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婚姻家庭理论从爱情、婚姻、家庭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现行婚姻家庭理念极具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一百周年.这是一部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恩格斯在1884年3月底到5月26日,利用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根据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不仅探讨和回答了当时现实生活中急待解答的一些社会问题,而且探讨和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在原始社会历史研究上的空白,从而实现了马克思的遗言,谱写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于1884年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考察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过程中,系统的阐述了与之紧密相连的法律问题,科学地揭示了法产生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以及国家和法的本质与消亡规律,堪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两种生产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提出了两种生产的思想;以后恩格斯又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中国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两种生产理论科学阐释了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的相互关系,对我国的人口政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究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还是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在我国法学界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这反映出人们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关于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阐述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由于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历史局限,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论述国家和法律起源的那一段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性文字,仍然包涵着若干没有获得解决的重大存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人类学研究的迅速进展尤其是L·H·摩尔根的最后成就,才为解答恩格斯的存疑提供客观条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其法律起源思想的定型之作,但仍需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法律、纠纷与诉讼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国家产生之前,法律是不存在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氏族社会的:“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切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说明在氏族社会,主要的规则就是习惯。而国家产生以后,社会规则主要表现为法律。将来如果国家消亡了,法律也将不复存在,不过规则还会有的。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了人类历史上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并说:“这三种婚姻形式在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这就是人类婚姻家庭形式所经历的历史发展过程。一、群婚制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刚刚从动物界脱离出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族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思考田成有“民族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说“雅典人比美洲任何士著民族都前进了一步,相邻的各部落的单纯的联盟,已经由这些部落融和为统一的民族所代替了。于是就产生了凌驾于各个部落...  相似文献   

10.
喻中 《法学论坛》2021,36(1):35-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系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帝制崩溃、经学瓦解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建构"马克思主义四书",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体系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党章总纲》《宪法序言》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这一条基本线索,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把这四篇文献汇集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四书",以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精准奠基。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地阐明了婚姻与家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婚姻与家庭形态是与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也就是説,有什么样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婚姻与家庭。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书讯三则     
△马朱炎、邵诚、葛洪义担任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述要》一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5篇,32万字。该书从评述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在法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资本论》等名著中法律思想作了全面扎实的评介,它对提高法律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高等政法院系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教学工作,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审理离婚案件中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婚姻的基础是什么?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事入双方的婚姻是离还是不离。这对于宣传贯彻新婚姻法,正确处理好离婚案件,具有实际意义。婚姻制度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婚姻关系,由社会的经济制度所决定,把男女双方的感情作为缔结婚姻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社会调解的起源及发展道路调解之起源当追溯到原始公社解体时期。在现存的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调解的叙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多次论及关于易洛魁部落内几种调解制度;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谈到萨宾族妇女及其他一些调解事例;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债权人可利用符合伦理义务的手段……使人归还欠债。立法家波和柯斯波底对此注释为“通过朋友、亲族的斡旋……”(《摩奴法典》第八卷第49条及注);《荷马史诗》的《伊里亚特》记叙了泰拉门之子艾阿斯因仇视阿基利斯而设想杀死他之后给其亲族以金饯赔偿并达成和解的种种情况;塔西陀的《日尔曼尼亚志》也谈到对宿仇的继承义务以及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围绕法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坚持“权利本位论”,有的主张“义务重心论”,有的坚持“权利义务本位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利义务的观点,对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不无补益.因此,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对权利义务的观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法学界.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法的权利和义务是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这方面论述甚多.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由于没有阶级和国家,人们还没有权利、义务的观念.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在总结了大量材料后指出的:“在氏族制度内部,权利和义务之间还没有任何差别;参加公共事务,实行血族复仇或为此接受赎罪,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这种问题,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在印第安人看来,这种问题正如吃饭、睡觉、打猎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问题一样荒谬.”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就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富人和穷人.这样,社会就产生了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  相似文献   

16.
1.在人类历史上,婚姻家庭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婚姻家庭作为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并不是自始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两性关系没有任何限制,不存在什么婚姻家庭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断发展。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里,恩格斯针对杜林的《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以及《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在平等观问题上,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评价了卢梭的平等学说,论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阶级内容,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依法治税 整治税收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税收是国家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的一种强制、无偿的分配,国家从这种分配中取得实现其管理职能所必须的资金。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护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7页)税收作为一个分配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出不同性质的分配关系。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指出:“从动产的私有制发展起来的时候起,在一切存在着这种私有制的社会里,道德戒律一定是共同的:切勿偷盗。这个戒律是否因此而成为永恒的道德戒律呢?绝对不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着重论述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反对奢侈浪费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自己艰苦奋斗的本色。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现象的存在,是更严重的腐败问题得以藏身和蔓延的温床。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一成立就把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始终坚持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