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易水 《创造》2019,(2):27-30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9 年2 月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 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 年5 月18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在改革开放时代,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为我国现代化服务?这个问题,我国广大的民族学研究工作者,都在不同程度地思考、研究。许多同志作出了可喜的成绩,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紫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他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方针。在谈到建设精神文明时指出:“要根据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按  相似文献   

4.
5.
刘启营 《前沿》2008,(8):157-15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关系的思想,其核心在于人类应该如何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以传统文化为视角,正确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房文双 《前沿》2011,(1):195-19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首先对生态文明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明浩 《今日民族》2013,(4):56-56
民族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事业,由于其与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特殊的作用,能够大有作为。在"促进资源节约"型生态文明建设中,民族文化可施展其独一无二的作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那些看似"落后"的文化中往往潜藏着很多科学的内涵,能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中国国情?一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硬件,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等“软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个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资源环境现实选择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需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蕴涵的生态文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还要差很多。所以,我认为这次危机是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郑孟阳 《当代广西》2011,(13):52-53
广西“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建设。因为只有生态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自觉的公众行为,才能达成生态文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前沿》2013,(13):196-198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和宗教界人士的关注,如何从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出发,诠释、挖掘宗教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重新发掘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宗教文化以自然为友,回归自然的思想,能为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启示、借鉴、思维方式和思想资源,提供正确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天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首要前提,培育环保文化则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精心培育环保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认同共有的环保理念,以文化理念催生广大员工参与环保的自觉行动,推动文化力向生产力的转变,努力建设和谐绿色的水乡油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本性,其涵盖的意义非常广泛,不断加强民族文化的融合应是其应有之意。加强民族文化必须要由经济主导转向环境主导,由政治推动转向生态共享推动,树立基于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在价值理念上以天人合一为诉求,而且具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与之相匹配,更是深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对于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启示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作为科学生态观的智慧结晶,蕴涵着理性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精髓。以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为契机,回顾"生态中国"的建设,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赞许,又是对生态梦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李宁宁 《群众》2013,(12):74-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强调通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则加速了这一趋势。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将产生巨大的变革。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和知识将代替金钱与权力而成为社会的基本财富和基本资源,知识价值将成为社会主导价值。信息高速公路所具备的强大数据库技术使信息的传播变得极其简单和便宜。这就使人们从大量繁琐的、沉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通过周到而细致的电子服务方式,支持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场革命的一个直…  相似文献   

18.
海巴根那 《前沿》2002,(9):59-61
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关注民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是时代赋予我们民族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所以 ,担负着民族教育现代化责任的人 ,必须认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寻找适合自己民族发展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为对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对于构成民族重要因素之一的文化,从来就是非常重视研究的。传统民族学对于“文化”的研究更为重视。在欧美一些国家还把民族学称之为文化人类学。在国际上民族学研究中有许多和文化有关的术语,如“文化区”、“文化层”、“文化圈”、“文化中心”、“文化边缘”、“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