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论唐诗英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诗英译工作在当今世界日益频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传播辉煌的唐诗艺术、促进世界诗歌创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回顾历史,面对现实,考察了近百年的唐诗英译历程,结合翻译理论的发展,归纳分析了唐诗英译实践和理论建设中的不同方向及其探索。一种是量视声韵,用传统英语诗律翻译唐诗,以求再现唐诗的整体美;一种则注重意象,用自由的散体译诗,以求传达唐诗艺术的真质。在主张以自由体译诗的学者、译家中,也各自有不同的努力,或简省、或详尽;或照顾到韵脚,或完全抛开押韵和诗行。他们都有各自的成功与不足。本文认为,应在今后的唐诗英译工作中,把这两种方向结合起来,努力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韵律与达意的矛盾,达到一种“化境”。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将有益于世界文学的发展及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语言智慧总是在相续相生中变化。"五四"诗体革命发生汉语诗歌艺术的"断流",导致积累了几千年的汉语音韵诗意的流失。20世纪末以来诗歌的危机,可以说是新诗语言的危机,也是20世纪风雨逝去的平静中新诗自身弱点的显露。找回今古汉诗语言艺术血脉联系的基因,以获得建构现代汉语诗意形式的可能,则是弥合新诗的语言伤痕,振兴21世纪汉语诗歌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汉英两个民族虽然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汉英习语的产生具有共性,即有些习语来自人们的生产实践,有些来自社会习俗,有些来自宗教信仰,也有些来自文学作品。在汉语习语的英译过程中,如果译者对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较为熟悉的话,就会发现有些汉语习语可以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找到对应的英语习语或意义等值的英语,较之自己使出浑身解数去翻译,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唐诗英译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十年来,唐诗英译中出现不少误译和曲解,其中原因,一是唐诗语言研究与翻译界交流不够,二是译家对唐诗语言研究不够,或沿袭旧说,或只依据一些流行的唐诗选本的诠释,没有跟上当代唐诗词汇研究的新发展。这种现状给唐诗英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唐诗英译与唐诗词汇研究有紧密联系,两者应做到互补,以求向英语世界读者忠实而完美地传达出唐诗艺术的真质。  相似文献   

5.
视译即视稿翻译,是会议翻译的一种,要求译员在几乎无所准备的情况下,跟着发言人的速度,将原文稿件用另一种语言译出。视译与同声传译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有时间限制,都是译员不断抢时间的过程;不同的是同传全凭耳朵听,视译却有稿可译。乍一听总会认为有稿件的翻译好做,可到了同传箱里就会发现,一面跟着发言人的速度,一面视稿将其发言译为另一种语言,这样做起来并不容易。时限不允许译员有足够的酌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为杰出的现代派诗人之一,他以其清新质朴的创作风格和淳熟的写作技巧饮誉诗坛。但纵观他的一生,人们不难发现弗罗斯特的文学之路走得异常艰难曲折,为了成就诗歌创作的理想,他远赴英伦,最终开启了通向成功的幸运之门。英国的经历是诗人一生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因此成为研究其生平及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本文旨在探析这短短两年多的英国经历对于弗罗斯特一生的诗歌命运以及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法学院系,法学研究机构的学报虽还是以汉语行文,但其所载文章的篇目,却已有附有英语译文的了。对不谙汉语的外国法学或司法界人士来说,英文篇目就是问津各该刊物的窗口,可见其意义之重大。但是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法学文章篇目的英译问题不少,质量不高。为引起主其事者的重视,也为了从种种错误中得到教益,从而提高法学文章篇目汉译英的质量,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风格、意境、意象、语言等诗歌艺术分析的角度,探讨古诗英译的不可译性.诗歌分析的层面使我们得出这样启示传达诗歌的风格是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意境和意向是古诗翻译过程中必须忠实的、不可缺失的,是可以翻译的;古诗的不可译-诗歌的建行形式和音乐性应以传达古诗的风格和意境为目的.如果古诗翻译的目的是跨文化交际,让更多异域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中国古诗的魅力,那么译者不应该跨过语言的异质,也不能因追求形式和韵律破坏原诗的意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表达某一复杂的思想,汉语往往要用结构复杂的长句。有的长句含很多分句,分句与分句又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表示并列、递进,有的表示条件,假设等。如:“①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②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③我们就会做什么,④只要是为人民的利益,⑤粉身碎骨,⑥赴汤蹈火,⑦也在所不惜;⑧而且毫无怨言;⑨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个由九个子句组成的六重复句。要翻译这个句子.首先要弄清楚各分句的层次和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②③分句之间有关联副词“就”,前一分句有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语言学的特定视角,对中英《南京条约》(1842)和中美《望厦条约》(1844)作共时和历时的研究,比较英中两种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词汇语义特征,并讨论作为译本的中文文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下文中我们分别描述两种文本的语言特征。一、英文文本:晚期现代英语《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的英文文本所使用的英语是19世纪中叶的英语,属晚期现代英语(1700—1945)。这个时期的英语,对于当代的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不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感觉:看上去面熟的词却另有他解,或者句子某一成分有些异样。因此翻译时应注意一个重要因素,即原语的  相似文献   

11.
新诗语言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汉语诗性的失落。从诗歌革新到建设,几乎都尚未自觉进入现代汉诗语言艺术视阈,诗坛领军人物的某些观点是有负面影响的,需要我们对新诗意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新诗。新诗的汉语形式本体意识的确立,旨在汉语诗性智慧的开发,并立足“源头活水”,激活和拓展汉语表现的崭新空间,达到现代生命诗意的本真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东南大学先驱陆志韦、李思纯、宗白华等人在国学背景下对中国新诗所做的探索,形成了迥异于北京大学的新诗传统--重视新诗本体建构,强调汉语性,突出现代诗形与智慧.遗憾的是,他们的汉诗建设理论被激进的反传统主义主流诗歌史遮蔽了.回寻东南大学新诗传统,有利于新诗汉语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文学的瑰宝,是英语民族智慧的结晶.英语谚语有着自身明显的特点,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要把握要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欣赏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又经性灵的转换而最终达于灵。诗学本体的流变,可以说是中国诗学史的主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与当代青年信仰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当代青年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信仰困惑,这种困惑造成了自身的主体性缺失,从而致使他们走向否定自我的极端。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奋斗、向上、乐观的人生哲理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是当代面临信仰困惑青年最需要的东西,毛泽东诗词给予我们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大众娱乐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片名是影片的向导、商标和广告。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践,认为好的译名是艺术性和商业性的高度统一.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要贴近影片风格和主题,力求神似,译出神韵,译出汉语的美。  相似文献   

17.
18.
《浙西六家诗钞》是一部清代道光年间刊刻的选辑浙西六位名家诗作的清诗选本。选家吴应和和马洵在该选本中通过序跋、小传、评点等形式表达了宗宋为主、兼采唐诗的诗学倾向,具体体现于选家对"浙西六家"的评价、对具体诗家诗作的点评以及时人对钱载诗风的不同解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长篇叙事吴歌产生及繁荣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歌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在各种文艺样式的影响和丰富下,因叙事套式、自由的体制和丰富的句式、特定环境的特定歌手等各种条件的成熟,而于清朝中后期以来形成长篇叙事的巨制,乃是吴歌演进的必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整个发展趋势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小说<红楼梦>是中国诗性思维在小说中的集中体现,与诗呈现出一种血缘的关系.<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中表现出来的抒情性、感伤气质和典雅风格,无不体现出与诗的内在一致性和诗化的美感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