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解读老子的"道法自然",在以字通辞,以辞达道的原则下,回归原本.从体道而悟、行道而明、进而到循道而达.逐层渐进地体察老子关于"道"的独特意蕴,进而明其意义与时代精神,纵横联系求其精微,以期能在当前更多地理解把握<老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体认老子"天道无为,人道无为"的独特思维方式,从原本出发,解读老子体认天下万物的路径,逻辑地、批判地、历史地探究并稽其旨趣,明其意义与时代精神,纵横联系求其精微,通过解读老子"无为"之义,使<道德经>的深沉智慧能更好地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3.
陈廷敬学宗程朱,尤精于经学.其学崇实心实理之道,倡引经制事之理,论实理实学之用.认为物之理即实体于心之理,此谓实心,亦即主观真实反映的物之理,故此理又谓实理;由实心而得实理,由实理而致循理,此之谓治学之大道.其学意在针砭空谈义理之学风,促进经世致用理论之发展,曾对清初学术思想产生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引用】"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  相似文献   

5.
沈葆桢是近代杰出的闽籍封建政治家.他在1874年日本制造的侵台事件中临危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监理各国事务,处理台湾危机.在危机中他调兵遣将,积极备战,加强防务,切实部署"理谕"、"设防"、"开禁"三者相结合的有效方针,挫败了怀着狼子野心的日本,保卫了台湾.  相似文献   

6.
<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修身,他"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齐家,他入孝出悌,传承家风,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产生依据的研讨;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理论体系的概括;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的定位.本文拟对当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做一综述,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新华出版社2014-7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心的问题。当心和我们的肉体一起来到世间时,它无关无碍,轻松自在;可当我们拼命地追逐外物时,心灵就会受到压迫,它会让你  相似文献   

9.
罗帆 《党史文苑》2011,(24):9-11,2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风破浪、阔步前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凸显了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既有"刚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的一面,且能做到"刚柔相济",它们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和生动实践,具有原则性、灵活性、全面性、时代性的特点。从"刚"、"柔"角度探讨和解读党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既是悉心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经验的题中之义,同时也对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责任.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对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漫长艰辛的探索.考察这一历史进程,总结其经验,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设之中,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的这段追问、审视之言,使我们悟出一个共性问题:一个人过分、过多、过度地追求欲望,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名利上,“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舍与得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以道殉身"和"以身殉道"的发展历程"以道殉身"和"以身殉道"二者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它们出自《孟子·尽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意思为:天下有道的话,用道约束自己;天下无道的话,为了道牺牲自己。没有听说用道来屈从于人的。无论是"以道殉身",还是"以身殉道",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士的行为标杆和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古代哲学中关于知行观的内容尤为丰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知行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宝库。 中国古代关于知行观的内容非常丰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提出了“静观”、“玄览”的思想。他主张要“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天下观天下”(《老子》五十四章)提出了根据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事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孔子对于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导言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由于时间的久远,关于这段话并没有统一的解释。但老子希望表达"美与恶""善与不善"是一对相对的关系。老子所说的"美"接近现代汉语的"好","恶"则是现代汉语的"坏"。1.生活之美生活离不开美,我们一举手一投足,似乎都在进行着美的判断。从  相似文献   

15.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工科专业.对于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范类院校来说,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主要路线,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及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珊  胥瑾 《世纪桥》2012,(3):149-150
作为改写与操控的一种形式,翻译活动是在受制于译者意识形态并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历史语境中进行的。本文基于安德烈·勒弗维尔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学说,以理雅各的《易经》英译本为个案,通过将其翻译活动置于19世纪下半期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以证明意识形态对理雅各对原文的改写。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受到国内理论界高度关注,研究著述颇丰。一方面,理论宣传部门在第一时间公布了一大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理论界学习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提供了一手资料和重要遵循。另一方面,理论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保持高度关注,研究热情高涨,研究重点突出,从不同角度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整体性、基本内容、创新性作出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8.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从社会主体论思想方法出发,强调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形成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抓好执政党这个关键少数,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抓好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有力推动治国理政各项工作。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的关键",才能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治国理政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9.
宋福范  马正立 《先锋》2016,(7):20-2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续写这个伟大篇章,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有机统一体。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根本目的,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战略指向,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本遵循,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支撑的结构体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宏观逻辑。  相似文献   

20.
李弦  王让新 《求实》2017,(10):4-14
立场,是人民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基本立场上高度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坚持了以人民为目的、以人民为动力、为人民担当的"人民立场";其二,科学回答了"需要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的问题,坚持了"人类立场";其三,科学回答了"人类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自然""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问题,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立场。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对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基本立场的研究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