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凯  张杏 《学理论》2013,(24):98-9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部分大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我校组织的实践小组,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有健康的生命观,少数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偏差。为深入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观教育,大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应当三位一体,重塑生命观教育的价值,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学理论》2013,(3):165-166,183
由于工具理性的扩张,价值理性的萎缩,使当代教育和大学生忽视了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错误认识或是生命价值观扭曲。适时开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既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紧迫任务,更是促进社会发展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具体凝结,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道德力量,是新时期广东改革开放,建设幸福广东强大的思想保障、精神支撑。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价值选择直接影响、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为此,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引导,必须提高对当代大学生广东精神培育必要性的认识,使广东精神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体追求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当代高校教育和大学生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希望通过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大学生充分认识、理解、热爱、尊重生命,挖掘和拓展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创造生命的价值,最终实现生命的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昆仑  卓家武 《学理论》2010,(3):100-101
生命道德是调整人与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人类生命及它类生命之间关系的道德。当代大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能够自觉担当起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生命道德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生命责任意识缺失的状况,并且逐步呈现出以下两种趋向:一是对自我生命的保护意识趋于理性;二是对社会生命的责任意识趋于淡漠。  相似文献   

6.
李羽 《学理论》2011,(3):229-230
大庆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一种实战精神。大庆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理论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驱动力,同时对于确立和发扬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论高校生命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璐璐 《学理论》2010,(16):211-212
近年来大学生伤害他人和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这些表现出的均是大学生对于生命意识缺失的一种现象,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从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意义等方面入手,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行和完善高校生命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沈浩  李卫红  李文丽 《学理论》2013,(12):377-37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同时,重点从高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开展生命教育四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4)
"中国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中国梦"教育为切入点和契机,反思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推进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4)
生命是宝贵的,它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命教育的探索应该贯穿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生命作为教育的根源和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只有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教育,通过系统的生命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和存在原因出发,结合实际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9)
《庄子》以其奇特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恣肆汪洋而著称于世,成为恢宏瑰丽的中国文化宝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思想源泉。《庄子》思想视野的深邃宏阔,对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过程中拓宽生命教育视域、锤炼"教"理念和提升"学"效果都具有历久弥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桂香 《学理论》2012,(18):181-182
大学生抱怨实证调查显示,大学生抱怨是当代大学生中一种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导致大学生抱怨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大学生抱怨实际折射出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几种主要不良心态。大学生抱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倾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应从加强社会实践、解决好大学生就业、生活等"有形"难题、引导大学生合理地宣泄抱怨情绪、建立大学生心理援救长效机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抱怨进行有效疏导。  相似文献   

13.
邸灿 《学理论》2015,(3):251-252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提出了构建以微博、微信为主要平台的"微生活"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一新概念。通过发挥微博、微信"短、平、快"的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大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老子思想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其思想中的"上德若谷"、"道之博爱"、"行不言之教"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具有积极意义。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群  孙海涛 《学理论》2012,(33):187-188
通过对某医科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专项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的新视角,进一步构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教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5)
"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一种理想信念,与每一个大学生自身的理想信念有着紧密的内在契合度。把"中国梦"主题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应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当前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研究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瓶颈及原因,通过探索"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个路径,力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朱萌 《理论与改革》2015,(2):189-192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无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需要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也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掘其自身生命力、展现其亲和力、实现灵根深植的一条发展之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角度来看,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进行的以探询生命意义、确立生命信仰、明确人生理想、承担生命责任、创造生命幸福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价值、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价值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总和。它是一项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认知与强化、承载与践行、提升与辐射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6)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作为我国近年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热点与重点,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然而,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也逐渐显现。学院派式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我国应将"教学方式方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在高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转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扭转创新创业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2)
大庆精神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基本内涵,是在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大庆石油工人在国家比较落后的时候、在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精神的高度评价。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责任,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扭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大庆精神教育,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张萌 《学理论》2012,(14):225-226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如何,必将对社会和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金钱意识的逐渐模糊,部分高校唯成绩至上的错误价值导向以及对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的严重忽视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越来越多"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