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沧源崖画     
秋季的一天,天高云淡,我们慕名观赏沧源崖画。沧源崖画分布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勐来等地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崖上,于1965年首次发现,后于1978年和1981年先后又在曼帕、丁来、曼坎等地发现10处崖画,面积400多平方米,主要是战争、狩猎、采集、舞蹈场面。我们此去游览的是勐来的崖画。勐来乡距沧源县城30余公里,四周青山环绕,在其中一座山上,耸立着一大片石灰岩崖面,其上绘制着一幅完整的战争凯旋图。整个画面高约6米,长约20多米,图像大者约30厘米,小者约5厘米不等,距地面2至5米高。画呈红色,颜料多用动物血和赤铁矿粉调和而成,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贵州古岩画●张之巧本文作者张之巧女士在山区采访。岩画亦称“崖画”,中国内蒙古狼山、江苏连云港、云南沧源,以及新疆、宁夏等地区均有考古发现。岩画是原始部落时期,人们用以记述其生活的艺术形式。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上的贵州省,近年来在文物普查中也发...  相似文献   

3.
范祖锜(以下简称范):尊敬的汪先生,您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考古学家。40多年来,您在考古学领域纠正古人之陈说,冲破今人之误区,灼见屡出,新论迭生,成果丰赡,建树卓越。您的《云南考古》、《沧源崖画的发现和研究》、《铜鼓与南方民族》、《民族考古学论集》、《西南民族与历史文化》、《文化人类学调查》等著作以及译著《事物的起源》,对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上要取得成就,最根本的是学者本人必须具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艰苦精神,具有坚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此外也有不少前辈学者还得益于独自的家学渊源。先…  相似文献   

4.
民族贫困山区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去年,围绕如何实现我省民族贫困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调研课题,我们分别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双江、沧源、西盟、孟连、峨山、西畴、现山、中甸、德钦和宾川10个民族贫困山区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总的感到,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省第五次党代会以来,云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脱贫步伐加快。─—粮食生产稳步发展。1990~1994年,10个县中有8个县实现了粮食年年增产。其中沧源、西畴两县自1988年以来连续7年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佤族人口约二十四万(一九七四年),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和镇康等县。其中以西盟和沧源两县为主要居住区。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佤族社会的历史发展很不平衡。解放前,有的地区已踏入封建社会;有的地区却仍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本文根据一九六四年我们在滇西调查的资料并参考云南民族调查组的材料,着重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发展以及从血缘部落过渡到地域公社,财产差别、阶级冲突炸毁  相似文献   

6.
聚焦     
《中国减灾》2015,(7):38-39
<正>云南沧源5.5级地震:2015年3月1日18时24分,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北纬23.5度,东经98.9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3月2日16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云南省沧源县5.5级地震灾情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由民政部救灾司救灾专员方志勇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灾区,帮助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民政部向云南省紧急调拨棉被、棉大衣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3月13日,财政部、民政部下拨9000万元中央自然  相似文献   

7.
晋思 《创造》2004,(1):38-40
茶红明常以生长在沧源为自豪.的确,这块土地孕育了能歌善舞的佤族.沧源县从60年代成立文工队以来,一直活跃到今日.因为佤族的性情就是喜好歌舞,一天劳累之后,"打歌"是他们消除疲劳的最好方式.所以在最困难的时候,沧源的县委政府也保留着这支队伍.如今,沧源一个县就有88支打歌队,79支在农村,常年累月活动,一呼百应,男女老少几千人参与,跳唱通霄达旦,自娱自乐地宣传农村文化生活.沧源歌舞团更是托起木鼓上舞台,首次把佤族的传统民间木鼓搬上舞台,于是,佤族的木鼓、长发从深山老林走向城市,走得越来越远,全国各大城市的景区景点都有.  相似文献   

8.
一云南所发现的岩画主要集中在澜沧江、怒江和金沙江流域当中。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沧源岩画群和耿马大芒光岩画是最为耀眼的。沧源岩画首先发现于1965年,到八十年代已发现了十个点,分布在沧源县境内的糯良山,班考大山与拱弄山之间,以及澜沧江支流勐董河流域河谷地...  相似文献   

9.
阿佤山印象     
走近临沧,便走近了阿佤,走进沧源,便走进了佤山;阿佤山再高,却有条条山路通向山外。佤山是神奇的,阿佤人的胸怀是敞开的。在大雾淌散,新茶待摘之时,我们走进了佤山。佤山沧源,我国佤族聚落之乡,全县现有佤族人口12.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3.8%,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28%。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临沧地区西南角,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峰峦连绵,平均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南滚河、小黑河,属萨尔温江水系;拉勐河、勐董河,属澜沧江水系。全县有闻名遐迩的古崖画群、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  相似文献   

10.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云南的重大任务。提高劳动者素质,打牢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根基,是示范区建设的具体举措。2013年开始,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动作为,积极联合省科协在沧源县勐角乡、澜沧县竹塘乡、腾冲县猴桥镇、福贡县匹河乡、贡山县独龙江乡探索边境民族地区双语科普工作的有效模式。2014年6月,国家民委和中国科协确定将临沧市沧源县勐角乡、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作为国家民委和中国科协的“边境民族地区双语科普试点”单位。通过近2年来的探索,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双语科普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临沧市人大代表、沧源佤族自治县华源自来水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炳华已成为沧源县家喻户晓的优秀的佤族私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12.
周翔宇  吉龙华 《创造》2023,(1):68-7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抗疫工作时指出:“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而这正是对沧源抗击疫情人民战争的真实写照。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窗口,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接壤,国境线长147.083公里。自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双重压力,沧源县委、县政府针对边境、民族自治县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3.
傅丽华 《今日民族》2012,(10):43-45
父亲是山东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受组织派遣,来到沧源佤族自治县阿佤山寨工作队,被称为“南下干部”。父亲那时风华正茂,充满着对边疆的无限向往,他怀揣梦想走进了苍莽的阿佤山。母亲是沧源佤族,当年是沧源县班洪乡班莫村的“寨花”。父亲的寻梦包括追求母亲,  相似文献   

14.
尹光华,是沧源县第一个佤族农艺师,已在农业战线上奋斗了30年。30年来,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特别是专业从事籽种工作10多年来,通过他和他的同事们,先后引进和培育出几个适合当地气候特点、抗逆性强、丰产的当家品种;在“两杂”籽种货源紧缺,假、劣籽种充斥市场的情况下,他们紧紧依靠各级领导,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并亲自到种子原产地检验,层层把住种子质量关,保证了本县“两杂”籽种的供应量足质高。人们说,沧源县粮食连续11年增产,是科技和政策的威力,是天帮忙人努力的结果。而在各项科技增产措施中,“两杂”…  相似文献   

15.
告别"茅草屋"时代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参加云南代表团讨论时,听取沧源佤族自治县县长徐向东的汇报后,得知边境一线还有佤族同胞住着危房,当即指示相关部门安排实施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2012年9月12日,沧源迎来了一件永载史册的大喜事,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深情厚意,在省委、省政府和临沧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倾力相助下,沧源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9日、5月15日,新平等行政接边地区七县,沧源等沿边八县分别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签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这是云南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一个创新之举。云南省行政接边地区七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由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双柏县、石屏县、峨山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7个县组成。云南省沿边八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由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  相似文献   

17.
佤族约有255,000人,分布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和镇康等县。解放前各地佤族社会生产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保持原始生产方式较多的西盟、沧源和孟连等地的佤族社会,在宗教信仰方面所保留的原始宗教形态也就更较明显。本文概要地介绍一下西盟等地佤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因工作关系,到沧源县跑了一趟,在班洪饭店当了几天旅客。时间虽短,感受颇深,不由想给你们写封信,说一说这深山小店的革命新风。一提笔,告别班洪那天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拂晓,在万籁俱寂的阿佤山,强劲  相似文献   

19.
沧源县是一个集“山、少、边、穷”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县,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工作难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佤族     
佤族是我国西南部古老民族之一。人口约二十一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中沧源、西盟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的佤族约占佤族总人口的58%,占两县总人口的88%以上。佤族自古居住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山上森林茂盛、翠竹成林、四季葱绿。深山密林里有各种珍禽异兽。虎皮、虎骨、鹿茸、熊胆、熊掌、象牙和砂仁等都是当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