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省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对人民群众要有敬畏之心,为民办事要有歉疚之情。对"歉疚"之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觉得对不住别人,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辞海》则解释为"心觉不安"。  相似文献   

2.
张朝鸿 《群众》2006,(9):63-63
最近,一个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在谈到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时说,身为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既怀崇敬之心,又抱歉疚之情”。闻听此言,笔者感慨顿深,忍不住要再唠叨几句。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广西》第16期刊登的《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失职失责行为作出"制度化问责"要求,加大了问责力度,给官员戴上终身"金箍圈"。对党员实行终身问责,不仅进一步在党员干部中增强了终身问责的效应,以敬畏之心消除侥幸之心,不敢越雷池半步。同时,在实行的终身问责中,必须做到无论谁都要大责小责必问,不存在例外,不存在禁区,让问责切实落到实处。常言道"法不明则不治,令不行则不严",就是以  相似文献   

4.
八月的一天,邮箱里收到了读者晓滢的来信,令我们的心为之不安,一场爱情或者婚姻真的要在杀戮中结束,而曾经相爱的两个人要在戕罚中同归于尽吗?  相似文献   

5.
唐任伍 《人民论坛》2012,(18):58-59
敬畏,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底线。正是因为有了敬畏,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当前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安,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人没有敬畏之心,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人才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可以说,"敬畏之心"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是民主、自由的前提,是拯救社会溃败的良药。让"敬畏"成为社会的一种准则,整个社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仅仅有高超的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懂医道、存仁心;治人,更要医心。"医生一定要有医德,要对患者负责。对每一位患者,从我开始处理一直到最后,发自内心,我没有欠缺和歉疚的地方,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宣大夫,是您给我指明了方向,感谢您!"十几年来,一位患者每年到医院拜访宣立学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如此表达感激之情。2006年,这位当时年仅35岁的女子不幸罹患乳腺癌,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宣立学。  相似文献   

7.
李宇  李巍 《理论月刊》2023,(11):148-155
《庄子》内篇在描述心灵转化时,有三种主要模式——由心到神、由心到气、由心到德,它们皆指向认知方式的调整。这种调整旨在破除在个人有限的、固化的、偏好明显的认知方式控制下的感官活动,而非否认感官本身,并且期待在面对物、事、人时,以流动的、变化的环境作为认知与行动导向。相关的文本主要存在于《养生主》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人间世》篇“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德充符》篇“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中。其中,“不以目视”“无听之以耳”“不知耳目之所宜”在以往的解释中常被认为是对感官及其活动的消解,进而弱化了心灵转化过程中涉及的认知转变。然而,这样的解释在回归文本语义系统时,难以实现逻辑上的融贯,从而使得与此关联的心灵转化的诠释也出现了偏差。因此,遵循文本语脉,明晰这些否定词的指向,进而发掘心灵转化的不同侧面,是合理且需要开拓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下,香港特区拥有了自己的"母法"——《基本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平稳回归,并进入了和平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然而由于《基本法》自身的"多重属性"以及大陆和香港地区在法律传统上存在的差异,无论是在法律理论层面,还是在《基本法》的实际运行中,围绕《基本法》都产生了许多的争议和分歧,并最集中体现在"居港权"系列案件中。本文以"菲佣居港权"案件为背景,从终审法院判决出发,探讨香港终审法院法律解释规则之运用,以及人大释法机制之运转。当下我们不应简单放大内陆与香港地区在法律解释领域的分歧,而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谋求法律技术的融合,促进思想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的"六艺"之名,学术界多有讨论,但其解释并不全面,亦没有揭示出"六艺"与"六经"之间的内在联系。"六艺"的词义经历了"六种技能—六经之术—六经或六经经传"的发展过程,就实质而言,则体现出技能—学术—文本的演进;"六艺略"中的"六艺"包括"六经"、"六经之传"以及"六经之术"等内涵;"六艺略"中的《论语》《孝经》在汉代属于"六经之传";"六艺"以礼乐为核心,孔子继承这一点,开设《诗》《书》《礼》《乐》四门课程,在这之后扩大了教学内容,增设《易》《春秋》两门,因而有与"六艺"之名相仿的"六经"之称。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汉儒常用"六艺"指代"六经之术"、"六经"或者"六经"经传。刘歆采用"六艺"之名,不仅可以全面概括六经及其传注,又能凸显当时儒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阎根生 《前进》2005,(3):39-4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够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但要增强拒腐力,最根本的要改造好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孔子于"正名"的阐发,置于蒯辄父子争卫的语境下,向来有今文、古文经学两种解释脉络。两条脉络皆有意在《论语》与《春秋》之间找到弥合一些表面抵牾的途径,只不过即便在近世以来合取今古的尝试中,寻求解释的一贯之道仍以倾向古文经者为著。如果关注"正名"中"言无所苟""阙疑慎言"的立言原则,可以发现言教与解惑两个层级之间以及《论语》与其他经史之间的一贯。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公务员队伍的主体构成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性意义,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一、根植"公心",塑公务员职业道德之"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公心"。"公心"就是大公无私之心,为公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以及谨慎之心。其中,必胜之心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支点,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是担当有为的动力之源,谨慎之心是无畏逆行的保障与底线。"四心"的统一是成功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也是打赢民族复兴攻坚战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曹伟 《小康》2013,(5):31
"语言平实"、"易懂",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多次重要讲话时,外界对他的评价,外国媒体更是对这样的讲话风格赞誉有加。"人生乐在相知心。"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中的诗句,被习近平主席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中使用,他说,"中非如何知心?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做好机关后勤工作做到以下“三个必须”,对促进机关事务工作发展,更加有效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至关重要。一、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惑 一个人的事业心,就是致力于实现某种事业的志愿。一个人的工作责任感,就是努力干好自己份内事的心情,通俗地讲,就是看到工作没人干心不安,自己工作没干完心不安,负责的工作没干好心不安。  相似文献   

16.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青年学子只有将个人奋斗融入爱国主义的万顷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无往不前之势。  相似文献   

17.
今年教师节前后,《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登载了几十年前的学生写的关于我的文章,什么"永远的师表"啦,"师恩难忘"啦,等等。读后脸上火辣辣的,便自责歉疚起来,想不到几十年后学生如此赞扬我,恨不能将记忆的时光车轮退回到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前……几十年以后学生写他们的老师,应当说,感情是真挚诚笃的,不会有逢迎拍马之嫌,也没有什么功利可言了。这份真诚,使我真的感动,我深深地体悟到为人师者责任之  相似文献   

18.
古语讲:为将之道,必先治心。治心是带队伍之法,管队伍之术,带队伍者关键要带好"心"。把保安员的"心"带住了,就能把保安员凝聚起来,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一、带队伍要知人心。"知"是带好队伍的基础和前提。"知"的目的就是了解人心,要了解人心,基层骨干首先要放下架子,和队员打成一片,与队员同吃、同住、同娱乐,同甘共苦。这样才能消除基层骨干与队员的距离,才能熟悉掌  相似文献   

19.
正试卷是什么?汉语词典解释:考试时供应试人写答案或应试人已写上答案的卷子;而所提"考试"二字在我国古代并非是连在一起的。据《说文解字》对"考"的解释是:考课。"试"的解释为:用也。据《辞源》对考课的解释为考验官吏的成绩,试是任用之意。考试在我国古代的最初含义是考验官吏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程章灿 《江苏政协》2010,(Z1):31-32
初见《我见青山多妩媚》一书,便被它的书名吸引住了。"妩媚"本来是形容人的。唐代作家宋璟在《梅花赋》中,称赞卓文君美丽"妩媚";唐太宗也曾经对人说过:"我见魏徵常妩媚"。以审美的眼光看人,则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其"妩媚"之处。推而广之,但凡有爱美之心,有审美之眼,则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