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袁银泽 《创造》2003,(5):45-46
从乌蒙回旋战的史实中可以看出,红军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成功地利用国民党内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及地方的自我保护意识,肖克同志就曾谈到:“我们曾争取了孙渡。给孙渡写了信,争取他,所以孙渡没有直接行动,他的部队始终在威宁没动”。同时还抓住山区地理地形。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红军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战胜敌人,跳出包围圈,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精彩战例而载入史册。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在红二、六军团战斗过的彝良、镇雄等地并没有忘记这段历史,2001年,在彝良奎香建成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但学史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镜,鉴往知来。  相似文献   

2.
吴志菲 《世纪行》2006,(7):41-45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红军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本期刊发的《陈云在长征路上的“神秘失踪”之谜》一文,生动地记述了陈云同志在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领会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红军长征路过云南四十周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云南,虽然时间不长,却在各族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革命文物。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我省征集到不少红军长征文物。这些革命文物是当年红军跟随毛主席英勇奋斗的光荣纪录,也是我们今天进行路线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人民是革命的母亲"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  相似文献   

5.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红色旅游资源是伴随着红色旅游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缅怀红军光辉业绩,深入开展革命传统、革命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在新时期弘扬和实践长征精神,各地宣传部门精心组织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一股长征热潮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重庆市和浙江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激励效果。结合时局,让长征精神融入城市记忆70年前,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曾先后在重庆綦江县、酉阳县和城口地区留下长征的足迹,播下革命的火种。结合本地实际,重庆开展一系列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使长征精神融入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7.
鲍洋 《天津人大》2006,(11):41-42
今年是举世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是为了感悟革命来之不易,更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弘扬光大红军长征所熔铸成的伟大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史,是一部军魂铸造史。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实践中提出的,但为全国各路主力红军将士所认识和把握,真正成为红军的军魂,是在长征中实现的。长征演绎了铸造军魂的历史必然,党的目标追求与红军官兵革命信仰的一致性,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成为红军军魂的思想基础。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对革命事业造成的严重损害,使在党中央绝对领导下团结对敌,成为各路红军指战员的共同组织要求。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领导的确立,是长征铸造军魂的政治条件。长征的军魂工程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它为我们党领导和坚持抗日战争,发展和壮大人民军队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长征铸造了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对我军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自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第一次向西方报道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壮举之后,红军大无畏的英雄业绩就逐步传遍世界。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外国学者怀着极浓厚的兴趣研究评论红军长征的历史,多部反映红军长征的史书专著在世界各地相继问世。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日本原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冈本隆三分别于1965年和1969年出版的两本专著《长征——中国革命锻炼的记录》和《中国革命长征史》,英国中国问题专家迪克·威尔逊于1971年出版的《一九三五年的长征:中  相似文献   

10.
贵埔 《黄埔》2006,(6):24-24
10月19日,贵州省黄埔同学会召开座谈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会长吕传镛、副会长温文魁、秘书长刘衍珍、在筑理事、黄埔后代以及机关干部30余人参加。座谈会上,刘衍珍秘书长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了红军长征概况、红军长征在贵州特别是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的有关情况;组织大家重温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有关论述;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的有关指示精神。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壮丽篇章。今天,伟…  相似文献   

11.
张啸 《传承》2013,(9):50-5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长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带领红军战胜了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共产主义信念是这笔财富中闪闪发光的宝石。  相似文献   

12.
尤展 《群众》2006,(10):62-63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在漫长的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极为关键。可以说,红军转战贵州的过程,正是红军逐步走出危局、走向胜利的过程。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运兵谋略……这些都发生在贵州。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3.
纪念红军长征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80周年学术研讨会围绕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及其历史意义、现实启示、历史贡献,长征精神和南梁精神,红军东征西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挖掘了部分新史料,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赵秀娥 《传承》2008,(10):100-101
红军长征中,数千名女红军经受了比男战士更多的苦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弘扬和传承长征女战士坚贞不移的革命理想、英勇不屈的革命意志、自觉奉献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4,(11):F0003-F0003
正2014年11月25-26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活动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革命精神,共筑中国梦想",包括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大会、"永远跟党走"文艺演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80周年学术研讨暨电视剧《突围突围》看片会、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开馆仪式、红军后代湘江祭英烈活动、重走红军长征路等活动。当年参加过长征的60多位老领导老红军后代代表,以及桂林2000多名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6.
张啸 《传承》2013,(7):50-5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长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带领红军战胜了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共产主义信念是这笔财富中闪闪发光的宝石。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历史意义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80年代中期纪念遵义会议召开及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前后到90年代初期,有关论著层出不穷。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对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作了总体上概括,认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中,数千名女红军经受了比男战士更多的苦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弘扬和传承长征女战士坚贞不移的革命理想、英勇不屈的革命意志、自觉奉献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长征过广西是整个长征史诗中的重要篇章,是红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的一场殊死军事较量,也是无形的宣传力量斗争。红军长征过广西的宣传思想工作对于传播革命真理和党的政策,粉碎敌军的反共宣传,打破敌军防堵、抢渡湘江,助力红军过境广西乃至对长征胜利都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对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长征不仅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长征的胜利直接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没有长征的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就不可能形成。长征的胜利对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有着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党和红军摆脱危机局面,是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长征途中,“北上抗日”方针的明确提出,使党和红军由长征初期的战略退却转变为奔赴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广泛的抗日宣传,为全民族团结抗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长征的胜利,开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