部门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帮助失学儿童。  相似文献   

11.
冀进 《民主》2001,(12)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指出,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这一辉煌成就,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普九”目标的初步实现,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相似文献   

12.
张少伟 《团结》2006,(4):23-24
天之骄子,是人们加给有幸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的青少年的常用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因贫困而失学的人数也呈上升之势。特困生成为大学校园中的弱势群体。同在一片蓝天下,他们一样拥有享受教育平等的权利。为了使那些逆境中仍渴望学习的孩子们继续学业,民革吉林省东北师大总支(以下简称“总支”)集中全体党员之力为他们保驾护航。自1998年以来,总支一直坚持开展为学校分忧解难,帮助贫困学生度过难关的捐资助学活动。让青少年不因贫困而失学,成为总支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制度,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由于“白条”无法兑现,一些中小学校教学已难正常进行,失学儿童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有识之士早就认识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国民素质、受教育的程度是基础。我国经过15年的努力,已经在85%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的地区实现“普九”的基础是薄弱的,是低水平的。当时是在大力推动的形势下完成的,有的是“砸锅卖铁”应对了上级验收,维持义务教  相似文献   

15.
1990年秋季,安徽金寨县500名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孩子在中国青基会的救助下重返校园。如今,五年即将过去了,对这些孩子救助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对此,金寨团县委、县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会同教育等部门,抽调548名团干、少先队辅导员和教育工作者,成立了28个调查组,采取“听、看、访”结合的办法,历时十天进行了逐人调查。  相似文献   

16.
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云南昭通市作为全国18个集中贫困片区之一,11个县区中有10个是国家重点扶持县。“八七”扶贫攻坚虽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因生态贫困、财政贫困、文化贫困、生活贫困“四重贫困”交织,产生了一系列互相掣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五年教育优先发展令人瞩目本刊记者周大平万千失学的贫困孩子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救助重返课堂,万千住房拥挤的教师乔迁到“广厦工程”宽敞的新居,中小学素质教育从零星试点向整体推进,有所精减的普通高校连年增加着招生人数……面对正发生在你我他身边的这一切,每个人...  相似文献   

18.
陈小兵 《团结》2001,(3):44-46
“老三届”中 的佼佼者 “老三届”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老三届”中多数人:少年失学下乡,大龄回城学徒  相似文献   

19.
以救助失学少年为己任的“希望工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支持、热爱。今年4月15日,当“希望工程”的新举动——“百万爱心行动”开始后,立即出现了群起响应的热烈景象,令人感奋不已。截止8月11日,短短116天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收到来信来电37862封(次),申请和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结对的56369个,捐款人民币747万余元。这还不包括全国有救助任务的23个省区的捐助。这样以来,加上今年4月份以前的捐款,暑假后的新学期一开学,至少有15万名贫困地区的失学孩子得以重返课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12亿多人口,80%以上在农村,所以,抓好农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是实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的关键。然而,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普九工作误区重重。一、一些领导干部对普九认识不足,履行义务不力,其心目中仍是经济指标优于教育指数。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强调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