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年12月24日晚上,当时钟指向8点时,随着三八饭店自动门缓缓地开动,一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孔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喜而激动的声音;“啊!周总理!”“是周总理!”室内顿时欢腾起来。周总理稳健地走了进来,一边微笑着和我们—一握手,一边亲切地说:“同志们好!”大家激动地说:“总理好”。我们请总理到楼上餐厅休息,总理笑着说:“先看看。”总理先来到灶房,听女厨师王子英介绍自动大勺时,总理高兴地站到厨师的位置上,按动一下机械组,自动大勺颠起来,总理高兴地说;“哦!我也会操作啦!”接着总理又看了…  相似文献   

2.
当地政府那位领导拿到手枪,当面向大神致谢,但却又严肃地说:“庆林同志,为支手枪去弄这等危险!暴露了身份不就因小失大啦!我已批评了我的警卫员,他也向组织上做了检讨。运昌同志知道这事后很生气,说你的作用一个整连也起不到!”  相似文献   

3.
懂你(散文)     
看到你的面庞,我心底涌出的亲切就让我激动不已;听到你的声音,我灵魂深处的琴弦便被你拨得山响。拥有的同一种酸甜苦辣,让我真想对你说一声:懂———你!你用铮铮铁骨扛起正义的旗帜,让肮脏的灵魂在脚下颤抖;你用热血男儿的刚毅和执著与腐败顽强拼搏。你带着百姓火辣辣的期待,默默地选择起点,骄傲地踏上征程。你知道征途中有泥泞、坎坷、暴风雨,而你义无反顾。我坚信,即使把你压成犁的弯度,你依然会播撒正义的种子。因为,你的脊梁是崇高追求铸成的坚强信念。谁说你无情?你分明钟情于党、钟情于国,钟情于民!看到你身穿合成革…  相似文献   

4.
1919年春,一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在湘西七百里的雪峰山峦间,溆水清悠悠地从县城边穿过。这时,河面上有一艘乌篷小船正缓缓朝码头边移动,船头上站立着一位窈窕俏丽的年轻妹娃,她端庄秀丽的面庞,被春风吹拂得红朴朴的,齐耳的短发也随之向脑后飘动。 她就是中共中央第一个女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此刻,她刚刚从北京风尘仆仆回来。 “九姐回来罗!”在河岸码头旁洗衣服的妇女们一见船头站立的是向警予,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向警予在家里排行第九,人们都喊她“九姐”。这时,向警予微笑着向姐妹们说:“大家都忙着洗衣服哩!快歇息一会儿吧!尝尝我从北京带来的糖珠子!”说罢,打开提包,抓起一大把糖果,一一分送到每个人的手里。 “九姐!你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啵?!”姐妹们吃着甜滋滋的糖珠子,簇拥在向警予身边问道。 “不走啦!” “那干什么呀?” “还是教我的书呗!” “太好啦,我们有你这位领头雁,就不怕他周老虎了!”姐妹们一听向警予要留在溆浦不走了,个个都笑开了。而向警予听到刚才姐妹们提到周老虎,心里怦然一动,忙悄声问身边一个扎长辫子的妹娃。那妹娃顿时一双秀眉横挑起来,嘬着嘴气呼呼地说:“周老虎就是驻我们这里的第五  相似文献   

5.
秋末冬初,延安不停地刮着北风。 正午时分。凤凰山依山筑建的那座地主宅院的高门楼大门,“吱——!”地被风吹开了。警卫战士忙走了过去,想给术门加闩再关紧。内室却传来了几声亲切的话: “小同志,让敞开咯。你们团长不是说要来吗?” 随着话音,毛泽东披着粗布棉衣,出室立到了院中。 “主席,你被吵醒啦?” “啊?不,不。哎,睡不安神啦!”毛泽东倚着门框向延安老城望着,说: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赞美盛开的鲜花,说她清香艳丽,说她光彩照人,驻足在鲜花丛中,令人流连忘返。我栽的几盆令箭,经过精心呵护,花开了,鲜艳美丽,但花期短暂,花朵很快就凋谢了。有人感叹,花开美丽,花谢无情,言语中透  相似文献   

7.
漫画·幽默     
——他廉哩,我没送礼也办成了事! □左都建 梦话 刘秘书晚上总说梦话,几乎是在驾人:“你这个混蛋、败类!”有时声音大得吵醒妻子。妻子问他:“你骂谁啊?”刘秘书吃惊地说:“我骂谁了?”妻  相似文献   

8.
打错的电话     
方平 《党建文汇》2007,(6):53-53
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一个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我没有女儿,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  相似文献   

9.
工作调动,坏事变好事 1944年春,蒋介石召见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兼顾问事务处处长、立法院立委、陆军大学教授的屈武。蒋介石说:“今天找你来,要告诉你,我已决定派你到陕西去担任建设厅长。”屈武不愿意离开重庆,蒋介石声色俱厉地说:“这是命令!”无奈。屈武找挚友蒋经国。蒋经国说:“老兄,不行啦!有人在委座面前告发了你,说你同共产党暗地勾结,并与苏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7月,侄女从哈尔滨石油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应聘农场电视台的播音员。在陪侄女去面试的路上,她兴奋地对我说:"姑姑,我之所以要当播音员,就是因为受您的影响。小时候在广播里、电视上听到您的声音,我特别羡慕。"  相似文献   

11.
漫画5幅     
─—喂,别找市长啦,还是去找市场吧!第二次邀请赛─—几位老板设宴欢送您光荣退休。——说我晚一个小时准到,我正在站好最后一班岗。漫画5幅@孙以增@徐进@江有生@吴兴宏@李亚生  相似文献   

12.
入伍以来,我一直觉得入党是挺光荣的事。2003年7月,我调到现在这个单位还不到半年,虽说资历不老,但我还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了笔。当然,我也听到了周围一些声音。有的说:"刚来不到一年,就想入党?"有的说:"入  相似文献   

13.
控诉人:陶醉,男,41岁,原某公司总裁,因犯有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现在某监狱服刑。被控诉人:以前捧我的各色人等。案由:捧杀。罪状之一:奉承吹捧。自我当上这个几千人的企业总裁后,所听到的全是一片赞扬声,从没有人当面指责过我。我的相貌、品德、经营业绩、语言,甚至老婆孩子,都成为人们赞美和羡慕的对象。我的嗓子有点嘶哑,可公司的人都说我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某位歌星唱的流行歌曲,不仅悦耳,而且有现代味。有一回,我忙于经营几天没刮胡子,我自嘲“邋遢”的话还未说完,公司一位科长马上说:“总裁这样更富男子汉味!”对了,说…  相似文献   

14.
金克俭眼眶湿润,声音沙哑而低沉地说,我都65岁的人了,还在这高墙内、铁窗里度日, 10多年后不知能否活着出去?如果不是走上这条犯罪道路,我一个月不仅有2000多元的退休 金,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安度晚年,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啦!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03周年那天,我们来到九江县水厂宿舍,拜访曾在毛主席身边当过随卫的饶和生。饶和生已离休在家,现年67岁,中等个头,红光满面,说话声音宏亮,言谈思路清晰。“现在可以说了!”面对我们这些陌生的采访者,饶老感慨地说:我是1955年3月到中南海当战士,1958年5月转业到九江县。在毛主席逝世前的18年里,我没向任何人透过这件事。要保密呀!我父亲经常念叨说,毛主席是大救星,见到毛主席都是有福份哪!可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直到他去世都不晓得自己的儿子在毛主席身边当了1150天的随卫。饶者翻出一叠报纸说:近几年,我…  相似文献   

16.
醒悟     
正公车改革后,公出下乡也得开私家车了。这天,我开着私家车刚陪局长下乡回来,就接到妻子的电话,让我接一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我正犹豫怎么办,局长也听到了妻子对我的"指示",对我说:"都下班了,你就直接去吧,再说咱们也顺路。"我连声表示感谢。儿子上了车,局长逗了他几句,然后对我说:"咱们系统要教育职工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你知道吧?"我愣了愣,嗫嚅地说:"还真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在办公室里,我听到一位同志打电话问询某一单位“财务公开”情况,隐隐听得电话的那一头有点颇不耐烦的声音:“别老是催,到时候给你们公开就是了。”我愕然了,财务是为谁“公开”?难道是仅仅为了应付纪检监察部门的检查?!我觉得,首先可以肯定一点:那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对财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还会觉得纪检监察部门的胳膊伸得有点“长”了;因为我还曾亲耳听到一位乡镇领导在上级布置财务公开时,不屑一顾地说道:“怎样理财我们知道,何须纪委唠唠叨叨……”过去在农村基层工作时,我曾多次参与搞计划生育工作,不止一次地…  相似文献   

18.
《党员文摘》2023,(3):61-62
不知道你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今天吃什么?”的时候,能否听到脑海中传来的声音一一一个声音说:“吃火锅、喝奶茶吧,劳下自己!”另一个声音说:“不行,还是继续吃减肥餐吧!”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在你的耳边低语,但你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听到这段激烈的争论,难道说……你无意中掌握了新的语言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党小组内,有一名已退休8年的老共产党员。他就是铁岭军分区原政委范勉同志。今年4月,他因病住进沈阳军区总医院。军分区首长带我去看他,他躺在病床上,显得很兴奋,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党小组长也来看我了,谢谢!谢谢(组织)!”过一会,又说,“近来病魔缠身,一直没有回铁岭参加组织生活,请多多批评。”我是一名任党小组长不足一年的年轻干部,听着病榻上老首长的话,心情十分激动。 前不久,他又托人给我捎来了一封思想汇报: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7,(5)
正四月的北京,春暖花开。4月18日早上7:30,记者在北京市盲人学校见到了李莺燕。李莺燕是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无论第一节有没有课,她一般都会早早地到教室去看看。从1995年毕业至今,李莺燕在这里工作了22年。这22年里,她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慢慢地爱上这个职业。李莺燕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要你撒下关爱,足够耐心,一定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对于盲童来说,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经历一次艰难的适应。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