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些腐败与不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显规则机制不健全和不良“潜规则”的泛滥。腐败行为高发现象与官场不良“潜规则”的蔓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机制。现阶段,官场不良“潜规则”的存在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现实土壤。官场不良“潜规则”是政治运行中的一个痼疾,应采取有效措施破除官场不良“潜规则”。  相似文献   

2.
“高薪养廉”起初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医治公务人员腐败、实现廉政而实行的制度之一。近年来,有人把它介绍到我国,给予它许多赞许,并认为当今中国进行廉政建设也非要走这条路不可。我们认为,“高薪养廉”在中国不可行。 第一,“高薪养廉”不是医治资本主义腐败的灵丹妙药。腐败产生于剥削制度社会,到了经济有较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腐败日渐滋长蔓延,终成社会一大顽症。资产阶级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执政地位,为  相似文献   

3.
推进党的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理、“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遇、“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官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这不仅表现为它对商品经济的限制、对民主政治和民主文化的压制,更表现在从揭露出的领导干部腐败的新特征诸如:“一把手”腐败,腐败主体集体化,腐败呈现“三高”、“三最”、“三贪”发展态势,“全家腐”的“家族式”腐败等来看,无不与官文化的深刻影响有关.彻底根除腐败已经成为摆在我党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要想根治腐败就必须标本兼治,要预防、监督、严惩“三位一体”,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我国查办腐败案件的实际情况看,凡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地方,都是廉政文化建设薄弱、缺乏崇廉文化氛围的地方。在那里,不但有的干部信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而且一些普通百姓也笑廉不笑贪,认为廉洁的干部“没本事”,是“傻瓜蛋”; “腐败人人有,不露是高手”,能受贿、善遮掩的贪官才是“有本事”的“聪明人”。人们把办事送礼奉为行为准则,认为  相似文献   

6.
发展和规范西部中介市场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中介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明晰中介机构产权关系和“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中介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建立对申请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的再审计制度;实行中介机构定期更换制度;鼓励和引导中介机构“上规模”、上水平,并积极稳妥地向东部发达地区及国外开放中介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机关大院,头头脑脑们到底住有几套房子?多大面积?似乎从来就是不公开的“谜底”.尽管这早已成为干群关系中的一个敏感的话题,但很少有单位或部门处理得让大多数群众心服.今年,中央纪委对群众议论纷纷的“餐桌上的腐败”(公款吃喝玩乐)、“马路上的腐败”(领导干部乘坐超标车)展开过专项行动,并取得一些实效.老百姓议论多年的“摆在大街上的腐败”——领导干部多占公房、超标住房呢?  相似文献   

8.
赵化南 《民主》2006,(9):46-46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羡腐心态”,所谓“羡腐心态”,就是从心眼里,在思想感情上不是“痛恨腐败”,而是“羡慕腐败”,即对腐败发自内心的认同、嫉妒、羡慕和期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形色色:认为当官发财理所当然,贪污受贿心安理得,视能捞会贪为“有能力”,把清正廉洁的干部当成“没本事”、“假正经”;崇拜当官者、崇拜有权者、崇拜以权谋私者,看别人吃香喝辣流三尺长的涎水,“你看人家多风光、多气派,不枉来世一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认为别人贪自己不贪太吃亏,有一种从众…  相似文献   

9.
王丹 《行政论坛》2003,(6):88-89
把腐败理解为特权者利用公共权力谋私利的行为显然是把腐败的主体(腐败者)狭隘化,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着许多“官场腐败”,还有大量的“大众腐败、平民腐败”,“大众腐败、平民腐败”的蔓延和恶化使腐败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腐败行为,而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思维定势、大众心理,即腐败文化。本文接着论述了腐败文化的巨大危害,并提出了反对腐败文化的主要措施,从而为我国的反腐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危及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毒瘤。加强腐败与反腐败理论的研究,对于消除腐败,保证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尤为必要。在理论界,存在着几种不正确的关于腐败根源的观点,现择若干有代表性的观点,简要分析之。一、“公有制腐败根源论”这种观点认为:公有制是产生...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异化现象,目前腐败问题从行为主体上,从时间、空间、数量上正在向外发散弥漫,其特点是:1腐败行为主体由个体腐败发展为集体腐败。依腐败行为的实施主体,腐败可以划分为“个人腐败”、“集体腐败”,即“政府腐败”、“企事业单位腐败”。所谓集体腐败,是指多人乃至团体合谋违纪违法,中饱私囊的腐败行径。综观时下风行的这种集体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和数量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集体行贿,公礼之风盛行;集团截留,私设账外“小金库”;集体走私,明目…  相似文献   

12.
在沿着党所指引的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方向奔驰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腐败。腐败是不文明,腐败是反文明。根据各种参数的情况,我们能推算出:在新世纪的头几年,会出现一种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那就是腐现象将愈演愈烈,大案要案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世界银行给腐败下的定义。腐败是“为了私人利益而滥用公众所赋予的权力”,权力的滥用才是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贫困是可以逐步消除的,权力则是永远存在的,它的滥用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克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治贫困易,治腐败难。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腐败现象中,“选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因为“选人用人腐败”不但会损及  相似文献   

15.
在单一制国家,既定的权力结构决定县域党政“一把手”往往在本辖区内发挥着领头羊的角色,在享有较多的权力和缺乏有效监督的不对称结构下,“一把手”发展成“一霸手”的现象容易发生。对此,文章基于人格畸变的心理视角,来解释“在既定的权力结构下,为何有的‘一把手’官员的腐败行为以贪腐为主,而有的则主要表现为行事专断或生活作风问题”这一差异化腐败现象。文章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200份落马县域党政“一把手”的案例分析后发现,人格畸变与“一把手”腐败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效应。其中,交易型人格对“一把手”腐败行为的催化最为明显,“经济寻租”在腐败行为中占比最高可佐证这一观点。其次,人格畸变具有多重、复杂交织特征,各类人格特质的关联性较强,表明由此诱发的腐败行为更具隐蔽性。再次,“一把手”往往在其首个或第二个任期内落马,表明人格畸变对“一把手”腐败的影响应纳入任职时间的情境中加以考察。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文章对今后关于加强“一把手”的廉政教育与监督工作实践,从人格畸变的矫正与预防角度提出了政策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把手”选拔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低。选好了,能够造富一方.选失败了,贻害无穷,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声望。从当前不断出现的“一把手”腐败案件来分析,选拔任用“一把手”质量不高问题.是导致“一把手”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正风肃纪反腐的大背景,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从新型腐败嬗变的过程与方式、新型腐败的基本特征和新型腐败的主要类型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新型腐败嬗变的三个阶段:腐败个体的蛰伏期、腐败文化的内化期和腐败互联攀爬期。嬗变的主要方式包括:替代、转化和混搭。新型腐败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四个方面。腐败主体的逻辑关联:从线性结构向网络结构嬗变;腐败收益的因果关系:从显性因果向隐性因果嬗变;腐败的利益属性:从违法利益向合法利益嬗变;腐败工具:从传统化工具向智能化工具嬗变。提出新型腐败的四种基本类型:“隧道挖掘”利益输送型腐败、“俄罗斯套娃”隐匿型腐败、“未公开信息”套利型腐败和“软权力”影响力型腐败。研究证明,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型腐败占比增大是导致腐败存量还未清底和腐败增量仍有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大对新型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完善新型腐败治理的体制机制,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瞭望哨     
《瞭望》2001,(9)
谁不反腐谁下台 山东 郭树合 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日前在该省反腐倡廉工作会议上说,要严明纪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的各项方针政策,凡在反腐败问题上表现动摇或不愿意反腐败的领导干部,都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以免误党误国误民,贻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众所周知,不反腐败者表面上看似乎是“好好先生”保持“中立”,但实质上却是在姑息纵容腐败,支持保护腐败,甚至是直接或间接参与腐败。不反腐败者不下台,滋生腐败的土壤难以铲除,民心不定,国难安宁。“谁不反腐败谁就下台”,合乎民心,顺应民意,乃…  相似文献   

19.
一把手腐败是政治生态严重的“污染源”,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关键少数”作为治理腐败的重中之重。基于对党的十八大后36名省级党委书记腐败案例的研究发现,与一般省部级“老虎”相比,作为执掌一方权柄的省级党委书记,其腐败行为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拉帮结派,更容易结成腐败圈子;边腐边升,更容易潜伏腐败;权力外溢,更容易形成家族腐败;政经交织,更容易产生严重政治危害;贪图享乐,更容易形成腐败温床;“前腐后继”,更容易损害地方政治生态;跨省感染,更容易大面积蔓延,极易产生巨大且持久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听到一种“理论”──腐败自灭论。它把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国家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裕。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与需求的矛盾将逐渐缓和化解,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也将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亡。呜呼,好一个腐败自灭论。腐败真的会自灭吗?且看一些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按“腐败自灭论”一说,那里就不会有或很少有贪污、受贿等丑恶现象了。然而日本内阁腐败丑闻迭起,美国、意大利等国的腐败现象也为世人共睹。再说国内那些贪污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犯罪分子,他们的动机难道仅仅是“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