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宪法序言,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宪法修正案的理论基础,其理论精髓已贯穿于现行宪法,它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宪法原则;因此,把它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的准确定位。我们应真正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2.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改,也是宪法在国家指导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所进行的重大修改。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比较我国历次制宪、修宪的立宪例和经验,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在思想理论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宪法关于国家指导思想的规定。现代国家的宪法,都基于特定的宪政理论而制定,…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总体上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需要,应该保持长期稳定。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也有必要做适当修改,但必须保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优势。应当明确:我国宪法具有纲领性,是历史进步的表现;确认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特有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才能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把监督宪法实施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如何理解执政党依宪执政的政治逻辑这一问题备受关注,也是把握执政党与国家治理秩序间关系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宪法实践符合普遍的依宪执政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存在制定良好的宪法、尊重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作为依宪执政基础的"八二宪法"是一部制定良好的宪法,它为改革开放四十年高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与开放空间。执政党依宪执政的观念也出现了从政治性到法律性的变迁,宪法权威逐步树立。我们的宪法还存在政治性实施与法律性实施的双轨制。宪法修订展示了其背后国家治理包含的实践导向、治理主义和政治自信三大面向。在此基础上,执政党依宪执政展现了一套自己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5.
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及其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2 0 0 4年宪法修正案完善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但仍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宪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与民法意义上的公民财产权具有不同内涵。我们应通过与西方发展历程的比较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地位之变迁 ,并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指向 ,探讨如何完善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4)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是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宪法制度的发展,证明了我国的宪法是好宪法,应当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的几次修改表明,在党的领导下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既可以巩固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又可以保持宪法的生机与活力。新修订的宪法对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地位、国家发展目标、健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健全党领导下宪法修改的体制机制,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人才,营造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7.
需要宪法做什么 ?这直接关系到宪法实施的状态。宪法规定公权力以限制私权力 ,为的是防止公民对公民的侵害 ;宪法规定权利以限制公权力 ,为的是防止国家对公民的侵害。宪法的实施就是通过建立宪政秩序以保障人权的实现 ,而宪政秩序实现的过程就是依法治国的过程。宪法发展的历史表明 ,有了宪法不等于就有了宪政。宪政的确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这在于宪法的实施要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权观念为基础。为此 ,就我国的宪法实施而言 ,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强人大的权威、建立宪法适用机构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民进人不仅要牢记先辈马叙伦先生"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政治嘱托,而且要学习领会民进先辈们认定且身体力行的以党为师的理论、智慧和政治勇气。今年全国两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反映了全  相似文献   

9.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争中国国权开始,到2004年把保护公民人权写进国家宪法,这一过程历经起伏,中国共产党走了一条中国式的人权道路,有着中国式的人权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如果把近代人权基本理念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看成是共产党人权思想的历史坐标,那中国人权发展的现阶段要求就是共产党人权思想的现实维度,历史与现实交于一点就是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权思想的特色表达与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宪法监督是随着宪法的产生、实施而出现的,迄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综观宪法监督发展的历史,呈现出监督机构专门化、监督制度完善化的发展趋势。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的地位,它是诸法中最具权威性的法典,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具权威性的社会规范。宪法及其实施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主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世纪之交的中国,要充分发挥宪法应有的作用,就必须首先完善宪法运行机制。我国几十年的宪法实践告诉我们,“书面宪法”并不等于“现实宪法”,再好的宪法,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障监督体系和制度,也无非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只有健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才能使我国宪法真正得到贯彻实施,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保障宪法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11.
刘书祥 《求知》2014,(10):7-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维护宪法权威作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  相似文献   

12.
就宪法中是否应该规定经济制度或经济政策的问题,学界持肯定与否定两种直接对立的观点。在我国,自1931年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开始,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类条款开始被明确写入宪法。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四部宪法承袭了这一传统,它们均对各自所属时期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或经济政策做了如实的反映。虽数量不同,内容有异,但透过经济类条文在四部宪法文本中的变迁历程,我们能够管窥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杨叶红  刘峰 《学理论》2008,(8):17-20
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功经验。这三十年宪法发展呈现出鲜明特征: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更新宪法观念、自觉推动下大步向前的;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变迁,并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它以完善实体内容为目标,呈现出“重实体、轻程序”的特点。可以说改革开放是宪法发展的主要原因,并且宪法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从“改革宪法”走向“宪政宪法”。  相似文献   

14.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宪法文本变迁中迂回前行,期间虽有暂停甚至是倒退,但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进步终究是不可阻挡的.明确宪法调整的对象、充分发挥宪法解释作用,会走出频繁修改宪法文本的困境,从而有利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再次修改宪法 上一次修改宪法是1999年,到这次修改宪法,已经过去五年时间。五年中间国内外形势都有较大变化。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保障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我们国家的各项工作。五年来,由于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所以宪法有的地方显得不太符合客观情况了。为此,我们要考虑修改宪法,特别是要把五年来所取得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把党的十六大所总结的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在宪法中体现出来。再次修改宪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这在我党的纲领性文件上是第一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般认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要求国家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其基本点就是依照法律切实保护公民的权利和严格控制国家权力。其中,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7.
宪法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既是治国安邦的需要,也是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6)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部门法律都是基于《宪法》的原则产生。《刑事诉讼法》又是我国程序法法律部门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但是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审三方基于法律而产生的权利与权力和宪法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且诉讼权利与权力是被宪法所赋予,还是被宪法所限制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是基于中国宪法理论体系对刑事诉讼法的定位分析,无论是限权说还是赋权说都有一定的不妥,也许一种平衡感才是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19.
童子荣 《学理论》2009,(19):100-101
美国宪法学者查尔斯&#183;A.比尔德先生从利益集团与美国宪法的制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宪法经济解释的观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及各所有制形式在宪法中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的背后是不是同样隐藏着中国利益集团的力量。但最后的论证却证明了至少在1993年前中国宪法对经济体制和各所有制形式的规定变化是“政策性修宪”的结果,而不是利益集团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张兆平 《学理论》2010,(11):105-106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整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运行机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加强宪法的实施,必须改进全社会的宪法观念,加强宪法的宣传,宪法实施的监督,宪法的司法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