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逸 《今日上海》2014,(8):28-33
对于中国人而言,厨房一直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以厨房烹饪出来的美味佳肴维系着全家人的情感,家庭厨房更是许多外乡游子们魂牵梦系的难忘记忆……  相似文献   

2.
年,是时间概念,也是计时单位。但更具意义的是它的文化传统。在过年的这些日子里,细细品味旧时民俗.感受颇深,引发随想。  相似文献   

3.
自豪之外     
在中国,关于月亮,有太多的传奇和故事。 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升空,到11月26日第一张高质的月图“亮相”,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就这样实现了。清晰的月图告诉我们,月亮上面没有桂花树,没有广寒宫,更没有美丽的嫦娥。  相似文献   

4.
从积极意义上讲,这些“恐归”、“留守”心态刷新着中国人传统节日的年味儿。试想,如果过年的方式只能回家,那么又怎么会出现“留守族”、“远游族”呢?  相似文献   

5.
韩晓东 《传承》2006,(2):8-11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即便是“躲债七天”的杨白劳,也得“回家来”,并且虽然“钱少不能买”,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过年对于中国人而言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以至于躲债的杨白劳甘冒被抓的风险也一定要回家来?其实,杨白劳不但欠黄世仁的债,他同样还欠“年”一个“债”。前一个债务是有形的,可以量化,亦是能够暂且欠一欠、躲一躲的;后一个无形的债务则既不可量化,又不能拖欠和躲避。非独杨白劳,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或曰华人)都欠“年”一个“债”。这个“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尽管春节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9,(8):6-6
60年,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诞生,到第一次修改后的《婚姻法》颁布,再到新千年的《婚姻法修正案》施行从父母包办婚姻,到婚姻自由,再到如今的婚姻失范,60年的变化称得上大开大合。不过,在这大开大合之中,有一种东西始终不曾变过,那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这是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对我国有关民族文化研究专家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最注重团圆,谁都希望回家和父母团聚,而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春节没人陪。由于现在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到谁家过年成了这些独生子女夫妻遇到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赖广昌 《政协天地》2014,(11):54-55
南海历来是中国的疆域,中国人在那已生活经营了数千年,管辖了上千年。而西方列强对南海诸岛的侵犯,从清朝末年开始从未间断。日本占领台湾之后,窥伺南洋,企图南下寻找地缘战略“利益线”,目的是获得工业发展的经济资源,西沙、南沙群岛因地缘关系首先受到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上海》2014,(8):2-2
谢良操是威莫家用电器的董事长,自有一套对于中国厨房家电深邃的认识:中国人一直视厨房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几千年来“妈妈的味道”维系着全家人的情感,也是许多外乡游子魂牵梦系的记忆。而随着时代进步,怎么使厨房家电更科技、更便利、更环保,同时又能继续维系中国家庭的传统,正是许多厨房家电生产者最重要的发展课题。  相似文献   

11.
龙舟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无际的中华民族文化星空里,龙舟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以龙图腾为根底,以水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旗帜,数千年来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它生动鲜活的形式承载着千年累积的文化信息,长盛不衰,并傲然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龙舟文化是在不断融合嬗变中形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复合体。因此,我们研究龙舟文化,也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分析总结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形式特征。   龙舟文化是图腾文化。众多学者认为,对龙图腾的祭祀崇拜是龙舟文化的起源。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考证的那样:“…  相似文献   

12.
吴利平 《人大论坛》2007,(11):22-23
2007年8月28日,贵阳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贵阳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1994年5月1日施行的《贵阳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废止。“爆竹声声辞旧岁,桃花朵朵迎新春”,这一流传了数千年的过年景象,也许将重回现代林城。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春节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史中从来都叫做"过年",而不叫做"过节",所以今天把它叫做"节日",并不贴切。就其文化内涵而论",年"远比其他任何节日都更加深厚,其外延则更加意义广远,就其传统行事的程序而论,它也不是一个‘节日’的单元时间,而是一个‘节期’的系列时段。""年"的体量绝非一个"节日"所能承载。几千年来,中国就在这一个节期里,  相似文献   

14.
梁德 《阵地与熔炉》2002,(1):33-34,42
租赁,既是一种古老的经济活动,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说它古老,是因为这一行业的萌芽可追溯到几千年的历史;说它新兴,又因为其发展经历了古代租赁、传统租赁,到上世纪中叶逐步推进到现代租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道湘 《台声》2000,(11):7-9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从其政治层面而言,它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反映了香港、澳门人的回归愿望;从其文化层面而言,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对统一的追求,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概,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一国两制”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永恒信念 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它顺应了全体中国人的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要求,也说明了它符合和适应香港、澳门的实际,同时也适应和符合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潮流。而从其更…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和理念的探索,成就了中华民族和谐的传统。和字代表了几千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一个显著的精神特质。我们从和字的字源入手,以求从其字、形、义的构造发展上探讨和理念的演变和形成。  相似文献   

17.
当前,“旅游过年”成为新潮流。但关于年轻人如何过春节、年味是否变化的关注与讨论主要在“形式”层面,尚未切入春节体验的核心实质。因此,既要对年轻人过年之“变”予以归纳,也要理解其不同过年方式中“不变”的文化意涵。在变化的层面,年轻人主动选择在旅程中的异城异乡过年,是家庭结构核心化、流动能力增强所致;追踪新媒体节奏,从线上狂欢转向现场欢聚,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引流效果;到他乡寻找年味,展现出年轻人守护乡愁的努力。而在不变的层面,不论在何地、形式如何,“要过年”依然是年轻人的共同诉求。在旅游过年中求新、呈现自我、表达情感、寻获归属和认同,体现出年轻人对传统春节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追求,反映了中国式“文化春节”的魅力与活力。对于年轻人的春节文旅潮流,既要给予充分供给和满足,亦要恰当引导和有效推动。  相似文献   

18.
年文化     
“大寒小寒,杀猪过年”。那熟悉的味道,随着春节的临近,不由地泛上心头。  相似文献   

19.
经过几千年发展到现在,苗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如何,造成这种状况的实质、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它,笔者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苗族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 苗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几千年来,苗族在外族的侵袭和压迫下,在血与火中求生存,在饥寒困苦中度日,世世代代无穷无尽的天灾人祸和迁徙流亡,造成了苗族大杂居  相似文献   

20.
好好过年     
进入二月,分明已经感觉到将要过年的气息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过年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然而,我总忘不了许许多多的除夕之夜,我远在另一个城市,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忘不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寒冬,我挤了汽车挤火车回家过年的情景。回家过年,是中国千百万游子永恒的情结。已经有许多年了,每到春节临近,我总特别留意与以往有所不同的街景。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扛着大包小包的人渐渐多起来。那在凛冽的寒风中,头上冒着热气,脸上淌着汗水,扛着大包小包蜂拥着往站台上奔跑的人群,他们都是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