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又是网络虚拟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对我校5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上过网,且网龄在两年以上的占到了61.39%,43.82%的学生一周上网时间超过了5小时,其中有近10%的同学一周上网时间超过了10小时.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又是网络虚拟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对我校5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上过网,且网龄在两年以上的占到了61.39%,43.82%的学生一周上网时间超过了5小时,其中有近10%的同学一周上网时间超过了10小时。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涉网现状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如铁 《世纪桥》2009,(11):88-90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技能与应用、以及大学生对校园网的使用等情况,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南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6500余名学生拥有计算机,64%的学生经常上网。面对网络社会化和社会网络化的影响,学校党委认识到: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高校要打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仗,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主动建设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此,我校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晓虹  张宇 《理论学刊》2005,(9):126-127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喜欢网络、依赖网络甚至迷恋网络。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互联网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160万,上网用户已达9880万人,25岁以下青年占到51.7%,学生占32.4%。上网电脑之多,上网学生之众,都是前所未有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因此,发展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以新的思路做好网上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以来,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有人把它形容为一场“静悄悄的彻底的革命”。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一个前卫的群体,他们是最早接触网络的群体之一,EMAIL、ICQ、OICQ、BBS、TELNET,一个个新鲜的字眼,让五彩的大学生活更加缤纷。据2001年3月调查显示,北京市本科生上网率达93.9%,大部分重点高校学生上网率都超过90%。“触网”的学生大幅度增加。 如此多的大学生在短短几年里就被网络所“俘虏”,那么,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上网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从调查中得知,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原因由主到次分别为:体验现代生活66.5%,学习需要58.1%,同学影响41%,猎奇24.2%,追赶时髦10%。而大学生上网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媒体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设备和网络来获取信息、发表观点和表达诉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4日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占比为96.3%。媒体环境的革命性变化对纪委监委机关传统的宣传观念、宣传形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对宣传工作提出新挑战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枚  王瑞涛 《求实》2006,(Z2):22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与大学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网络交流、互动,扩大了交往范围;通过网络休闲、娱乐,丰富了课余生活。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信息工具,网络为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也不容忽视,随着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增多,浏览不良信息、侵犯他人隐私、言语粗俗、弄虚作假甚至网络犯罪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日渐增多,给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应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使用网络。总结我…  相似文献   

9.
蒋国林 《求实》2013,(Z1):246-247
<正>大学生网络群体是指大学生中使用网络的群体,包括成瘾群体和未成瘾群体。本文提出的大学生网络群体特指成瘾群体,是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PA,2000)的统计认为,一个月上网时间如果超过144小时(平均一天约3至4小时),被归类为"不正常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不可自拔的上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s),研究认为,过度的使用网络可能会形成类似酒瘾、药瘾、毒瘾等,他们还对成瘾的不同阶段及其症状作了区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症(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大学生选择与使用网络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大学生选择和使用网络情况,文章通过对福建省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地点、目的等进行调查,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选择和使用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大学生上网和上网学习的一般情况 ,对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心理特征、网络学习方式以及对网络教育价值的认知水平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人的观念亟待改变 ,(2 )人的技术亟待提高 ,(3)网站内容亟待改善。通过研究 ,使大学生更好进行网络学习 ,发挥出网络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湖北省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湖北省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及其道德问题,提出了加快校园网建设、规范网络秩序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是网络最大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必须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带来的各种影响,牢牢把握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运用网络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一、深刻认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04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接近9000万,占全球上网人数的9%以上,其中,在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我校(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生群众性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校学生学马列协会成为学校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生社团,这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的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重视学生自我教育,注重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学生学马列协会是学生自己的社团,坚持自愿参加原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目前,全校共有学生学马列小组126个,学生学马列分会10个,有4100余名学生参加,占在校学生人数的40%。全校共有6100余名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学生总人数的55%。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解掌握公众网络信息消费行为,以及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评价和需求,2014年下半年,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了四川省网络信息安全公众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访问的方式,主要访问对象为全省21个市(州)年龄在16~65岁之间,经常使用计算机或手机上网的城乡常住居民。根据各市(州)2013年人口总数,确定完成300~800不等的样本量,全省共计完成10200个有效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四川有四成多群众经常使用计算机或者手机上网;七成受访网民2014年以来上网遇到过不安全问题,认为"虚假信息太多"是网络信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随着网络的应用及普及网络已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上网已成为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提供丰富、便捷的信息和手段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信念等带来巨大冲击,这无疑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说服、开导等。这些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时的情感互动性,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处于18-23岁的年龄阶段,随着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和性意识的发展,往往对异性充满好奇,从而萌发出爱的意识。同时由于网上大量的性信息使部分大学生陷入爱的泥潭不能自拔,大学生恋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正视。网络社会里,由于大学生可以采用匿名上网,“网恋现象”悄然一、正确引导,开展网络恋爱观教育兴起,不少学生沉湎其中,甚至不远千里、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网上恋人相会。据武汉一名牌大学学生会调查,该校一、二年级学生中,约有20%的人曾尝试用“网恋”方式选择性对象,其中有一…  相似文献   

18.
一、思想建设,是当前高校学生党校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党员约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1.5%到2%,他们大都是学生中的骨干,大都担负着班级和系里的学生工作,有的是校学生会的干部。这些学生党员,绝大部分学习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堪称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一、大学生认识自我的水平及完善自我的想法作为同龄人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大学生们是如何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我校社科部老师就此作了一份无记名问卷式调查表,在对八九级、九一级作抽样凋查的基础上,对医疗系九零级作了全面调查。从医疗系九零级回收的179份问卷看,认为人生在于追求自我完善的有13人,占6.7%;认为人生在世要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有125人,占63.2%;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追求个人幸福和欢乐的有12人,占6.2%;认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有10人,占5.1%;其他19人,占9.3%。为了尽量避免一次调查带来结果的偶然性,我们又设计了自我价值评价标准表,统计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预防不良事件产生,有效进行疏导。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