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2年4月28日,团市委在我院举行了《上海青年志》首发式。《上海青年志》是团市委组织编纂的一部大型志书,也是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同类志书编纂的第一次尝试。经过100多位专家、学者等社会各方面人士近4年的共同努力,于今年4月正式出版。志书内容包括青年人口、青年组织与社团、青年运动、青年社会教育、青年生产与科技实践、青年文化、青年对外国及港澳台交流、青年问题与法律保障、青年研究、青年人物等十个篇章,共225万字(内附5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上海青年志》第一次以年龄群体切入,系统记述1900—2000年的100年间上海青年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一次系统记述100年来上海青年组织、青年工作及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轨迹,第一次系统展示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上海青年英烈及青年先进人物,是认识、了解和研究上海青年、青年组织及青年工作的珍贵志书。我们对《上海青年志》这一珍贵志书的问世表示热烈祝贺。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80周年,《上海青年志》的出版发行是对建团8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在此,我们特意刊载志书的总述与读者们一起共同回顾共青团走过的80年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前辈们创造的丰功伟绩,以此来纪念建团80周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青年中广泛开展了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广大青年中全面建立起和新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抵制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思想、帝国主义思想、官僚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反动和落后的思想文化对青年的影响,把广大青年逐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次活动准备充分,时间长,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青年团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广泛,各方配合,效果显著,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代上海青年中初步建立起了新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为后人提供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青年中广泛开展了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广大青年中全面建立起和新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抵制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思想、帝国主义思想、官僚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反动和落后的思想文化对青年的影响,把广大青年逐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次活动准备充分,时间长,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青年团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广泛,各方配合,效果显著,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代上海青年中初步建立起了新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为后人提供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青年中广泛开展了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广大青年中全面建立起和新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抵制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思想、帝国主义恩想、官僚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其他反动和落后的思想文化对青年的影响。把广大青年逐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次活动准备充分,时间长。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青年团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广泛。各方配合.效果显著。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代上海青年中初步建立起了新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为后人提供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作为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之际,2012年5月6日,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发起成立。学院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为上海共青团培养公益创业、志愿服务和社团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同时成为“联合国上海志愿服务发展项目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6.
上海滞后的创业环境建设,如青年创业观念保守、资金保障政策不足、创业中介服务缺乏和创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成为阻碍上海青年创业的"瓶颈"。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确立创业文化支撑体系,改变上海青年"白领"意识强、"首领"意识弱的保守观念;确保创业投融资支撑体系,为上海青年创业提供第一桶金;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为上海青年创业提供便捷的一门式服务;形成项目和技术支撑体系,使实用型项目和技术成为吸引上海青年创业的动力;建设创业基地支撑体系,畅通上海青年创业的信息交流;大力推广创意创业,更多地鼓励有专长的高学历青年创业,以此优化创业环境,为上海青年创业另辟新径。  相似文献   

7.
上海电机学院青年志愿者工作在近几年里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及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了近百余项任务.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人数达到了近万人次.……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推动爱心上海青年公益主题行动,不断深化上海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动、上海青年献血志愿者行动、残健同行助残扶残行动,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建设和谐上海,5月20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520,我公益“爱心上海大型青年公益主题行动,活动当日,全市设立了385个公益服务点,有10万余名爱心市民和青年走出家门,围绕“520,我公益“的活动主题,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为特殊、残疾人士献爱心、践行交通文明以及各类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9.
青春创业行动2002年11月提出至今,山东省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认真实施,且卓有成效。青春创业行动符合国情也适应了当前的形势,是为政府排忧解难,为政府所赞成、青年所欢迎的举措。当前,是青年就业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的转轨,大批职工下岗,就济南下岗职工3.6万人,其中30%是青年;农村60万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其中多半是青年,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满足了城市基础劳动力的需求,但也给本已紧张的就业形势增加了压力。因此青年就业成为近几年来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极为关注的话题,也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第二届上海青年发展战略论坛”的总体情况,并对参与论坛研讨的领导和专家就“未来五年上海青年与青年工作发展战略”主题发表的意见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1.
上海社区青年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社区青年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上海团市委于2007年6月对上海社区青年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本文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之上对社区青年的基本特征、就业观念、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尝试运用SWOT模式分析对上海社区青年就业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篇     
1919年,五四运动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序篇. 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把青年的成长与上海这座东方明珠的未来紧密相连. 在五四火炬光芒的照耀下,所有的记忆铸成了一枚徽章,戴在挺立时代潮头的中国青年胸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青年民间组织发展迅猛,成为不可忽视的青年社会现象.为更好地联系、服务和凝聚青年民间组织,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3至5月,团市委专门成立了青年民间组织课题组,对能够充分展示青年文化、体现青春时尚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有一定规模的30家青年民间组织,采取个案社会访谈的方法,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针对青年民间组织的领袖、组织运作、社会参与三部分内容撰写了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2012年10月20日,"青年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上海团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校庆六十一周年学术论坛在我院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青年学科建设与发展"专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意义的研讨。本次研讨会对于推进青年学科建设、促进青年研究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摘编部分与会  相似文献   

15.
上海青年风尚节是上海青年家园为青年社团组织搭建的展示组织风采、倡导青年文化、促进相互交流的创新项目.2005年、2006年分别于闵行体育公园、长风公园举办首届、第二届青年风尚节,每年都有50个以上的社团组织展示,上万名青年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16.
增强凝聚力是事关共青团全局和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共青团在青年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凝聚力。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后,在世情、国情、党情等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遇到了挑战。从上海国企青年对团组织的看法调研来看,团组织在青年成长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新时期青年的需求多元化,团对青年的服务能力优待提高,团的凝聚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为迎接上海青年工作会议的召开,切实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立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探讨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4月14,日团市委、解放日报、文汇报、青年报社和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了“上海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温州市青年联合会上海工作委员会于2005年7月3日在上海虹桥迎宾馆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成立大会,团上海市委、团浙江省委和团温州市委的领导均到会祝贺,共2000多名温籍在沪青年参会,并特别邀请复旦著名教授谢遐龄与上海证交所副总裁方星海作了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19.
温州市青年联合会上海工作委员会于2005年7月3日在上海虹桥迎宾馆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成立大会,团上海市委、团浙江省委和团温州市委的领导均到会祝贺,共200多名温籍在沪青年参会,并特别邀请复旦著名教授谢遐龄与上海证交所副总裁方星海作了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本刊是共青团上海市委主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从2014年起本刊由《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为《青年学报》。本刊更名后,将以“宣传和落实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方针政策,刊发青年工作学术研究文章,探讨青年问题和青年工作,关注青年现实,服务青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