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衡法则     
苏芩 《党政论坛》2014,(14):39-39
有两个人:一个富贵体弱,一个贫穷强健。两人互相羡慕。富人羡慕穷人的健康,穷人羡慕富人的财富。甚至,富人愿拿全部财富去换取穷人的健康;穷人愿拿身体的健康去换取富人的财富。他们的心愿,被一个神奇的医生知晓了。  相似文献   

2.
汪强 《党政论坛》2012,(12):22-22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穷人不但仇恨富人,还对政府有抵触情绪,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藏在暗处的炸弹,令人不安。为缓和社会矛盾,美国政府曾想了许多方法。比如,给富人增税,给穷人增加福利,提高汽车、豪宅等奢侈品的售价,在穷人密集地设廉价超市等。  相似文献   

3.
李实  王羚 《理论参考》2010,(7):26-29
当经济增长的成果可以公平地分配到不同阶层时,这个社会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其内部状态是良性的。收入分配不公不仅使收入两极分化,也使收入流动性僵化,也就是说,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穷人要变成富人的梦想更加遥不可及。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如何使穷人更有可能脱贫致富,进入更富有阶层?这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反贫困不是政府与穷人的"单边行动",而是政府和穷人的多重组合行为。"有效政府"包括责任、能力两个要件,两个要件可以构成"有效性"不同的政府类型,不同类型的政府具有不同的脱贫绩效。"积极穷人"包括参与、组织两个要件,两个要件同样可以构成"积极性"不同的穷人类型,不同类型的穷人具有不同的脱贫成效。有效政府、积极穷人及其所属要件可以形成5个层级16种经典的脱贫模式。"有效政府"和"积极穷人"构成最有效的脱贫模式,"低效政府"和"消极穷人"构成最低效的脱贫模式。中国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脱贫攻坚绩效和模式均位于最有效和最低效"两极"之间,具体的位置取决于政府有效性和穷人积极性的组合所决定的绩效和脱贫模式。  相似文献   

5.
薛涌 《理论参考》2010,(7):41-42
中国许多市场经济的信徒认为,贫富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的经典“涓滴理论”(主要指上层的财富必然涓滴渗透到下层),在知识分子和媒体中拥有广大的市场。谴责贫富不公的,被他指斥为“仇富”。但是,这一理论已经被严峻的事实所粉碎:富人致富,并没有使穷人变富。  相似文献   

6.
仇富是指穷人群体对富人群体的仇视,对社会有着很大的消极作用.对仇富现象可从社会冲突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和公平分配理论进行分析.从主体原因分析,当前我国仇富现象的产生主要有富人、穷人、政府、社会四个层面的原因.应通过增加社会财富、缩小贫富差距、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几个方面对仇富现象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5,(11):42-4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在其获奖演说中的一段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有感于“穷人像根草”河南王东昱日前和从幼儿园国家的小侄女一同玩耍,她一高兴忽然给我唱起歌来:“世上只有钞票好,没钱的穷人像根本。”我一听之下,甚感惊愕,问她这歌是哪个教的,她回答说:“当然是听幼儿园阿姨们唱的”。这首孩子偶然学来的、为幼儿园阿姨们传唱...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地区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重新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佩霞 《理论导刊》2007,(10):15-17
"瞄而不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行动的固有弊病。需要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进行重构。依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地理、人文特性,应从四个方面融合地域特性建构其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提高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温总理提出要关注穷人经济学之后,穷人经济学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虽然今天还没有严格学术意义上的穷人经济学的著作,但是,相关的大讨论还是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穷人公平享受经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核心问题不是富人太富,也不是富人太多,而是穷人太穷。解决穷人贫困问题,关键是要通过经济发展,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穷人提供越来越多的谋生手段和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2.
日本:政府解决穷人住房近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小房价出现回落,但日本大城市房价仍然偏高,中低收入人群,置业仍有斟难。  相似文献   

13.
方可成 《党政论坛》2011,(10):25-25
今年,中国贫困人口将很可能增加数千万,这并非因为扶贫工作出现倒退,而是由于官方对“穷人”的定义将发生变化——贫困线标准有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3,(4):28-29
有一天深夜,拜尔的心情很不好,他觉得很多人都比自己幸运,这很不公平。他痛恨这个世界,为什么有些人成为富人,而自己却是穷人?  相似文献   

15.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不但仇恨富人,还对政府有抵触情绪,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藏在暗处的炸弹,令人不安。  相似文献   

16.
蔡昉,一个将自己定位为研究穷人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一个常常提出颇具争议性观点的一流学者。 在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岗位上干了16年之后,蔡防于近日升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也是现任的五位副院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相似文献   

17.
马德 《党政论坛》2013,(22):4-4
从前有个穷人,头顶有铜钱大小的一块地方,始终不长头发。他走在大街上,什么也不看,只注意别人的脑袋。倘若能看到某个人的头顸上,也有铜钱大小的地方遮掩不住,他便会感到兴奋和快乐。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有穷人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用美国2005年划定的贫困标准(单身年收入低于9570美元;两口之家低于12830美元;三口之家低于16090美元;四口之家低于19350美元;五口之家低于22610美元)来衡量,它的穷人仍不算少,达3500万人;其中300万人无家可归。美国的穷人问题,不完全是美国社会自身的问题。美国是世界上非法移民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役使对价"理论假设通常用来解释历史上少数富人总是统治着多数穷人这一历史现象。富人之所以能够役使穷人,是因为富人支付给了穷人一定的"役使对价";"役使对价"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伴随着人类贫富分化的进程而产生。国家役使的本质是个人役使的蜕变和升级。穷人难以抗拒役使是因为其风险成本很高。人役使人归根结底是人受物的役使,这是人的不自由状态,是劳动异化的一种表现。未来社会人对人的役使现象终将消失。对"役使对价"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基本观点与利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荆棘 《瞭望》1999,(24)
东亚危机如平地惊雷,使如日中天的市场经济奇迹朝夕之间沦为昨日黄花。在东亚危机及其对其他新兴市场的波及给世界提供了一个机会来设计一种应对危机新方式的时候,也提出了一种以关心穷人和脆弱群体为中心的应对方式。穷人在危机中总是会遭受最沉重的打击,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依靠,往往需要削减必要的开支,比如食物、子女教育和医疗开支等。世界银行最新世界贫困状况报告指出,在经历几十年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之后,东亚金融危机又造成贫区率大幅回升。很多国家直至不久前还认为他们在反贫斗争中成果显著,如今却亲眼目睹贫困现象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