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闫海 《理论探索》2006,(4):150-152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和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理所当然地是旅游合同立法的主要目的。而诸如旅游合同当事人、合同效力及其变更和解除等问题,都是旅游合同立法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论格式合同的利弊和规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式合同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交易规模化、效益化、国际化的今天 ,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从格式合同的概念、特征、利弊分析 ,探讨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规制格式合同 ,以实现格式合同的公平、效率、安全的社会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格式条款界定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式条款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已占到合同的绝大多数 ,因此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要对格式合同进行准确的界定 ,首先应结合现实对格式条款的概念进行评析 ,其次是概括它与一般合同的区别及格式条款所具有的特点 ,最后要从形式上、内容上以及具体认定上等方面对格式条款的属性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格式条款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已占到合同总数的 99%以上。在格式条款是否成立和有无效力的问题上 ,实践中经常出现争议 ,由此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只有对格式条款订入合同的要约和承诺两方面分析其成立的特殊性 ,并从我国不同法律关于格式条款效力的规定出发 ,才能准确地界定格式条款的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相似文献   

5.
刘萃  张卓娅 《学理论》2010,(10):88-89
伴随着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商业性代孕不仅对当代人们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伦理提出新的挑战,也为法学研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于商业性代孕合同的恰当定性,是明晰和解决代孕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以商业性代孕合同的法律性质为研究重点进行剖析,认为其是一种兼具债权合同和身份合同性质的民事合同,从而澄清了学界有关代孕合同性质和效力的错误理解,以期能为该领域的法学研究理清思路,为相关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泽东 《学理论》2012,(14):119-121
从1995年起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技术革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深刻而全面的革命性影响。联合国颁布了关于电子商务的示范法,世界各国也相继进行了电子商务的立法,我国颁布了《电子签名法》,这些立法活动都是电子商务立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电子商务是指平等主体通过电子行为进行的民事活动,电子商务的开展必然伴随着电子合同(ElectronicContract)的大量应用。电子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法律行为达成财产性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合同。电子合同由于融入了新的生产要素,其成立的要件与普通合同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由于很多格式条款未直接体现在合同文本中,相对人对其内容不甚了解或根本不知该条款的存在,甚至如果相对人知道有该条款的存在就不会签订该合约,因而此类格式条款不能直接纳入到合约当中,只有在经过要约人的合理提示并经相对人认可的情况下,格式条款才能成为合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关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及其要件,仍没有统一的学术观点,这主要根源于对合同性质的认定存在偏差.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本质上属于合法行为.这与我国现行立法相左.根据现行立法,合同应当是一种民事行为,属中性行为.我国将来制定民法典时,应将我国现行立法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回归至传统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同时,取消"民事行为"的表述;此时,合同的性质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属中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浅议《合同法》格式条款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格式条款制度,存在以下不足:在体制方面,将格式条款的订立、效力和解释同规定在合同订立一章中,有欠科学;在订立方面,格式条款订立中条款提供方需提请对方注意的范围过于狭隘,对条款的说明义务不具有普遍性,不利于相对人利益的保护;在效力方面,存在自相矛盾、自相重复的问题.同时,仅规定条款的无效,未规定条款的可变更、撤销,有悖于合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0.
郑辉 《理论导刊》2007,1(1):90-92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由于很多格式条款未直接体现在合同文本中,相对人对其内容不甚了解或根本不知该条款的存在,甚至如果相对人知道有该条款的存在就不会签订该合约,因而此类格式条款不能直接纳入到合约当中,只有在经过要约人的合理提示并经相对人认可的情况下,格式条款才能成为合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我国刑法典修改的一个亮点就是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中独立出来,并归入第3章第8节扰乱市场秩序罪中。这把刑法学界的热情重新点燃,对合同诈骗罪的研究迅速展开。拟从合同诈骗罪的立法与司法适用中的矛盾入手,从国内外合同诈骗罪的立法例对1997年合同诈骗罪的独立进行审视,鉴于合同诈骗罪本身就是财产型犯罪,因此,应当将其重新归入到一般诈骗罪当中。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主体优先权是行政合同的内在需要,为世界许多国家行政立法所肯认。行政主体优先权包括合同履行的指挥权和监督权、单方变更合同权、单方解除合同权和行政制裁权。对行政主体优先权的法律控制的模式应采用程序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章彦  张军荣 《学理论》2009,(32):92-93
电子合同的效力包括实体法上的效力和程序法上的证据效力。实体法上的效力受到当事人行为能力是否完全、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形式、格式条款和传达错误等的影响;在程序法上,电子合同的证据效力作为当事人争议的核心问题,涉及到电子合同的司法保障,对于其证据效力应区分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方面来认定。  相似文献   

14.
预期违约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中有关先期毁约的制度,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合同法中有关合同履行的抗辩制度。不安抗辩制度与预期违约理论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合同立法都有着重大影响。由于它们在我国各类合同实践中都客观存在,因而在我国合同法中加以借鉴是必要的。 一、预期违约的概念及立法 预期违约是英美合同法中特有的概念。它以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为届,将合同违约分为预期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2)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领域,政府广泛地运用行政合同与相对人合作,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向社会放权,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的监管。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即是对行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的一种监管,其目的在于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对于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我国的理论界对它的研究颇少,在立法和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专门统一的立法规定,权力来源不清,具体法律原则缺失,恣意行使单方解除权现象突出,救济制度不完善等。为消除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行政合同的功能,本文通过对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我国行政合同单方解除权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力 《理论探索》2007,(6):138-141
城镇公用消费合同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存在合同风险的高发性,但是在实践中,公用事业以一定区域内的"用户集体"为合同履行对象的通行做法,使其对公用消费品实际使用人的履行地点提前,从而存在向实际消费者转嫁合同风险的严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公平分享,因此,必须立法明确规定公用消费合同中消费者的"个别"地位,令公用事业主要承担消费公用合同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购物快速发展,网购纠纷诉讼相较于传统合同纠纷诉讼呈现出当事人不确定化、合同条款格式化、标的额小额化和合同履行虚拟化等特点。这使得我国传统的原告就被告、合同履行地、协议管辖等合同诉讼管辖规则受到挑战。域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对此类纠纷确立了"消费者住所地管辖规则",我国也进行了一定探索。从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便于管辖法院的确定等角度看,将消费者住所地作为网购纠纷诉讼管辖的一般连接点,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故我国未来相关立法也应当明确确立这一管辖规则。  相似文献   

18.
能动司法理念作为舶来品之引入,反映了当前法治建设重心由法律制定转移到法律实施的形势下,提升我国司法机关公信力和权威性的迫切需求。在合同自由的司法限制上,强调人民法院实施能动司法,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自由之于合同,犹如灵魂之于生命,因此对其限制须严守立法规定,谨记"法内能动";另一方面,合同立法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之价值嬗变,表明法无具体规定时须发挥自由裁量,以法之基本原则来矫正合同自由之不当使用所导致的非正义。  相似文献   

19.
韩冰 《行政论坛》2001,(3):28-30
违反合同的责任既包括合同履行中的违约责任,也包括违反后合同义务的侵权责任,同时也应当包括违反合同义务的缔约过失责任,新合同法中首次比较完备地确立了我国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本文从立法、司法的角度探讨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构成条件并分析了缔约过失责任的几种类型,指出了建立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金惠 《学理论》2012,(20):119-120
信托立法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信托实践的不断发展,新的信托品种如资金信托、股权信托、房地产信托等相继在我国出现。但我国的信托立法却未对这些新型的信托品种作出明确、详尽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信托实践的发展。对如何完善股权信托登记制度提出建议如下:建议建立全国统一、信息共享的信托登记机关;申请登记主体为受托人与委托人;信托登记的内容是信托财产权利,而非信托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