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章是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党的执政地位和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不仅规定和指导着党的自身建设,而且还规范和指引着党的执政活动。党章作为党的建设的总章程,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基础。一、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在党内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政党章程是政党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大法,在党内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法规性地位和最高的权威性。这是因为,党章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  相似文献   

2.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课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写入。“党内和谐”概念的提出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党内和谐的框架内,制度建设在其中起着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增进党内和谐、建设和谐政党,必须首重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理论参考》2009,(9):56-58
国外政党数目繁多、类别迥异,性质特征、社会环境、组织结构各有不同,在如何发展党内民主问题上,有一些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同时.国外政党也都努力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在改革完善组织体系、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党内选举论     
实行党内选举,是判定政党具有民主性质的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那些排除民主选举的密谋性、独裁性的政党,他们在创建政党的实践中,坚决贯彻了政党的民主原则。党内选举充分体现了政党的民主性质,首先,保证了党的各级机构按民主制组织起来,各级干部都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其次,通过选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破除和拒绝党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党内选举,必须适合于具体的国情和党情,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时期,都不能离开国情和党情谈选举。中国一定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和党情,创造党内选举科学的、可行的制度机制。建构党内选举科学可行的制度机制,包括五大制度机制,即:选举工作委员会制度,候选人提名和遴选机制,候选人竞选制度,差额选举和秘密投票规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制度。这五大制度机制,涵盖到党内选举的方方面面,在符合党章规定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增加了选举的合理的具体步骤、细节,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李鹏 《党政论坛》2011,(5):20-21
大力构建党建科学化整体布局,是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党建科学化问题涉及到党的建设的价值与目标、组织与设计、政党内部管理、政党形象塑造与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究其实质,就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布局要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要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首要的是实现党内民主建设科学化,党内民主科学化的基础则是党内基层民主科学化。所谓党内基层民主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朱新现 《党政论坛》2009,(17):20-22
在信息化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网络社会已经到来。把握社会发展脉搏,以改革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网络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实现政党现代化,永葆党组织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7.
和谐视野中党的制度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课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写入。"党内和谐"概念的提出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党内和谐的框架内,制度建设在其中起着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增进党内和谐、建设和谐政党,必须首重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员是党的主体,是党内事务的主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是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迫切要求。从现实的党内生活来看,党员权利的实际行使和保障与党章规定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必须培育和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规范党内民主生活、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谈谈党内民主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党内民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党内的民主制度、民主方法、民主程序、民主气氛以及党员的民主权利、民主意识、民主习惯的综合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新、最高类型的民主,而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民主就是它的核心与精髓。党内民主是持续而稳定的民主,是广泛而充分的民主,是真实而有保障的民主,这是区别于任何资产阶级政党的民主的显著特点。党内民主的主要内容就是党章中第四  相似文献   

10.
《团结》2009,(3):20-21
提高参政党的作用。“取决于政党意识、政党优势及政党作为。其中政党意识是前提”。刘宇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民主党派加强政党意识教育.就是要努力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水平。民主党派政党意识的基本内涵。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就是承认党章.严格遵守党章.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则,对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许多系统性、原则性的规定,为党在实践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方向和指导。从中共二大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到十八大修正的党章,逐步确立和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领导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决策制度等党内民主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3.
毕德  刘朋 《理论视野》2012,(10):54-58
党内民主是政党现代化的内容和方向,政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民主价值在党内得以普适的过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政党现代化,目前要注意党内民主文化的培养,走精细化民主之路,扩大选举民主,并防控现代化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章在整个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他任何党内法规都不能与党章相违背,否则即为无效.为了确保这一点,党中央还实施党内立法监督制度,对各个党内法规进行备案和清查.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既体现在党对国家的领导体制中,又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五大建设过程中,并作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成果不断充实到党章中.党章对党最具权威性和最具约束力,它的修订深刻地反映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涂小雨 《党政论坛》2011,(19):27-30
社会整合是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不管是执政党还是非执政党,都具有社会整合的基本功能。政党存在的意义在于夺取政权、执掌政权、实现本党的纲领和目标。对于政党而言,要想夺取政权,就必须具有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能够吸纳足够的社会支持和调动充分的社会资源,这就要求其在夺取政权以前,要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属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与中国特殊历史社会文化条件所共同决定的。从文化一般属性来看,实践性与累积性相融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一般特征;从政党性质维度分析,先进性与自觉性统一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图景考察,党性与人民性一致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特征。科学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属性,不仅能深入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实质,坚定政党自信与文化自信,更能准确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独特优势,科学构建新时代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的作用,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全力争得党纲和党章的创制权,亲力亲为制定了党纲、党章。马克思恩格斯制定的党纲、党章,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20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党的组织原则、制度,为后代的共产主义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成为根本的遵循,其精神实质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8.
党内法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这意涵着党内法规不仅对政党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效能。通过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效力,实现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良性互动,是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基本逻辑。在深入分析党内法规执行逻辑和问题症结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提高党内法规制度质量等路径,进而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探析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机理,对认识和把握党的政治建设规律和路径具有本源性意义。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机理主要在于:政治认同的文化机理,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营造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遵循先进的政党文化;政治规范的制度机理,即以党章为党内最高行为准则、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系统的平衡机理,即平衡党内政治系统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执政环境、塑造完美的执政党整体形象;政治监督的净化机理,即加强党内政治监督机制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进政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团体大量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改革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社会团体的行为具有双重性,既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建设性的。社会团体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机理在于:实现社会团体的体制外与体制内能量的平衡。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科学的政策,引导社会团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