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蓉蓉 《党课》2014,(22):123-126
鸟类的“童年”时光主要是在巢穴中度过的,巢穴是它们温暖、舒适的家。为了给后代营造理想的成长环境,也为了自己能安稳地生活起居,鸟类在筑巢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技艺和创造力:有的鸟巢造型奇特;有的鸟巢结构复杂;有的鸟将巢穴修筑在一起,形成“公寓”;而有的鸟巢因营养丰富,甚至成了人类的滋补佳品……从黄莺的杯状巢穴到啄木鸟的7字形洞穴,从白鹳盘状的摇篮到园丁鸟华丽的“豪宅”,鸟类创造了种种建筑奇迹,让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2.
秦桧送错鱼     
秦桧当宰相时,宪圣皇后有一天召秦桧夫人人宫赐宴,其中有一道菜是清蒸淮河青鱼。皇后问秦桧夫人:“你吃过这种鱼吗?”秦桧夫人说:“这种鱼我吃很久了,而且比这个更大、更鲜,我明天就送一些进宫来。”  相似文献   

3.
力康 《先锋队》2010,(1):63-63
深水鱼:研究显示,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并且牙齿健康,不只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最主要的是他们把鱼当作主食。  相似文献   

4.
钓鱼     
张学伟 《党课》2011,(10):71-71
廖老师在河边钓鱼,来了三个学生。仅仅小半天功夫,廖老师就钓上了半篓鱼。廖老师钓鱼却不吃鱼,要将篓里的鱼分给三个学生。谁知,有两个学生摇摇头,不要鱼。结果,半篓鱼让另外—个学生全部带走了。见岸上的两个学生不走,廖老师问:“你俩不要鱼,那要什么?”其中一个学生不客气地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宝贝——高级钓竿。”廖老师惊诧地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学生答:“那篓鱼虽然多,可很快就会吃完的。我要是有您这宝贝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鱼了,  相似文献   

5.
从公仪休“嗜鱼不受鱼”说起刘向东《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呢?」他回答说:如果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  相似文献   

6.
吃鱼的哲学     
据史载,两千多年前,鲁国大臣公仪休是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后,有许多人争着给他送鱼。他命令管事人员一律不准接受,他弟弟不解,问他:“哥最喜欢吃鱼,现在为何一条也不接受?”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正因为我爱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并接着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手中的权,希望这个权能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须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撤掉。到那时,不管多想…  相似文献   

7.
两个海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水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喝,人们在周围盖房子,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问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件事:武则天时期,朝廷严禁杀生,大臣们因此苦于吃不到荤腥。有一次,御使大夫娄师德奉命到陕西巡视时,地方官员设宴招待他。厨师先端上羊肉,娄师德见到便斥责道:“皇帝好德,下诏严禁杀生,你们为何杀羊 ?”厨师回答说:“豺咬杀羊。”娄师德听后自言自语:“豺真懂事 !”于是举筷便吃。一会儿,厨师又端上鱼。娄师德又问:“为何杀鱼 ?”厨师又回答:“豺咬杀鱼。”娄师德听后便骂道:“笨蛋 !何不说獭 ?”厨师忙改口:“獭咬杀鱼。”于是,娄师德又心安理得地吃起鱼来。   在现实生活中,娄师德式的…  相似文献   

9.
程刚 《党课》2012,(8):119-119
美丁鱼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这种鱼全身彩装,美丽无比。但它却十分懒惰且毫无坚持力,游动时慢慢腾腾,遇到障碍物时,不是努力超越,而是折身返回。 每到秋天来临,美丁鱼便会逆流而上游到西特湖去产卵生子。人们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从亚马孙河到西特湖,逆流而行400多公里的路程,况且其间有一个巨大的瀑布,落差有七八米,依美丁鱼那样的性情,是无论如何也游不到西特湖的。但美丁鱼的现实毒雾却打破了人们的猜疑——每年都有数不尽的美丁鱼超越瀑布,来到西特湖。  相似文献   

10.
商人坐在海边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渔夫划着船靠岸,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商人先是对渔夫才一会儿工夫就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又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些鱼?渔夫不以为然:这些已经足够养活我一家人啦!商人又问:那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干什么?渔夫答: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务鱼.  相似文献   

11.
从公仪休嗜鱼拒鱼说开去文水千多年前,鲁穆公的宰相公仪休是一个嗜鱼如命的人。他担任宰相以后,鲁国各地有许多人争着给公仪休送鱼。可是,公仪休正眼不看,并令家中管事之人,一条鱼也不准接受。他对弟弟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  相似文献   

12.
事理     
不能及时成功就是失败 由于后院紧邻被列为鸟类保护区的森林,使我经常能观察到鸟类的生态,尤其是在屋檐下挂了野鸟的喂食器,躲在百叶窗后,更可以近在咫尺地看它们的小动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句农谚:“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利用稻田,鱼稻并作,不仅能坐收渔利,还能使水稻增产,是典型的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业。2007年,湄潭县从浙江省青田县引进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田鱼并试养成功,全县步人了培育新水产产业的轨道。“稻鱼共生系统”工程的发展和推广,无论对发展生态农业还是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党员一件事     
恒台县起凤镇鱼二村58岁的妇女田爱花被选为十大“孝感淄博”楷模之一,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当之无愧。鱼二村党支部书记巩子清说:“30多年来她一直像伺候亲生父母那样照顾相继卧床不起的公公婆婆,有这样好儿媳,是老人的福气,也是我们村的光荣!”  相似文献   

15.
《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似文献   

16.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见到水中的游鱼便对惠子说:“你看这鱼在水里游的多开心!”惠子却反问他:“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6):79-80
一先生去河边钓鱼,先穿了片树叶,半天没鱼上钩;他又换了块面包,一样没鱼上钩;没办法他只好去换蚯蚓,还是半天没鱼上钩。气急之下他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摔入河中说:“到底要吃什么自己去买吧!”  相似文献   

18.
@@贿赂,在古代又叫苞苴,本意是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可见,较早的贿赂无非是送鱼肉。春秋时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人买了鱼给他送礼,可是公孙仪从来不收。公孙仪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礼,就要按人家的意愿办事,就难免要犯法,一个正直的人不该这样做。试想,如果我犯了法,就成了罪人,还能吃到鱼吗?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公孙仪的话,道理再简单不过,可惜后人在面对“鱼肉”时乱了方寸,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严阳 《前线》2014,(2):119-119
早上去市场买菜,在一家水产店买了几条大黄鱼。虽然叫大黄鱼,其实并不大,比过去的小黄鱼还要小。据鱼老板介绍,他已经多年没有卖过真正的大黄鱼了,甚至一些渔场也多年没有形成渔汛了,市场上一条货真价实的大黄鱼竟可以卖到万元以上。我感叹地跟鱼老板说:“为什么捕鱼的就不能耐心一些,等鱼儿长大一些再捕上来?”鱼老板笑道:“等长大了,还能轮到你捕吗?”  相似文献   

20.
正我住的小区,相邻一座湖,市区一条有名的河流也从湖中穿过。湖宽水深,为此吸引不少市民与飞禽在这里留足。鸟类中逗留时间最长、数量最多是野鸭子。一年四季我都会在湖边散步、拍照,对湖区的一动一静颇为熟悉。然而,一年前,正是水丰鱼肥的9月,一群精灵一样的野鸭子弃湖而去,好久不见踪影,到底是何故?一个地方环境的好坏,除了人的感知外,飞禽走兽感应更强,说它们是环境优劣的检测员一点不假。此处湖面至少有三四个足球场大,其中有一处避风港一样的湖区吸引着众多鸟类在这里觅食,也许是鱼类集中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