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恩 古代养生,大都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三知”属养德范畴。“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会感国恩、党恩;想想身从何处来,就会感父母的养育之恩:想想自己学到的本领,就不会忘师恩;想想困境中的关爱,就不能忘亲友的援助之恩。老年人只要对生活、社会充满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2.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句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似乎说明了中国人历来就有“靠父母”的传统。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靠父母”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伸手向父母要钱要物、取父母之所有、尽父母之所能,心安理得、理直气壮。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心态,“啃老”现象才会大量存在,而且引发了不少令人深思的故事。 “啃老”现象何其多 世界所有的民族中,恐怕再没有比中国父母爱子之切更令人感动的了。为了满足子女的需求,许  相似文献   

3.
备课卡片     
给孩子一个冲突如今,在中国大多数的三口人之家,孩子生活在父母营造的一个风调雨顺,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世界里,孩子几乎是生活的主宰,他(她)需要什么,即使是条件不具备,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她)不需要的,父母也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避开。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叫矛盾?几乎没有这样的概念。久而久之,孩子身上就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着自己转的虚幻光环,于是,当他们走出父母的呵护,步入自己照顾自己的独立生活环境中时,就会遇到冲突而不知所措,导致情绪剧烈波动而不能自拔。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吃亏”问题的议论我们是经常听到的,但认为“吃亏就是福”的这类议论似乎还不多。的确,“亏”与“福”作为人们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对矛盾情形,由于每个人世界观的不同,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就不尽相同,甚至会截然相反。社会中那些只谈“吃亏”的人,就是由于受到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及其它一些观点的影响,致使他们对“亏”与“福”这对矛盾不能正确看待,往往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而看不到两者还有统一的地方。这些人的  相似文献   

5.
后进队员,是指那些不安心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队员。对待这些队员,不仅不能不管不问,而且还要更注意做好他们的工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一视同仁,不另眼相看。对待后进队员要和其他队员同等相待,不给“小鞋穿”,处理问题要客观,不增添个人色彩,否则,往往会使矛盾更加激化,适得其反。二、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中多帮助。后进队员往往逆反心理强,不愿跟领导接近。这就要求我们多跟其促膝谈心,把握其思想脉搏,及时做好思想疏导、教育工作,避免他们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三、及时发现其“闪光点”。爱美之心,人皆…  相似文献   

6.
纯真、乖巧、热情,我们在谈到小孩子时,脑子里想到的都是这些词汇。但是还有一组词汇也同样适用于他们:顽固、坚定、霸道.还有赢家。如果要和孩子们争论什么事儿,最终获胜的往往是他们.而父母则会败下阵来。很多父母都会对自己说:“我们恐怕现在就得下楼把孩子的玩具小象拿来吧,因为最后我们还是会答应去拿的。”  相似文献   

7.
在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上,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即矛盾的特殊性和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不是一回事?一般哲学通俗读物及某些哲学教材未提及此问题,至使有的人,特别是初学哲学的人在学习矛盾特殊性一节时,感到不好理解。往往提出这个问题。其实,矛盾的特殊性和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两回事,而且不能混淆,否则就会造成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与别人打交道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和别人合作。为此就必须进行有效沟通,争取被对方所了解、所接受,并且争取成为受对方欢迎的人。对以上之点如果不注意,往往就会自惹麻烦。今年春竹,我到上海看望老人,初一早晨,一位同志不到八点钟就敲开了我父母家的门。他家距离我父母家60公里,开车来也得需要半个多小时。我当时很高兴,我说:“谢谢你,  相似文献   

9.
先哲孟子曾经有过一句路人皆知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说,人在忧难艰苦的环境中可以生存发展,而在安逸享乐的环境中却往往毁灭。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的孩子生活在“安乐”之中,但我们却要使其走向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从小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我们现在虽然年龄还小,还不能完全自立,很多方面还需要父母的帮助,但决不能养成娇气。中国有句俗话“娇子不成器”,意思是娇生惯养的人,不可能成长为有用之材。我们不能总在父母庇护下生活,总有长大的一天,只有从小起就刻苦磨练,将…  相似文献   

10.
梅德高 《理论月刊》2003,(11):F002-F002
孟子生当乱世,其时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德治并不简单意味着道德教化,而是首先要施行仁政,以德惠民。孟子认为,以德惠民并不是君主的恩赐行为,而是关系到其统治存亡的治国措施。就君民关系而言,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政治成败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施行仁政必然得到民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社会和谐而言,民众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财产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民众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本无法接受治理和教化,“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实施以德惠民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使民众有维持生活的能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三是省刑薄税,“省刑罚,薄税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四是善养孤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相似文献   

11.
两岸交流中的政治文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中,不少人强调中华文化的共同性这一面,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忽视两岸政治文化的重大差异,在交流中已经发生一些困扰。例如,当一方就某些政治问题发表意见时,必然反映出基于其政治文化的认知、情感和评价,这就与另一方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可能被视为进行“统战”或“政治渗透”;当一方看到对方的政治生活与自己的政治理念不相符合时,就会感到格格不入,有时还会提出批评指责,并且引发“说服对方的冲动”。这些现象表明,有必要对海峡两岸的政治文化进行具体细致的考察,加深理解,而相互理解则是克服上述困扰,使两岸交流能够达到良性互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许晓平 《新东方》2005,(10):1-1
在谈到民主决策时,“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和“少数服从多数”是经常被提到的。这两个说法,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既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那为什么还要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服从,不是把真理给放弃了吗?学问出自矛盾中,从表面矛盾的事物中寻找其统一的实质,这正是辩证思维的特点。“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和“少数服从多数”就属于这类表面矛盾而本质统一的情况。两种说法,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是从真理产生的过程来说的。真理不可能被大家同时认识到,总有先后之分,也就是说先认识到真理的总是少数人。在这个意义上,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是指真理产生的开始阶段的特征。当我们把决策过程当作一个过程来看时,很明显,两种说法是针对决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层面来说的。一个好的决策,不能没有好的思路,不能没有思想火花。而这可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孝道态度与行为的代际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作为儒家伦理和中华文化的原生性核心概念和首要德性,一直延衍至今。孝的核心和基础内容是“善事父母”,主要包括赡养、顺从和悦亲等内容。赡养,即从物质上奉养和悉心照料;顺从,指尊敬父母和不违背父母意志,使自己成为父母意志的执行者和体现者;悦亲则是指体贴和关心父母,在精神上使父母感到愉悦。在现实生活中,“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之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杨国枢《中国人之孝道观的概念分析》  相似文献   

14.
感谢苦难     
30年前,我降生在黄海之滨的一间茅舍里。这块土地,早年“雨天水汪汪,晴日野茫茫”,后来又经受那荒唐年代的一番折腾,人们生活的艰难也就可以想见了,何况我的父母老实巴交、家中又祸事不断呢! 记忆中,我童年的玩具只有铜板——一枚较之普通铜板要大,要重一倍的大号铜板,那是妈妈收拾屋子时无意中看到的,它使我在小  相似文献   

15.
6、进城农民平等意识与相对剥夺感之间的矛盾,促使部分进城农民非法致富动机扩张一直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不容易体会到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不平等,而一旦走进城市试图生存下来的时候,进城农民就会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平等产生强烈的震撼。在城市,工作肯干并有效率的“农民工”往往受到带有歧视性的雇用,工资低,待遇差,大多只能干“累、脏、差”的活,多劳少得,缺少福利,缺乏安全感;相反,一些不肯出力而“混日子”的城市“固定工”,由于具有“高附加值的社会身份”,往往向管理、技术的工作岗位聚集,得到的报酬也往往较高。由此形成二者工资待…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会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甚至造成决策失误,使党和人民事业蒙受损失。因此,在决策、开展、推动一项工作和解决各类矛盾、问题之前,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  相似文献   

17.
学与玩     
高中的生活是紧张的,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往往很难抽出时间来玩。有些同学因贪玩而学习成绩下降,无疑的,在一些家长、老师、同学的眼里,“玩”是“学习”的敌人。“学”与“玩”,本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双方共处于同一矛盾的统一体中,这矛盾的统一体就是我们中学时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警服对人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论多数人能通过着装识别警察。人们在繁忙的街道上需要帮助时,往往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搜索警服以寻找警察。在十字路口,多数驾驶员会自觉服从身穿警服的人的指挥手势。罪犯看到着装警察时,也会收敛其违法行为。为人父母者教育子女要尊敬和信任穿着警服的人。是什么原因使得用廉价面料制作、穿着闷热不适的警服具有如此“魔力”呢?因为作为职业服装,警服是警察执法的标识,它传达出了力量和权威。警察一旦穿上制服,就会让人觉得与众不同,他(或她)使人们脑海中对警察的模糊印象具体化。研究表明:服装对人们的认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26一、教态仪表要“大方”。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衣着举止、抬手投足、表情态度,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相反,若我们的教师不注意生活细节,过于不拘“小节”,就是“才高八斗”也难得学生的喜欢与接受。二、对待学生要“大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矛盾与磨擦。教师要“大度”一点,不是有句话“青年人犯错误上帝都能原谅”吗?对于这样的教师学生就会“敬而服之”。三、对待知识要做“大家”。一个好的政治教师一定要有极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要能居高临下从整体上把…  相似文献   

20.
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两个“那么”的关键词,至今印象深刻。“一部法律的规定有很多,但群众最关注的往往就那么几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会不少,实际上关键的问题往往就那么几个”。这两个“那么”看似很平实,内涵却十分深刻,道破真谛,牵住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工作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