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行政立法“根据”,是指宪法和组织法(即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同)所规定的: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要根据宪法和法律;国务院各部、委制定规章,要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还有国务院的决定、命令,下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上的地方政府制定规章,要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依此规定,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都要以其上位法为根据,“根据”应当是行政立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在实际上,无“根据”地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学者也认为:行政机关对于某些行…  相似文献   

2.
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具有规章制定权,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规章制定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说的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包括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下同)依法制定的规章。按照宪法和200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立法法》规定,制定部门规章,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这也就是说,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制定规章,不仅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也可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和命令。笔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应该说,地方性法规这一块的概念是比较清楚的,在实践中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然而关于国务院部、委规章的概念却有所不同了。按照《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和《行政诉讼法》所明示的都是“国务院部、委规章”,但国务院1990年2月18日发布的《法规、规章备案规定》中却这样规定着:“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所制定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就是说,不仅国务院各部、委可以制定规章,国务院的各直属机构也可以制定规章。笔者认为,国务院作出的“部门规章”的扩  相似文献   

5.
试论扩大规章制定主体范围伍远超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有权制定规章。这就从法律上明确限定了规章制定主体只有上述几类。但是,由于我国地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审理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如何参照规章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一、规章的概念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的规定,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部、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等等。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圳市、厦门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等等。规章具有以  相似文献   

7.
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行为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关于行政规章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效力问题,不但在理论界有分歧,在实际部门也有些不同看法。本文试就此作初步探讨。一、行政规章的内涵我们目前所说的行政规章,通常是指《宪法》第九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各部、各委员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规章。行政规章,简单说就  相似文献   

8.
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依据制定主体的不同,规章可分为部委规章和地方性规章。它既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之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行政规章在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由于《行政诉讼法》的通过,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颇多争论。笔者以为,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关于规章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上,行政规章是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之一;调整不同社会关系的行政规章分属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并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地讲,制定行政规章是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职权。《宪法》第90条第2款规定:“各部、各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所谓行政规章,是指经合法授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制定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根据我国宪法第90条第2款和地方组织法第51条第(一)项的规定,目前我国的行政规章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国务院立法权限若干疑难问题 (一)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立法权限 根据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享有制定行政法规的立法权。 宪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这一规定表明,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立法权是有限制的,必须根据宪法和法律。为讨论的方便,本文权且将宪法对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这一限制称为“根据原则”。 1.对“根据原则”的不同理解 对“根据原则”的确切含义,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立法实际工作机构的同志,都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行政立法要有“根据”,这是宪法和组织法(指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同)规定的。但在行政立法实践中,没有“根据”而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权监督的机关似乎也没有制止。有些学者还认为,对某些事项,没有“根据”也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这些事项,有的指“具体行政管理性事务”,①有的指“行政机关内部的管理事项”,②有的指“不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用法律规定的事项”等。③这就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行政立法是否都要有“根据”?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对…  相似文献   

13.
瑕疵行政规章形态与成因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规章,在我国指法律授权的一定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我国的宪法、组织法等明确规定,只有国务院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某些经济特区市的人民政府,才能成为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①国务院的若干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2条第3款推定,也具有制定行政规章权。在我国,行政规章属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十分突出:首先,行政规章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依据。现代社会中行…  相似文献   

14.
<正> 《宪法》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务院有行政法规的制定权,中央各部委有部门行政规章的制定权,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级人民政府,省会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有权制定规章。近年来在改革开放中,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大量行政法规、规章,这些法规、规章已经成为政府领导改革、保证新旧体制顺利交替的有效手段,成为为适应新的经济体制而形成的新的行为规范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法规制定程序,保证行政法规质量,根据宪法、立法法和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行政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制定行政法规,应当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第四条 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国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直属机构应享有规章制定权陈海萍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应否享有规章制定权,学术界对此存在争议。我国宪法第90条第2款只提到了各部、各委员会,而没有提到各直属机构,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各部各委员会有规章制定权,而各直属机构没有呢?笔者对此问题谈点看法。虽然国...  相似文献   

17.
规章是具有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普遍约束力的反复适用的办法、规定、规则、规程和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是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延伸和补充,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规章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发布的部委规章,另一类是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地方政府规章。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各地的实践经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应该是:在法律监督上,主要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下一级国家权力机关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比如,对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规章、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进行监督;对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下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进行监督;对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本级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有关批复以及有关案件的判决、裁定和决定进政监督;对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任免本级国家机关有关组成人员的事件进行监督;对本级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其他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86,(8)
社会主义的编制规划,具有法规的性质。邓小平曾指出:“编制就是法律。”首先,编制工作是依照法律进行的。《宪法》第89条第17款规定:国务院“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其各部、委机构的建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总理提议并报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下属工作部门  相似文献   

20.
立法为改革而动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立法工作步入了弥足珍贵的黄金发展期.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诉法、“八二宪法”等一部部法律相继出台. 由于既有法律很不完备,改革开放初期,主导法治建设与经济改革关系的主导性思维是改革先行,先破后立,边改边立. 从1979年到1994年的十五年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5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颁布了700多件行政法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者批准了3000多个地方性法规,另外还有大量的行政规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