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单纯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责任重于泰山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年代。物质日益丰富是因为市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效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告诉我们,普通制针工人如果一人包揽全部制针工序,一天顶多造20根针,但当把制针的工序进行分工,每人专注于一两项工序,针的产量就可以迅速提高,每人一天居然可以生产4800根针。  相似文献   

3.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相似文献   

4.
在圣彼得堡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在圣彼得堡住上一星期。他会说我已经非常了解圣彼得堡了;如果住上一个月,他会说我已经有些了解圣彼得堡了:如果住上一年。他就会说,我一点也不了解圣彼得堡。如此推理,像我等在圣彼得堡两脚生风暴走三天的家伙,就完全有资格当圣彼得堡的“全权代言人”了。  相似文献   

5.
墨菲  羊宇 《现代领导》2005,(1):44-44
人的身体很容易会受到思想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不健康,他很容易就会染上疾病,身体就会慢慢垮掉;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思想快乐美好的话,这个人就会变得更加年轻、美丽。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在某个大学的毕业典礼中,可口可乐的总裁BrianDyson说了一段有关工作与生活中他事物间的关系的话:“想象生活是一个比赛.你必须同时丢接五个球。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然而你不可让任何一个球落地。你很快就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它掉下来,它会再弹回去,而其它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是玻璃制的,如果你让这四个球其中任何一个落下来.它们会磨损、受损,甚至会粉碎,而一旦落下,它们将不再和以前一样。”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优雅     
一个人的优雅举止会使他充满魅力。即便是一个普通工人,如果他举止优雅。也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8.
楚人怎样学齐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宋国的大夫戴不胜说:“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是派齐国人去教他好呢,还是派楚国人去教他好呢 ?”  戴不胜说:“派齐国人去教他好。”  孟子说:“派一个齐国人去教他,如果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是天天打他,希望他能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里住上几年,即使是天天去打他,不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物的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反腐斗士、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姜瑞峰说:“当我们端起饭碗时,要想到这粮食是老百姓种出来的,没有这份感情,就做不好自己的工作”。言简意赅作为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他在运筹帷幄、决策断案、说话处事、待人接物、辨明是非时都能提到老百姓,想到如果我是老百姓,来一个时下人所说的换位思考,我想是会获益匪浅的,甚至终生受用  相似文献   

10.
好马也吃“回头草” 在现代企业人才管理上,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观念已经过时。真实的情况是:如果一个人与企业有过一段联系(如曾经在这里工作、参加过面试、曾拒绝过企业的录取或提升意向等).雇用他就比较容易.因为如果一个优秀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你的企业,把工作推销给他会更难。  相似文献   

11.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8,(13):27-28
“如果与他并排而行,手里没有握着他的手,今天我还是会不习惯。”这是金梅央在和他的丈夫杨进发结婚16年后,仍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很多人看来,两岸咖啡背后的故事,比这个品牌更加让人感动,这里面,书写着一个大大的“情”字。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如果人们敬畏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人格和作为,只是因为他占据了某个重要位置,那个人该有多么可怜;如果一个人离开某个位置后人们不但不再敬畏他,甚至还会鄙视他、唾弃他,那个位置的人选产出机制该有多么糟糕……当然,更糟糕、更可怜的,无疑还是人们居然对于改变这种状况几乎完全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3.
1955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第一次参加竞选。在群众大会上,他要向大约5万人讲话。他发现如果用英语和群众谈话,绝对不能引起共鸣。于是,他便开始狂热地学起中文来。他不但学习汉语,同时也学习中文的成语、修辞、神话、传说等等。甚至利用每天上班时,一路上在车中学习中文,就这样掌握了中文。一个受英文教育的人念了中文,对他有什么影响呢?据李光耀自己说,中文教育给予人一种自信心。他说:“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你李氏家族中有一个人(李渊)是光辉的唐朝的第一个皇帝时,你很难会感到自卑的。”李光耀为…  相似文献   

14.
赵辉 《台声》2013,(3):92-94
“如果票选台湾广告界最佳创意总监,包益民,一定在前三名。”有人如此推崇他为华人世界创意教父,亚洲乃至世界级创意设计师,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他不以为然,“这个人就是会炒作嘛,创意也不见得多好啊”,包益民倒也回答得直接:“任何觉得这是缺点的人,都是没有办法靠这个成功的人。讲话直接是我的个性,每个人都有个性,只他不伤人害人,你管他。”  相似文献   

15.
卢仁江 《今日浙江》2012,(22):62-62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桑德尔上课时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圆点,然后问学生:“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答:“一个黑点。”桑德尔说:“你们只说对了一部分,这其中最大的部分却是白的。这就好比我们看人,如果只看见这个黑点,就会把人看成是黑的;而如果在看到黑点的同时,看到其余部分是白的,看人就比较客观了。总盯着他人的黑点,就把他人的黑点放大了,就会使自己失去朋友。相反,你不盯着别人的黑点,别人的心门就会为你敞开,辅助你成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公益”,也已经逐渐摆脱“损己利人”的限制,“利人”的过程也可以“利己”,助人的过程也可以有乐趣与获得自我满足。暴走名额被抢空这是一场神奇的暴走活动。2011年4月,2000多人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古镇集合,这2000多人有着五花/kl'-J的职业,经济能力参差不齐,社会地位高高低低,他们唯一的共性,是每个人都与朋友打了一个赌:“如果我走完50公里,你就要为贫困地区孩子捐款,为他们买鸡蛋。”活动名为“一个鸡蛋的暴走”,2012年春天进入第三届,赵斌是2000多人之一。这样的故事,如果放在很多年前,也许会被演绎成另一个样子:赵斌不顾家中临产的妻子,参加为贫困儿童增加营养的募捐活动,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如果真的这样描写赵斌,恐怕他自己也不敢看。“做这样的事,自己得到的比被你帮助的人还要多,我只是觉得,需要做点好事来修正自己。”  相似文献   

17.
尼玛泽仁:要让藏画与世界对话吕晖看藏族画家尼玛泽仁的画,是一种享受。他的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新奇,但如果再用心去看,就会领悟到色彩背后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尼玛泽仁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生存繁衍的故事,他的画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理想。藏族绘画如岩画、唐卡...  相似文献   

18.
到底怎样创业才能成功呢?我认为创业成功80%是运气,无论谁都不例外。有一本书叫《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我很欣赏,作者认为,如果有人说某某人±的成功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那么作者会毫不迟疑地对他说“不!”因为持这种论调的人往往忽视了成功不能缺失的两个环节:机遇和文化传承。让我们首先看看这本书中讲到关于成功两个要素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工作是他生存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能力不是主要的,能力差一点。只要有敬业精神。能力会提高的。如果一个人的本职工作做不好,应付工作。最终失去的是信誉,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如果认真做好一个工作,往往还有更好的、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去做。这就是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干部人事月报》2014,(1):94-94
一家招聘主管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其中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令许多人落选。题目为:在你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挑两担水上山,给树浇水,你有这个能力完成,但会很费劲;二是挑一担水上山,你会轻松自如,还会有时间回家睡一觉。你们会选择哪一个?很多人选择了第二种,只有一个小伙子选择了第一种,当招聘主管问他原因时,他说:“挑两担水虽然很辛苦,但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既然能做到为什么不去做呢?何况让树苗多喝一些水,它们就会长得更好。”最后这个小伙子被聘用了。招聘主管如此解释选中他的原因:“一个有能力承担两份责任的人,却只选择承担一份,这样的人,我们认定他是一个责任感较差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