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小康”     
论“小康”温勇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小康”社会正向我们走来。要奔“小康”,就必须研究“小康”,邓小平同志首倡的“小康”,既是一个现实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同时还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小康”思想.有助于我们从...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题,点明了报告的核心内容,也给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所以,要解读十六大报告,领会十六大报告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落实十六大报告精神,就必须对什么是“小康”,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以及中国特色小康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回避的种种困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真探讨清楚。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融入城市有多难 新产业工人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8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谈及一些让他“忧虑”的数字时提到,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一亿二千万人。他还特别指出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大和今年的“两会”,都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巨大的关注。没有农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面小康。不打破城乡之间固有的界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也谈不上全面小康。这些观点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城市和农村为地域界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城里人”和“农村人”差别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差别正在逐步淡化和缩小。但是,当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些快速发展的城镇内部时,却发现有这样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外来打工者。他们离土离乡涌向经济发达的热土时,除了得到微薄的工资收入外,很难融入当地的社会,他们基本上被排斥在打工所在地的社会体制之外。换句话说,当传统的城乡差别正逐步缩小时, “本地人”和“外来人”却形成两大截然不同的群体,显现出“新二元社会结构”。“外来人”虽然与城里人同住一地甚至同处于一栋楼房,但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城里人完全不同,呈“油水不沾”的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4.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小康之"大"     
有人统计了时下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词汇,其中“小康”一词赫然居于榜首。的确,党的十六大以来,“小康”不仅频频凸现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文件里、各家媒体上;还每每闪现在公民百姓的话语中。小康,对于千百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村没有小康,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农民没过上小康生活,不能说中国人过上了小康生活.那么,农村如何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梦”?农民怎样才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呢?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民的“全面小康梦”至关重要,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安化农民的“全面小康梦”、让安化农民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去年,昆山率先全部达到了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又首次荣获2005年全国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双料冠军”。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十分看中昆山这“两件喜事”,“这表明江苏的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省内一些先行地区实现了从目标到现实的跨越,对江苏省的全面小康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农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最有效形式。但是,农民从土地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却存在差别,特别是农民温饱得到满足之后,在向“小康”、“富裕”迈进的过程中,该制度“重公平、轻效益”的弊端显得尤为突出,迫切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农村集体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9.
农业大县以农业为基础,但单纯的农业不能振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此提出的方针是“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如何实施这个方针?特别是如何在丘陵农业大县实施这个方...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实现城市化,这一划时代的变革推动着农村原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土地、住房、股份等政策性措施的落实,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已率先步入小康。在特区范围内,农民作为一个概念已经消失,但是,几万农民洗脚上田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却客观存在。一些人手中有了大把大把的票子,便肆意挥霍,在红白喜事上“竞富”,甚至花天酒地,“及时行乐”,赌博、吸毒、纳妾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始抬头,并有滋生蔓延之势。农民富了以后怎么办,是当前基层群众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引导群众正确思考“*从何来”,处理好富裕后的几…  相似文献   

11.
以“全道德”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只有“全面和谐”才会有“全面小康”,如果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民族不和谐,乃至国际关系、生态环境、宇宙空间的某种不和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都会有不安全感,其“小康”就是不全面的。而“全面和谐”又必须以“全面道德”为基础,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国际道德、生态道德、太空道德的任何缺损,都会形成某种不和谐。因此,小康和谐社会要“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也要“全面建设”。人类文明发展到遨游太空的今天,道德建设体系远远超出了“洁身自好”的范围,必须树立一种将“人道主义”与“天道主义”结合起来的“全道德”观念,从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太空和谐”的广度去全面确立,从“洁身自好”、“推己及人”扩展到“推及世界”、“推及自然界”、“推及太空”,以“全道德”体系,促进“全和谐”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立足于“树立‘全道德’观念,构建‘全和谐’社会”,涵盖公民的“个人道德建设”、社会的“群体道德建设”、世界的“国际道德建设”、人与自然的“生态道德建设”,以及开发太空的“太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杨师群 《各界》2014,(8):76-78
宋真宗即位之初,尚能广开言路,锐意进取,勤政治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咸平年间的小康局面。但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以纳岁币求苟安,施政方针也日益保守,且崇道信佛,劳民伤财。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国君臣有如一群患有臆想症的精神病人,共同演绎了几场“天书”、“封禅”之类的迷信闹剧。其中一些神秘细节的具体操作过程,将永远是宫廷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3.
四川农村奔小康的重点难点与对策研究○四川省“丘陵地区”小康建设课题组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省,本世纪末实现小康不仅是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对全国实现小康有重要意义。在剩下不到五年时间的时候,四川省农村小康的进程和态势怎样?重点和难点何在?对策如...  相似文献   

14.
齐林超 《学理论》2010,(20):3-4
将邓小平的公平思想置于“小康”理论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与评析,对于解决当今社会公平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的小康理论与其公平思想交错融合,小康理论的基本要义与经济公平相互促进,政治公平贯穿于小康理论的政治诉求之中,小康理论的终极目标即是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基本理论当中,全面小康和以人为本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主张和观点。下面就“以人为本和全面小康”这个题目,谈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莫如 《瞭望》1994,(22)
我们的国家在奔向小康社会的途中。小康者,温饱有余也。现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人民已经步入小康,大部分地区、人民正在走向小康,还有少部分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尚在贫困线以下,其数量仍有8000万人之多。国务院最近公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经过七年的奋斗,到2000年基本解决这八千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项工程被称之为“攻坚”,可见其难度和紧迫性。这就是说,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取得巨大进步,但相对来说,我们还是个穷国,距离真正的富裕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还需要做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  相似文献   

17.
力争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在起,我国将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从“温饱”到“小康”,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次深刻变革,从“小康”到“中等发达”,基本实现现代化,更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的根本途径,就是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生活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以至“忙”和“累”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现代人渴望着能“闲”下来,却很少有人知道,何谓真正的“闲”。“闲”有真假之分。“真闲”是心闲,“假闲”则是百无聊赖之闲,游手好闲之闲,好逸恶劳之闲。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在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就应当进一步树立“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能否自觉地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来加快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当邓小平同志用“小康”向我们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时,曾有多少中国人为之激动  相似文献   

20.
以农民健康促农村小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杳 《瞭望》2003,(14)
缺医少阻碍农村“小康” “小病拖,中病熬,大病来了无着落”——这是目前一些地方农民就医现状的真实写照。 农民最怕的就是得病。好不容易摆脱了贫困,手头有了一些积蓄,可是,一场病就又回到一贫如洗,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已成为中国农村“小康”路上的一道坎儿。许多农民发出相同的感慨:如今不再为吃饭穿衣发愁,愁的是看病难、吃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