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C 2 4过丝{主i二{:‘向前向前向前!队伍注: 1993年冬作于延安1993年冬作于延安。原为献给英勇的八路军将士的《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由鲁迅艺术学院合唱队与乐队首次演出于延安。解放战争时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中,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88年对歌词进行了修改。八路军进行曲@公木 @郑律成  相似文献   

2.
延安情思     
印象中最早听说延安,是在小学阶段。当时读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其中《为人民服务》中提到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就是在延安烧炭时牺牲的,毛主席专门写文章,高度评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对延安多了些了解,但也只是陕甘宁边区、革命圣地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文苑》2010,(7):26-30
哈里森·福尔曼是一位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朋友,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1944年夏,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冲破重重阻碍,从国民党控制下的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抗战圣地延安,报道了模范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及艰苦卓绝、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写下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此书后来被译为《北行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4.
在被誉为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在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值得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  相似文献   

5.
诞生于“婴儿室’的《北风吹》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深入农村,深入群众的过程中,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凶狠的地主用逼债的方式逼死了佃户,并在霸占污辱了佃户的女儿后,欲杀害她。在地主家好心的佣人帮助下,佃户女儿逃进了深山,从此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久而久之,浑身长满了白毛,成了白毛女。抗战爆发后,在八路军的救助下,白毛女回到了人间,又过上了人的生活。这个故事改编成文艺作品后在延安广为流传。 为了给党的七大献礼,延安鲁迅艺术剧院的师生根据这个故事,精心创作出了一个以“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的大型革命新歌剧剧本,取名《白毛女》。 对于歌剧来说,最能体现其艺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0,(12):F0002-F0002
《陕西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3月25日创刊于延安、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边区群众报》,是全国最早创刊的党报之一。经过七十年的发展,陕西日报社目前拥有《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村报》、《当代女报》、《西部法制报》、《新闻知识》、《报刊荟萃》等五报两刊。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陕西日报社全体干部职工改革创新,顽强拼搏,推动报社实现了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德刚 《奋斗》2012,(9):33-3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向全党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其实,对于这个命题,70年前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了出来。《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篇演讲,该文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两篇讲演同为他推动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在该文中,毛泽东指出,“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对于马克思主义.“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的八路军(十八集团军)驻湘机构,一般称为“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我认为应正名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依据如下: 1、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七日王凌波同志在延安行政学院写的《自传》中说:“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离延安,十二月九  相似文献   

9.
刘强 《党史文汇》2008,(1):30-33
1939年11月12日,毅然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延安参加抗日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逝世。毛泽东主席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而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毅然串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新西兰人葛礼馥、英国人许岩礼夫妇、美国人斯坦莉小姐(护士)、  相似文献   

10.
曾毓成 《湘潮》2014,(10):50-50
《新民主主义论》,系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最初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发表于1940年2月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解放》杂志第98、99期合刊登载此文时改题为《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前,《新民主主义论》在湖南印行过单本行。  相似文献   

11.
徐光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25年8月,河北雄县段岗村人。13岁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冀中抗日烽火中逐渐锤炼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自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如今他已在文学道路上不懈地跋涉了67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少小灾星》《四百生灵》,  相似文献   

12.
林育均 《当代党员》2011,(11):67-68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写成于1937年7月。由于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损失,《实践论》就是作者为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讲义中的一部分。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相似文献   

13.
“飞夺泸定桥”从命名到传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惊险奇绝地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以一篇题为《飞夺泸定桥》的短文记述了这段战事,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1942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  相似文献   

14.
王凤青 《世纪桥》2009,(6):40-41
1940年2月3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了一封毛泽东等参政员为“华北慰劳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的电文。电文指出:“近顷以来,此间迭据报告,陕甘晋冀豫等省特务机关通令所属,略谓国民参政会华北视察团行将莅临,主要任务在搜集材料,证明此数省摩擦事件之发生,其咎均在共产党八路军与陕甘宁边区,然后携返后方,向当局建议处理办法。并在下届参政会中提出议案,实行取消陕甘宁边区与八路军之特殊化,并乘机打击共产党。着各地特工人员注意搜集材料,并配合党、政、军各机关,准备欢迎视察团,务达上项目的等情。”  相似文献   

15.
修耀华 《当代贵州》2013,(26):58-58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于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这份报告与《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一起,成为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在今年6月18日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再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领会整风精神,对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入东北。当时正在满洲医科大学(后来更名为沈阳医学院)念书的吴成中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党和八路军。1947年,根据《波茨坦协定》,东北由国民党接管。吴咸中间八路军,国民党和共产党有何区别。一个八路军战士告诉他:“国民党是啥滋味,你们尝尝就知道了。”不出所料,国民党的涣散与野蛮,让吴咸中极度厌恶。同年,吴咸中来到了天津中央医院(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实习。“当时,医院已经有地下党在活动,主要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政策,同时帮助高校学生进入解放区。”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吴咸中的生活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王建柱 《共产党人》2007,(18):45-46
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威武雄壮、高亢嘹亮的战歌,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很快就唱遍中华大地。解放战争时期由《八路军进行曲》改称《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决定  相似文献   

18.
<正>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专业电影拍摄机构,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1938年到1940年,延安电影团所拍摄的第一部人民电影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生活、战斗场景,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延安电影团: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电影制片机构  相似文献   

19.
地雷战     
林木 《党史博览》2011,(8):1+58-F0002,F0003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一书。书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活动在敌后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和民兵,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多种机动灵活的战术,有效地杀伤了敌人,保存了自己。地雷战就是其中重要的作战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1939年1月,《八路军军政杂志》在延安创刊,这是一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机关刊物,编委会由毛泽东、王稼祥、萧劲光、郭化若、萧向荣等5人组成。毛泽东亲自为这本杂志的创刊号撰写了发刊词。当时,我的父亲林金亮撰写的一篇署名文章有幸刊发于这本杂志的创刊号的"战地通讯"专栏,标题是《一个模范的伤兵医院》,副标题是"摘自晋察冀边区重伤医院的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