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道德培育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道德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内化,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另一方面要培养个体道德的接受机制和加强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冯丰收 《人民论坛》2010,(6):208-209
在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循环转化中,无论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还是个体道德"外化"为社会道德,都离不开个体道德自律这个必要环节。个体道德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表现出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  相似文献   

3.
孙彤  谭宇 《前沿》2012,(4):59-60
网络主体面临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观念紊乱、道德行为失范等诸多问题。健康有序的网络社会需要加强网络主体的个人品德建设。一方面,网络主体需要对自身品德修养进行建设,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外部约束对网络主体的品德提升进行规约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道德需要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道德需要的培养 ,是保证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发挥网络道德作用的关键。要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需要 ,必须构筑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开展对网络主体的道德教育 ;加强道德赏罚以及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权力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治理权力道德失范一方面要加快权力制度建设,以制度来制约权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权力主体的教育,提高其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权力主体的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明是人类网络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其功能和目的在于向网络主体提供一套文明的网络行为模式、方向和标准,建构一个合理有序的网络社会秩序。研究网络文明的特点,把握网络文明的规律,对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网络文明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普世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文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综合性。网络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有技术防范、行政监管、法律控制、道德约束、行业自律、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网络治理能力和监管体系相对滞后,网络谣言时有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网络谣言的治理应构建以政府管制、社会监督、个体自律多中心综合治理主体结构,施以法律规制、技术防范、网络文化建设等多样化综合治理手段,选择事前加强防范、事中紧急控制和事后严肃处理多渠道综合治理路径来治理网络环境"污染",切实加强网络谣言的治理成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谢宜辰  李建华 《求索》2007,(10):67-69
道德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当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的物质手段发生了变化,同时带来的将是道德关系的变化。与电子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了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网络道德也就应运而生。与传统道德比较,网络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或发展趋势,在于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显变化。网络社会的到来,道德他律面临困境,传统社会中那种他律管理方式在网络社会中往往作用不大,网络在检验着人们道德意识的强弱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网络需要人们由他律道德上升为自律道德。  相似文献   

9.
加强网民道德引导是建立良善网络秩序的重要条件,要全面审视网民道德失范的表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采取网络道德文化建设、激励网民道德自律及完善法治保障等方式,对网民道德能力发展予以正确引导,从而进一步净化网络社会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时代"的临近,我们在看到网络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应更多关注如何加强伦理道德建设,以消除网络生活存在的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尽最大力量实现传统伦理道德的良好变革,即从他律型道德走向自律型的道德。 当然,健全网络伦理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目前网络伦理道德的现实出发,网络伦理只有从建设与防范两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循环转化中,无论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还是个体道德"外化"为社会道德,都离不开个体道德自律这个必要环节。个体道德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表现出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种种不良表现 ,使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反思现行的高校德育 ,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 ,还是教育方式上都存在着与网络社会道德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道德教育的他律性与网络社会道德自律性存在着矛盾。因此笔者认为 ,要解决这一矛盾 ,就要加强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田野 《求索》2013,(5):247-249,18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围观作为现实围观在网络上的延伸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其特殊形式而具有围观主体隐蔽、多元特性,围观形式开放特征,以及围观行为互动、持续等特征。网络围观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既有建设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由于网络围观的匿名性特征,容易造成以假乱真、混淆视听的现象。极易使围观对象受到伤害,引发网络的信任危机和网际社会道德关系异化.同时也使网络围观道德调控机制很难建立。网络围观伦理规制的建立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可能性。笔者认为网络围观的伦理机制的构建应从加强围观主体的自律.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网络围观预警机制,优化网络疏导机制,提高网络社会的管理水平,加强社会舆论导向的管理这几个方面做起,从而使得网络围观服务社会。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必须重视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问题是当前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存在5种具体表现形式,相应的大学生网络美德建设对策,则包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新方法、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大学生网络自律行为和制定出相关网络法律。  相似文献   

15.
法官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就是从他律走向自律。促使法官道德从他律走向自律,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首先明确道德导向,其次提高道德修养,再次掌握具体方法,包括学习道德榜样、启发道德认同、提倡“慎独”精神、善用“自省”古箴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静 《前沿》2013,(17):116-117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针对大学生各种网络道德问题,本文以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为抓手,探讨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路径选择,以自律为基础,提升自我道德人格;以学校为平台,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以社会环境净化为引领,加强网络监管机制。从而使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工具,树立科学网络观,成为驾驭网络世界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从对人应该怎样存在、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才能成为好人这个自我认识最核心问题的深思,结合对外在社会客观要求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身,充分发挥主体性,而对自身的约束。道德自律的形成应主要解决两个大问题:道德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实现道德自律应解决好四个统一:道德自省与道德评价相统一;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德治”与“法治”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道德素质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安明 《理论月刊》2003,(7):115-116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道德的内化来实现的,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和个体互相转化的过程。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外部道德控制和内部道德修养、道德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王中军  曾长秋 《求索》2010,(9):85-86,137
抵制网络低俗,建设网络文明,突出自律功效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培育网络文明的自律机制,必须从理论引导、心理辅导、思想教育、道德熏陶等方面入手,并充分发挥网民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孙继红 《人民论坛》2013,(14):44-45
当前我国网络不文明和失范行为频现,引发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甚至纠纷。为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在分析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和举措,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当前网络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