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风采》2013,(11):12-13
劳动者,是一个容易被狭隘理解的名词。提起劳动者,总是更容易想起产业工人、农民,以及服务领域忙忙碌碌的人群。事实上,劳动者的外延很广。除了缺少劳动能力的人,又有谁不是劳动者呢?强调劳动者光荣,其含义覆盖每一个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2.
《工友》2009,(1):42-42
《工友》编辑部: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现在很多企业辞退员工都是口头通知,不给书面辞退证明,因此劳动者无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经济补偿金的申诉。即使劳动者提起申诉,单位也可以否认辞退,比如解释为岗位调动,放假休息等,甚至有的单位还反告劳动者擅自离职。因大多数情况下,单位口头通知劳动者解聘后,劳动者一般不会继续上班。  相似文献   

3.
李思娴 《时代风采》2014,(19):26-27
“其实。对于劳动者而言,关于带薪休假的维权成本并不高,而且,为更好保护劳动者权益,并不是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是采用反举证,也就是用人单位要举证说明劳动者已带薪休假,基本上,只要事实清楚,劳动者投诉一起就会胜一起。”  相似文献   

4.
何家票 《时代风采》2014,(19):22-23
事实上,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劳动者在工作中给单位造成损失、任意离职等情况,往往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在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向劳动者收取保证金、抵押金,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员工可向所在地的劳动部门进行举报。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通过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减少监管成本,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然而,这种行 为却违反其所应该负的忠诚义务。因此,只有明晰两者之间的边界,鼓励与规范劳动者举报行为,才可以既保 护社会公共利益,又不至用人单位遭受经济损失。在比较发达国家对劳动者举报行为与忠诚义务相关规定的基 础上,研究认为,应该通过规定劳动者举报行为的合法性要件,明确劳动者忠诚义务来化解其举报行为和忠诚 义务的冲突。此外,应该通过改善对劳动者举报的奖励制度和制定举报救济措施来激励和保障其举报行为。  相似文献   

6.
庄严 《农村青年》2009,(9):43-45
很多劳动纠纷缘于劳动合同存在问题。如今,劳动合同陷阱五花八门,劳动者犹如雾里看花。为此,笔者列举了几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坏合同”,希望劳动者在遇到不规范合同时要睁大慧眼。  相似文献   

7.
侵害劳动者权益将受重罚劳动部对企业(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其规定主要内容是:一、用人单位未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按每名劳动者每延长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一百元以下的标准处罚。二、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2,(4):53-54
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就是光荣的,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承认、受到尊重。要更加尊重劳动者特别是基层一线劳动者.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实现体面劳动.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更好地焕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9.
莫言 《工友》2009,(10):12-14
在计划经济年代,档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劳动关系的标志。用人单位负有保管劳动者档案的义务。劳动者档案若被单位丢失,就相当于丢失了社保关系。因为劳动者的工龄、养老保险等一切都得凭档案说话。 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1995年《劳动法》实施后,劳动合同成为判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最重要的依据。社会保障与缴纳社保金直接挂钩,档案与劳动关系的依存关系逐渐弱化,档案企业化逐渐被档案社会化代替,如由专门的人才机构或者职介替劳动者保管档案。  相似文献   

10.
《工友》2009,(3):36-37
企业通过安排劳动者加班提高产量.而部分劳动者也希望通过加班加点来增加收入。问题是,实际上不少劳动者加班了.  相似文献   

11.
第十五讲 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栾立冰劳动者参与用人单位民主管理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民主权利,为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的生成,既得益于《民法典》的颁行,又源于网络化时代劳动者私生活安 宁权益保护的迫切需求。从权利性质上看,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双重属性。然而,在当下 其权利实现却面临诸多困难,表现为与雇主监督管理权的矛盾及冲突,《民法典》隐私权保护框架的不周延性 以及劳动法保护规范的滞后性。研究建议,就劳动者私生活安宁权的实现路径来看,一是要对《民法典》的保 护路径予以细化和调整,二是要在劳动法中创制新的制度与规则对劳动者进行特别保护。与此同时,应遵循 “两 步走”策略,以协调《民法典》保护与劳动法保护之关系,从而充分实现劳动者的私生活安宁权益。  相似文献   

13.
五月,是劳动者的节日、五月的鲜花,为劳动者傲然绽放。 我们歌唱五月,歌唱劳动,歌唱在各行各业辛勤劳作的广大职工。 劳动光荣、知识案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劳动者用智慧与力量,用心血与汗水,建设国家,装点山河,创造财富,也锻造自己。  相似文献   

14.
《时代风采》2011,(17):26-27
很多劳动者明明连续工作多年,但因为关联公司之间的人员调动或者承包关系,工作年限就被分割成“几段”。即使劳动者已经连续工作10年以上,也无法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如果被辞退,劳动者所获经济补偿也很少。  相似文献   

15.
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利益,是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劳动者最基本的利益。维护劳动者这一最基本的利益,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第三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14,(10):54-55
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为趋利避害、谋取不义之财,要求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现象并不鲜见。一旦发生争议,用人单位便在合同的空白处上做手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劳动者要敢于大胆说“不”;无奈之下签字时,千万要妥善留下或日后及时搜集相关证据。下面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法》第31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了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辞职权,体现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理念。但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表明,劳动者单方预告辞职权的立法还有缺陷。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产权是劳动者作为其劳动力的所有者时受益或受损的行为权,是劳动者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的根本性基础。为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必须组织工会,并实现两个维护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工友》2011,(6):27-27
《工友》编辑部: 我是一名农村打工青年,在我们这些打工族中,因为身份证丢失等原因,借用他人身份证、冒用他人姓名、甚至买假身份证打工的大有人在。我觉得劳动者与实际身份不符有麻烦,可有些人不以为然,说无所谓。劳动者与实际身份不符,可能发生哪些对劳动者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