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俊  张丽 《青年探索》2004,(2):31-35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到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也由传统的真实社会化模式向虚拟社会化模式转变,网络同辈群体正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崭新因素。本文在指出网络同辈群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他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同辈交往方面的共同点要远远多于其相异之处,其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少受传统性别角色规范的束缚;青少年在同辈交往中存在性别隔离现象,但在该问题上青少年的观念和行为并不一致;青少年对同辈的男性气质特征认可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社会的急剧变迁,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获得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改变,在文化传承上出现了传统的受教育者反过来对施教者施加影响的现象,即“反向社会化”。青少年反向社会化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社会因素促成的,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全球化、互联网与大众媒体、青少年参与及同辈群体等,由此构成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秋香 《理论月刊》2007,(1):167-169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动力因素中的家庭及学校处于弱势状态,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则补位过度,出现强势与弱势的错位,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在青少年期的各种成长因素中,青少年与同辈群体的关系尤为重要.家庭是使青少年受到保护、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因素,而同辈群体则是另一重要的因素,这是同辈群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同辈群体的存在,使青少年敢于斩断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脐带走向社会.当然,脱离父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电影《新警察故事》中犯罪青少年的解析,揭示了青少年走上犯罪歧途的社会化基础:家庭教育畸形,包括家庭环境的影响、需求缺位和情感怪圈;电脑游戏模拟及此过程中的角色领悟偏差;同辈群体同化及群体亚文化的构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杨巍  史丽君 《中国发展》2007,7(3):37-39
同辈群体是影响流动儿童社会化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文章在对流动儿童同辈群体的特点予以概括的基础上,从儿童心理及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同辈群体对流动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农民工家长与学校对流动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几大因素,如家庭、教育、社区、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正在发生变化,其重要性似乎应该重新排序。大量事实表明,家庭和教育的社会化影响力在下降,传统的权威在瓦解,新的社会化因素在产生。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是网络。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青少年社会化的趋势正在由"正向社会化"向"反向社会化"发展;由"线形社会化"向"网状社会化"转变;由"真实社会化"向"虚拟社会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几大因素,如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正在发生变化,其重要性似乎应该重新排序.大量事实表明,家庭和学校的社会化影响力在下降,传统的社会化权威在瓦解,新的社会化因素在产生.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是网络.进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青少年社会化的趋势正在由"正向社会化"向"反向社会化"发展;由"线形社会化"向"网状社会化"转变;由"真实社会化"向"虚拟社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亿万农民工进城的步伐,产生了数以百万计的迈进城镇新一代青少年,他们的社会化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有部分迈进城镇的新一代青少年存在着先天性发育不良和后天性营养不足等问题。文章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观点,分析发现:以家庭、学校及其同辈群体构成的微系统是影响迈进城镇新一代青年社会化的基础环境;"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家庭-社区-学校"等居间系统对其产生至关重要影响;父母职业状况、城镇公共服务政策等外部系统、文化宏观系统以及时间系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要修复迈进城镇新一代青少年社会化生态系统,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关怀;共筑和谐的居间系统;建立迈进城镇新一代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外互动机制;营造有利于迈进城镇新一代青少年顺利社会化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江 《青年探索》2016,(4):52-58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是其与所处情境中各类组织或系统互动的结果。通过对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的数据中10~15岁青少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青少年对父母依恋、与同辈群体的联系与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与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负向相关关系;青少年与偏差同辈群体的联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因此,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关键在于改变青少年与其周围系统(如家庭、同辈群体)的互动方式,最终达成个体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进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娇正。  相似文献   

12.
随着青少年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欺负日益成为青少年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以深度访谈法对青少年网络欺负中的三类行动者,即欺负者、被欺负者以及旁观者的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欺负主要有谩骂、骚扰、诽谤、排挤与隐私侵犯等形式;欺负者表现出了以欺负发泄负面情绪、模仿同辈欺负行为、处理问题极端化、道德与法律观念淡薄等特征;被欺负者则常常以现实中的被欺负者、同辈交往中的边缘者、网络使用中的轻信者、权利维护中的沉默者等特征出现;责任旁寄与责任解构是置身事外旁观者重要的心理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外部环境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不良的外部环境则会制约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当前青少年道德社会化面临着家庭教育环境退化、学校德育环境缺失、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等问题,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所以,应优化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外部环境,培育外部合力,以更好地推进青少年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社会化与社会控制的差异程度,可以将社会划分为"病态型社会""道德型社会""控制型社会"与"理想型社会"四种类型,其中"控制型社会"表现为转型期社会化机制的弱化与社会控制的形式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弱社会化强社会控制"的社会结构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实证研究表明:一方面,单亲家庭结构、传统的教育方式与低教育程度、同辈亚文化、网络科技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具有负面效应;另一方面,随着青少年流动性的增强,近亲的联系频率与组织参与程度相应地降低,社会控制面临形式化与实质化的张力。  相似文献   

15.
孙婷 《青年探索》2004,(5):7-10
随着青少年使用网络人数的不断增多,许多原来追求与陌生人交流的人也开始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熟人虚拟社区。这种趋势正在带给青少年人际交流、社会化过程以新的改变。本文以某大学生班级校友录为例,主要通过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其进行研究,描述并分析了这个虚拟社区是如何促进成员交流的,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社区中的交流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包括熟人虚拟社区中经常出现的小圈子交流问题、现实组织解散带来的该虚拟社区信息有效异质化、以及校友录社区对其成员的同辈群体意义、熟人虚拟社区的祥和氛围产生原因等,以期以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索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咏梅 《理论月刊》2003,(5):118-119
网络道德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社会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侧重于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从而引证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可行性,呼唤网络道德的时代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7.
群体社会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录护 《青年探索》2009,(1):65-68,73
群体社会化对于青少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的范围包括青少年的消费者社会化、性别社会化、家庭的代际冲突以及其它诸多方面。对于这一领域研究的简要梳理,不但可以推进本土的群体社会化研究,而且还可以为指导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寄托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符平 《青年探索》2003,(2):26-28
情感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持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其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探讨大学生情感寄托问题产生的原因基础之上,具体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情感寄托的几种主要对象——家庭、同辈群体、恋人和网络——的不同特征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云美  冯彩莉 《前沿》2012,(19):24-25
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过程更加复杂,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基于对青海大学的实地调研,深度挖掘农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特殊性的鲜明表现,进而提出有益于农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顺利实现的针对性建议,为这一群体的研究提供少许经验,引起人们对农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从社会中获取信息、与社会成员分享与交流信息的过程。青少年是当前我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也是在互联网上最活跃的人群。互联网的出现及迅猛发展,社会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的变革,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使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面对互联网给当今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深刻的不确定性,应对策略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着眼于长远,而不能局限于当下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应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这个大的系统,而不是局限于青少年群体本身及表面上看起来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学校、传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