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股权激励制度的经济价值在于通过企业内部的契约安排,使经营管理者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者,进而改变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促使经营管理者为达成企业股东的利益目标而采取行动。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股权激励制度的经济价值还必须依靠法律的制约和市场竞争的制约。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激励过度问题反映出了我国在法律保障和市场建设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上市公司纷纷选择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作为其为高管准备的"金手铐"。但由于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的缺失,股权激励在带来较多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厘清股权激励的规制缺漏,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法律规制,将使得股权激励能真正地推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变革,满足其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制度是以员工获得公司股权的形式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权利,使其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利润分享,并承担经营风险,从而使员工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而服务的一种制度。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相继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股权激励的内容、实施程序,监管和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股权激励制度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计划是一种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方式,有限责任公司同样需要此类计划。但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面临的特殊法律问题。如股权来源、股东人数限制及权利实现与股权变动等问题。本文认为确定股权激励方式很重要,并且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文件及善用信托制度等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5.
《商务与法律》2006,(1):46-47
2006年1月1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瑚办法》(试行)开始实施。该《办法》主要内容包括:(1)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非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相似文献   

6.
王永德  刘云亮 《行政与法》2009,(12):109-112
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是现代公司结构治理的重要措施和内容之一。股权激励适用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内部职工,它具有许多法律特性,如激励标的及对象特定性、激励股权锁定性、激励程序公开性等;我国近几年在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激励标的征税标准不明、对制定股权激励计划主体公正性存疑、激励幅度和业绩评价均无法律依据、激励机制监管缺失等等;解决问题的对策有:明确股权激励措施的税率制,实行独立董事股权激励计划负责制,实行股权激励标准制,完善股权激励监督制等等。  相似文献   

7.
环境知情权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是知情权的内容之一.它既是公众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又是公众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必要条件.环境知情权是知情权在环境领域的细化,是公众表达环境利益诉求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比较国外环境知情权的相关立法,分析我国环境知情权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环境知情权完善的法律措施,从立法模式完善、政府责任明确、公众参与制度确立、企业责任明确、法律救济等方面提出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但其背后也产生了环境资源保护的难题。其产生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尚未为成为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环保部门权限不清等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解决好环境资源保护这一难题,而完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环境资源法律保障体系是解决好这个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的有效衔接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手段,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底层建筑,当前在顶层立法、监管手段、交易制度、转板制度、信息披露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法律制度亟待健全。通过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等手段,从法治保障的视角对发达国家场外资本市场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借鉴,在梳理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相关法律制度沿革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法治保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明社会背景下,环境利益亟待纳入法律保障范围,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若想实现对环境利益的全面保障,有赖于整个法律体系即宪法、环境法以及其他传统部门法的有效的分工、配合,其中环境法是以保障环境利益为其根本追求的独立的部门法。为法律所保障的环境利益分为"强保障环境利益"与"弱保障环境利益",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既要关注环境权利、环境权力以及相应的环境义务对"强保障环境利益"的保障,也要关注对"弱保障环境利益"保障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研究,业界关注点大多集中在上市公司层面,而对非上市企业关注度较弱,但非上市企业对股权激励制度同样存在需求.本文分析股权激励机制的原理以、实施过程中潜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出现了机构性的调整,社会分层加剧,就涌现出大量的社会弱者,“弱势群体”这一词语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专注,逐渐上升,现在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法律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日后国家弱势群体法律保障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陈晴  赵应应 《法制与社会》2010,(29):90-91,103
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三十年,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同时,法律机制的不健全与缺位使得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对闭塞与缓慢,中国经济正面临生产方式转轨的过程中,股权投资是生产方式改革的助推器,而当今国内关于股权投资基金的立法却相对落后。本文拟从股权投资基金立法的一般规律出发,探寻股权投资基金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环境知情权是环境信息公开的目的,环境信息公开是环境知情权的前提与保障,只有政府开放其信息,公民才能实现他们获得信息的权利,才能真正的实现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现阶段我国对公民的环境知情权的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从法律制度方面确立对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它们在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存在缺陷与不足。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法律、法规建设,为更好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6.
试论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辉 《河北法学》2006,24(6):32-39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其利益与企业趋同,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目前,由于现有制度的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不足与激励不当的问题并存,激励效果也不尽理想.为此,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以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7.
法律激励的理想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功能是法律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不论是在法学理论探索还是在部门法学研究中,法律激励问题已经逐步获得关注。然而,对于法律激励的制度设计尚需要价值目标的方向性指引,唯有明确法律激励的理想形态才能有效实现激励机制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化。法律激励的理想形态最终表现为对行为主体自我激励的激励功能。这一理想形态不仅是激励理论的发展目标,也是法律激励的客观要求和理论归宿。而这一最终理想形态的实现则依赖于法律制度的能动激励与互动激励的有效实践。三种理想形态相互支撑,构成了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8.
法律治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非强制性的法律激励。法律激励的场域存在于法律关系的实践之中。法律激励的实现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六种模式:权利模式与义务模式、奖励模式与惩罚模式、助力模式与阻力模式。各种模式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互相辅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障现状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税人权利是指依据税法学原理,结合宪法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纳税人在税的开征、税的征管和税的支出等领域,在税务立法、税务执法、税务司法等阶段应当享有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这是本文作者在分析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之后得出的定义,并据此对我国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障现状作了评析,在肯定其进步与完善的同时,更着重分析了不足之处,提出了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因瑕疵股权转让在实践中引发纠纷现象不断涌现,我国法律目前尚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公司的法理学术研究中,大多侧重于出资瑕疵与相关责任,也缺乏法律方面系统性的研究。本文作者就对常见的瑕疵股权转让存股权转让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