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从来都是一个世界观多元的世界。我们可以将世界观在世界关系实践——包括历史实践与理论实践——中带来各种问题的现象,称之为"世界观问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很少提出并得到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世界观问题"一直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如果不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予以回答,那么中国学术界热议"天下观"或和谐世界观的意义将得不到彰显。本文从文本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角度,以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在"世界观问题"上的态度为例,研究它在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问题的原因。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天下观"和新近提出的和谐世界观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本源来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史上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的研究相辅相成。这种紧密关系维系将近三百年,直至冷战时期现实主义主导美国国际关系学领域时才戛然而止。当时,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甚至掀起一场试图疏远法学、历史学、哲学等传统研究方法的“行为主义革命”。不过,美国之外的捍卫传统研究方法的“英国学派”却仍然维系着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的紧密联系。英国学派的学者不仅在相关国际关系命题方面给予了国际法发展的更大空间,而且他们对国际法所做的直接研究,促进了国际法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读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秦亚青 《美国研究》2001,15(2):135-145
过去十年是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迅速发展的年代,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是这一学派的主要理论学者,其著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全面论述了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成为这一学派最重要的理论专著.①温特在这部著作中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涉及的重要概念提出了富有意义的质疑,首当其冲的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正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传统方法,历史方法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运用,尤其是通过将历史经验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可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还可以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在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时代背景下,学者们日益重视总结古代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经验,力图从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与话语体系,以期对以西方经验为主要依据的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形成新的超越。本期"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专  相似文献   

5.
在反全球化运动和世界秩序动荡的情况下,同"区域化世界"相关联的多重复合秩序现象,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亟须讨论的重要理论命题。多重复合秩序不仅是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演变的现实,也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国际关系理论而言,在全球化、区域化和民族国家体系共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突破"国家中心主义"范式局限,解释多重复合秩序的生成机制和内在动力,是理论创新的关键之一。本文提出的基于竞争性区域化现象的区域空间整合理论,综合政治地理学和空间政治学的研究成果,以区域空间内的权力关系为本体,分析区域空间内领域塑造、符号塑造、制度塑造和位置塑造动态机制推动下的空间化、文化濡化和结构化过程,探讨其对空间再尺度化和权力关系重组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本文描述和解释了多重复合秩序的生成机理和"区域化世界"图景的空间含义。  相似文献   

6.
王浩 《美国研究》2022,(4):47-72+6
作为美国政治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政党政治研究近年频频面临来自实践的挑战。主流的政党重组/关键性选举模式、历史钟摆理论和渐进改良学派不仅未能解释为何2008年与2020年两次经济社会危机都没有推动美国政党政治进入新的周期,而且无法充分回应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尤其是“特朗普现象”的兴起。围绕美国政党政治演化逻辑的既有研究本质上是基于“周期范式”的学理探索,即依据经济周期决定政治周期的历史经验,将“经济—阶级”要素视为美国政党政治演化的核心变量。然而在冷战后多元文化主义影响日盛、人口结构加速调整及社交媒体带来的“对立叙事”与政治“回音室效应”愈演愈烈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美国的政党政治已经进入“后共识”与“部落化”时代。结果是,“文化—身份”矛盾正在取代“经济—阶级”矛盾成为推动美国政党政治演化的首要矛盾。传统的政党—阶级联盟问题、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争与“经济—阶级”分化主导下的公共政策辩论随之不再处于美国政党政治实践议程的中心。因此,美国的政党政治研究需要摆脱周期桎梏、进行范式转换,构建一个新的以“文化—身份”要素为核心变量的“认同范式”。相应地,其研究议程也将重置为以基于价值观认同而非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正>作为国际关系中经久不衰的现象,联盟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袁伟华和田光强指出,联盟主导国在国际权力结构中地位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联盟依赖强弱的波动是造成联盟转型的主要因素。作者随后以冷战后美日联盟的三次大转型为例,就上述论断加以验证。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层面诠释联盟转型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助于理解及预测当今美国主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在非洲的数量持续增长,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活动成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详细分析了日益增多的中非文献资料,进一步强调与政治文化相关的内容,中国政府也希望通过一些由中国和非洲国家主导的活动来推动中非之间更多的人文交流和互动。随着非洲的中国人口数量增加,加之非洲人并不了解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因此中国移民不仅应该关心自己代表谁,而且应该关心谁最能代表中国性/华人性。本文旨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与安全事务中居主导性地位,对国际体系结构、国际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中之重.由于中美两国实力对比的非对称性特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华战略不仅决定着中美关系的走向,而且直接涉及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和平崛起.正因如此,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一直成为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布什的国家战略思想即"布什主义"已经成型.其产生的背景比较复杂.本文试图从美国的综合国力、美国的当代保守主义思想、美国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共和党和总统个人、总统的高级官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有助于理解美国当前国家战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